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万花谱 > 病虫害 > 榆蓝叶甲

榆蓝叶甲

编辑:花公子
发布时间:2022-05-25 21:36:01

名称:榆蓝叶甲

学名:Pyrrhalta aenescens(Fairmaire)

类属:鞘翅目 叶甲科

1、分布与危害

在东北、华北、西北、华东等地均有分布,主要寄主植物为榆树。

成虫和幼虫均危害榆树,将榆树叶片吃成网状眼。严重时,整个树冠一片枯黄。如不防治,常将树叶吃光,致使树体出现二次发芽现象。榆蓝叶甲化蛹前常群集树干上,影响环境卫生。它是榆树的主要害虫之一。

2、形态特征

成虫:体长7~8.5毫米,宽3.0~4.0毫米。近长方形,黄褐色,鞘翅绿色,有金属光泽,全体密被柔毛及刺突。头部小,头顶有1个钝三角形黑斑,复眼大,黑色,半球状,前头瘤几乎呈三角形。触角第一节最长且较粗;第二节最短约为第一节的1/2;第三至第五节细长,长度相等;第六、七节微短,彼此长度相等;第八至每十节较第七节更短,长度亦相等;末端第十一节长纺锤形。第一至第七节背面及第八至十一节全节黑色。上鄂端部以及下鄂须,下唇须的端部黑褐色。前胸背板宽度为其长的1倍,前端稍窄,在中央凹陷部有1条倒葫芦形黑纹,并于两侧凹陷部的外方有1条卵形黑纹。小盾片黑色,基部宽阔,后端稍圆。鞘翅宽于前胸背板,后半部稍膨大,两翅上各具显明的隆起线两条。腿节较粗。雄虫腹面末端中央呈半圆形凹入。雌虫腹面末端中央呈马蹄形凹入。

卵:长1.1毫米,宽0.6毫米,黄色,梨形,顶端尖细,卵面密布六边形点刻。卵两行排列成块,每块有卵7~22粒。

幼虫:末龄幼虫体长11毫米。体长形,微扁平,深黄色,中、后胸及腹部第一至第八节背面漆黑色。头部较小,表面疏生白色长毛。前胸背板近中央后方有1个近四方形的黑斑,前缘中央有1个灰色圆形斑。中、后胸北面可分为前后两小节,每节背面有4个毛瘤,两侧各有2个毛瘤,腹部背面第一至第八节也多分为两小节,前小节有4个毛瘤,后小节有6个毛瘤,两侧各有3个毛瘤,臀板深黄色,上面疏生刚毛,气门黑色,开口于骨化板上,腹面有无数浅黑色斑点,吸盘后方有2个黑斑。

蛹:体长7.5毫米左右,宽3~4毫米左右。污黄色,翅带灰色,椭圆形,背面有黑色毛瘤8行,上生有黑褐色刺毛。

3、发生规律

榆蓝叶甲在华北地区1年发生2代,以成虫在树皮缝、土石缝等隐蔽处越冬,3月下旬开始出蛰,4月上旬为出蛰盛期,4月上中旬为产卵盛期,卵成块产于叶背,5月中旬为卵孵化盛期,5月底至6月初为幼虫化蛹盛期,老熟幼虫多在树干隐蔽处群集化蛹,蛹期10~15天;第2代卵孵化盛期为6月底至7月上旬,化蛹盛期在7月中旬,第2代成虫产的卵多数不孵化。越冬代成虫出蛰及产卵进程与当年气温有很大关系,温度高出蛰早,出蛰历期短。但出蛰盛期(4月上旬)、第1代卵孵化盛期(5月中旬)、第2代卵孵化盛期(7月上旬)相对比较集中稳定,也是防治的关键时期。第2代成虫取食至8月下旬以后陆续进入越冬状态。

4、防治方法

1、榆蓝叶甲食性单一,种植时应与其他树种混种,减少传染蔓延机会。

2、利用其假死性,当越冬成虫上树时,振落捕杀。

3、人工刮除榆树树干基部的蛹及老熟幼虫,集中烧毁。

4、树木注干,用6%的吡虫啉乳油或40%氧化乐果乳油,按树胸径每1厘米,注射1毫升。

5、越冬代成虫产卵前,第一代幼虫和成虫越冬时,采用45%丙溴辛硫磷(国光依它)1000倍液,40%啶虫.毒(必治)1500-2000倍液,国光乙刻(20%氰戊菊酯)1500倍液+乐克(5.7%甲维盐)2000倍混合液,50%辛硫磷乳油2000倍液、或氯氰菊酯3000~3500倍液,或90%晶体敌百虫1000倍液等化学农药进行防治。

6、保护天敌。如瓢虫、螳螂、蠋蝽等,特别蠋蝽是榆蓝叶甲的重要天敌,要加以保护和利用。

本文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作者和出处,谢谢!

作者:蓝妖

首发:https://www.ilany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