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万花谱 > 病虫害 > 杜鹃蛞蝓

杜鹃蛞蝓

编辑:花公子
发布时间:2022-09-18 15:30:55

名称:杜鹃蛞蝓

学名: Lygocoris (lygus) lucorμm Meyer一Dur

类属:鳞翅目 螟蛾科

1、分布与危害

发生在杜鹃上的软体动物主要有蛞蝓,主要危害杜鹃根部,蛞蝓有时也危害植株叶片。

2、形态特征

1、成虫:体长14—19mm,翅展33—45mm;头部暗褐色,头顶触角间的鳞毛白色;触角褐色;下唇须第1节白色,第2节下部白色,上部暗褐色,第3节暗褐色;胸、腹部浅褐色,胸部有棕色鳞片,腹部末端深褐色;翅白色半透明,有紫色闪光,前翅前缘褐色,中室内有两个白点,一个细小,另一个弯曲成新月形,外缘与后缘均有一褐色带,后翅外缘边缘黑色褐色。

2、卵:椭圆形,长0.8—1.2mm,初产时白色至乳白色,孵化前为淡褐色。

3、幼虫:老熟时体长42—6mm,头宽3.7—4.5mm;初孵时乳白色,化蛹前头部黑褐色,胴部黄绿色,表面有具光泽的毛瘤及稀疏毛刺,前胸背面具较大黑斑,三角形,2块;背线绿色,亚被线及气门上线黑褐色,气门线淡黄绿色,基线及腹线淡青灰色;胸足深黄色,腹足淡黄绿色。

4、蛹:纺锤形,棕褐色,长24—26mm,宽6—8mm;腹部尾端有臀刺6枚,以丝缀叶成茧,茧长25—27mm。

3、发生规律

野蛞蝓以幼、成体在花木根部、潮湿的泥地上越冬。露地栽培杜鹃5至7月受害最重;温室栽培杜鹃周年发生。蛞蝓类怕光,强光条件下2至3小时死亡。昼伏夜出,晚上10至11点活动达到高峰。3月中旬至4月上旬产卵,4月下旬幼体发生;第二代卵产于9月下旬至10月下旬。

4、防治方法

栽培所用介质需高温消毒,以便杀死虫卵。发现虫害后可采用:

①施用腐熟的有机肥,在危害区地面上喷撒石灰粉、草木灰等。

②药剂防护:傍晚在近根处撒施6%密达颗粒剂(0.5公斤/亩,即667平方米)、10%多聚乙醛与麸皮的混合物(0.5:2)。

③诱杀:蛞蝓对甜味、腥味等有趋性,用带这些气味的物质诱杀,这些物质中可混有一定比例的蜗牛敌等农药。

④生物防治:蛙类能大量吞食蛞蝓。

本文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作者和出处,谢谢!

作者:蓝妖

首发:https://www.ilany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