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万花谱 > 病虫害 > 樟颈曼盲蝽虫

樟颈曼盲蝽虫

编辑:花公子
发布时间:2022-09-17 17:14:11

名称:樟颈曼盲蝽虫

学名:Zeuzera leuconolum Butler

类属:鳞翅目木蠹蛾科

1、分布与危害

主要危害香樟,以若虫和成虫,主要在叶背吸汁为害,为害后叶子两面形成褐色斑,少部分叶背有黑色的点状分泌物,造成大量落叶,严重的整个枝条叶全落光成秃枝,仅剩果。为害严重的,不再抽秋梢,冬后整株树呈黄色、生长差的甚至10月份发不出新叶;危害程度中等的樟树,秋梢萌发不整齐,抽出的枝条纤细,叶片较小。严重影响寄主光合作用,导致樟树生长衰弱,降低环境绿化效果,影响景观。

2、形态特征

成虫:长椭圆形,有明显光泽。雌、雄非常相似,雄虫略小。头黄褐色,头顶中部有一隐约的浅红色横带,前端中央有一黑色大斑。复眼发达,黑色。颈黑褐色。喙淡黄褐,末端黑褐,被淡色毛。触角珊瑚色。

若虫:半透明,光亮,浅绿色,长型。

卵:产于叶柄、叶主脉及嫩梢皮层内,乳白色、光亮、半透明、长茄状、略弯。

3、发生规律

一年几代目前尚不清楚,据桐庐县森防站观察危害高峰期为8月至9月中旬,生长旺盛的苗圃,若虫、成虫为害可至12月上旬,与霜冻期和樟树生长状况有关。以卵在樟叶柄、主脉及嫩枝皮层内越冬,据杭州市森防站观察杭州市区4月份越冬代虫卵尚未孵化,5月上旬出现若虫,6月下旬出现第一代虫卵,景区要比市区街道世代略晚。据桐庐县森防站今年观察桐庐地区4月中下旬越冬卵开始孵化,5月上旬出现成虫,第一代6月下旬产卵,6月下旬是第一代卵孵化盛期。往往与樟脊网蝽、黑刺粉虱、瘿螨等小害虫同时发生。

4、防治方法

从目前调查情况看,去年为害重、落叶多的樟树虫口很低,但一些去年为害相对轻、生长好的相对较高,请各有关单位要密切关注,抓准时机,及时防治。

1.增强树势。应加强肥水管理,提高抗虫力,减少落叶,降低危害。8-10月份天气干旱的年份,加强肥水管理尤为重要。

2.保护天敌。自然天敌较多,保护螳螂、花蝽、瓢虫、草蛉等天敌,以发挥自然控制作用。

3.物理防治。利用黄色的频振式杀虫灯或黄色杀虫板进行诱杀(研究认为成虫具有趋黄性)。

4.化学防治。因世代重叠,卵体在组织内,防治不易彻底,因此重点防治应在第一、二代若虫期、成虫期,采用:1、5%可湿性吡虫啉粉剂1000-1500倍;2、25%的敌杀死(溴氰菊酯)1500倍;3、0.5%的苦参碱水剂800-1000倍液喷雾防治,可获得良好效果。

本文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作者和出处,谢谢!

作者:蓝妖

首发:https://www.ilany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