斑衣蜡蝉
名称:斑衣蜡蝉
学名:Lycorma delicatula
类属:同翅目 蜡蝉科
1、分布与危害
分布:华北、华东、西北、西南、华南以及台湾等地区。
危害对象:樱、梅、珍珠梅、海棠、桃、葡萄、石榴等花木。(特别喜欢臭椿)
危害征状:以成虫、若虫群集在叶背、嫩梢上刺吸危害,栖息时头翘起,有时可见数十头群集在新梢上,排列成一条直线;引起被害植株发生煤污病或嫩梢萎缩,畸形等,严重影响植株的生长和发育。
2、形态特征
(1)成虫:体长14~20毫米,翅展40~50毫米,全身灰褐色;前翅革质,基部约三分之二为淡褐色,翅面具有20个左右的黑点;端部约三分之一为深褐色;后翅膜质,基部鲜红色,具有7~8点黑点;端部黑色。体翅表面附有白色蜡粉。头角向上卷起,呈短角突起。
(2)卵:长图形,褐色,长约3毫米,排列成块,披有褐色蜡粉。
(3)若虫:体形似成虫,初孵时白色,后变为黑色,体有许多小白斑,一至三龄为黑色斑点,四龄体背呈红色,具有黑白相间的斑点。
3、发生规律
一年发生1代。以卵在树干或附近建筑物上越冬。翌年4月中下旬若虫孵化危害,5月上旬为盛孵期;若虫稍有惊动即跳跃而去。经三次蜕皮,6月中、下旬至7月上旬羽化为成虫,活动危害至10月。8月中旬开始交尾产卵,卵多产在树干的南方,或树枝分叉处。一般每块卵有40-50粒,多时可达百余粒,卵块排列整齐,覆盖自蜡粉。成、若虫均具有群栖性,飞翔力较弱,但善于跳跃。
4、防治方法
(1)园艺防治:结合冬季修剪,刷除卵块。
(2)防治药剂:使用50%啶虫咪水分散粒剂(国光崇刻)3000倍液,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如国光毙克)1000倍液,40%啶虫.毒乳油(如国光必治)1500-2000倍液,或啶虫咪水分散粒剂(国光崇刻)3000倍液+5.7%甲维盐乳油(国光乐克)2000倍混合液喷雾均可针对性防治。
(3)冬季刮除树干上的卵块。
(4)斑衣蜡蝉以臭椿为原寄主,在为害严重的纯林内,应改种其它树种或营造混交林。
(5)保护利用若虫的寄生蜂等天敌。
本文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作者和出处,谢谢!
作者:蓝妖
首发:https://www.ilany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