首页 > 万花谱 > 病虫害 > 白扁豆炭疽病

白扁豆炭疽病

编辑:花公子
发布时间:2022-10-04 10:21:46

名称:白扁豆炭疽病

学名:Adelges laricis Vallot

类属:同翅目球蚜科

病源

colletotrichumlindemuthianum(Sacc.etMagn.)Bri.etCav.称豆刺盘孢,属半知菌亚门真菌。形态特征参见本书上册蚕豆炭疽病。有性态Glomerellalindemuthianum(Sacc.etMagn.)ShearetWood称菜豆小丛壳,属于囊菌亚门真菌。子囊壳球形至洋梨形,直径250-380μm;子囊大小70×7-8(μm);子囊孢子圆筒形,大小15-22×4-6(μm)。无性态分生孢子盘直径50-100μm,四周有刚毛,大小30-60×3-5(μm);分生孢子椭圆形,大小15-19×3-5(μm)。为害扁豆、菜豆、大豆、绿豆、蚕豆、豌豆、豇豆等。此外,有报道C.truncatum(Schw.)Andr.etMoore称平头刺盘孢,也可引起该病。

1、分布与危害

白扁豆DolichoslablabL.为豆科一年生蔓生缠绕草本植物,药用花及花梗,称“南豆花”,具和胃化湿、健脾、止泻之功效,分布在华南、华东和华北等地区。炭疽病是白扁豆上的主要病害之一,全国各种植区普遍发生,危害严重。

2、形态特征

干母第1龄腹面前、中和后足基节有腺孔群,腺孔圆形,数量不等。有翅瘿蚜腹部背面第5节中侧蜡片愈合,第6节各蜡片均愈合。伪干母第1龄腹面中足和后足基节有蜡孔群,每一基节上两群,内外各一,蜡孔圆形,数量不等。触角第3节顶端毛长为该节宽的4.5倍。伪干母成虫腹部第1~6节无缘蜡孔组成的缘蜡片。

每2年完成1个生活周期。以从受精卵孵化出来的第1龄干母若虫在红皮云杉中下层小枝芽上越冬。5月上旬若虫开始取食,5月底云杉芽萌动,干母成熟,大量孤雌产卵。受害红皮云杉的新芽基部、针叶和主轴渐渐变形,卵孵化时即形成虫瘿。瘿表面常有1龄若虫,到6月中旬已渐增大。瘿端有嫩枝,瘿体一侧有闭合缝,外长针叶。7月末虫瘿开裂,老熟若虫爬出,在附近针叶上羽化,向兴安落叶松迁飞。孤雌产卵,8月中下旬孵化为第1龄伪干母,9月中旬开始越冬。次年4月下旬若虫开始取食,脱皮3次,5月初成熟为伪干母,开始孤雌产卵。5月下旬部分卵孵化发育为有翅性母,向红皮云杉迁飞。6月初孤雌产卵,上旬孵化为雌、雄性蚜,7月初雌性蚜产受精卵,8月初受精卵孵化为第1龄干母,9月初开始在红皮云杉芽上越冬,完成为时2年的生活周期。此外,在伪干母所产的卵中,有一部分孵化为停育型第1龄若虫,即以此越冬;另一部分孵化为进育型,继续发育成熟。孤雌卵生繁殖4代,然后以1或2龄若虫越冬。

3、发生规律

病菌主要以菌丝潜伏在种皮下或以菌丝体随病残体在地面上越冬。翌年播种带病种子引致幼苗子叶或嫩茎染病,病部产生的分生孢子通过昆虫及风雨传播蔓延进行再侵染。豆荚染病,病菌透过荚壳进入种皮,致种子带菌,成为翌年初侵染源。气温17-20℃,相对湿度100%利于发病。生产上温凉多湿或多雨、多露、多雾及地势低洼、密度过大、土壤粘重发病重。

4、防治方法

(1)因地制宜选用抗病品种。

(2)重病田实行2-3年轮作。

(3)加强栽培管理。

适时早播,深度适宜;科学施肥,提倡施用日本酵素菌沤制的堆肥或充分腐熟有机肥;间苗时注意剔除病苗,收获后及时清除病残体,以减少菌源。

(4)种子处理。

选留无病种子,从无病荚上采种,必要时进行种子消毒,用45℃温水浸种10分钟或40%福尔马林200倍液浸30分钟,然后冲净晾干播种。也可用种子重量0.3%的50%福美双粉剂,或0.2%的50%四氯苯醌,或0.2%的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拌种。

(5)药剂防治。

发病前期可定期喷施国光银泰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国光多菌灵,百菌清进行预防,发病初期使用国光英纳可湿性粉剂400-600倍液、或国光必鲜乳油500-600倍液叶面喷雾进行防治,连用2-3次,间隔7-10天。

本文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作者和出处,谢谢!

作者:蓝妖

首发:https://www.ilany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