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万花谱 > 病虫害 > 菊花灰霉病

菊花灰霉病

编辑:花公子
发布时间:2022-08-08 09:49:28

名称:菊花灰霉病

学名:Narosoideus flavidorsalis

类属:鳞翅目刺蛾科

病源

BotrytiscinereaPers.称灰葡萄孢,属半知菌亚门真菌。病菌的孢子梗数根丛生,褐色,顶端具1-2次分枝,分枝顶端密生小柄,其上生大量分孢子。分生孢子圆形至椭圆形,单细胞,近无色,大小5.5-16×5.0-9.25(μm)(平均11.5×7.69μm),孢子梗811.8-1772.1×11.8-19.8(μm)。

1、分布与危害

灰霉病是药用植物菊花生产上的重要病害,全国各栽培区广泛分布,严重影响药菊的药用价值。

2、形态特征

成虫:体长14~16毫米,翅展29~36毫米。黄褐色。雌虫触角丝状,雄虫触角羽毛状。胸部背面有黄褐色鳞毛。前翅黄褐色至暗褐色,外缘为深褐色宽带。前缘有近似三角形的褐斑。后翅褐色至棕褐色。缘毛黄褐色。

卵:扁圆形,白色。数十粒至百余粒排列成块状。

幼虫:老熟幼虫体长22~25毫米,暗绿色。各体节有4个横列小瘤状突起,其上生刺毛。其中前胸、中胸和第六、第七腹节背面的,对刺毛较大而长,形成枝刺,伸向两侧,黄褐色。

蛹:黄褐色,体长约12毫米。

茧:椭圆形,土褐色,长约10毫米。

3、发生规律

北方病菌以菌丝在病残体上越冬,翌春产生大量分生孢子进行传播;南方病菌分生抱子借气流和雨水溅射传播进行初侵染和再侵染,由于田间寄主终年存在,侵染周而复始不断发生,无明显越冬或越夏期。该病属低温域病害,分生孢子耐低温能力强,在低温高湿条件下易流行,温暖高湿条件下,病情扩展也较快。

4、防治方法

(1)农业防治。

合理密植,注意通风透气;科学肥水管理,增施磷钾肥,适时浇水,严禁大水漫灌,雨后及时排水,提高植株抗病力;收获后清除田间病残组织,减少来年菌源。

(2)药剂防治。

发病前喷施国光银泰600倍液,保护花和芽,防止侵染蔓延。发病初期喷施50%异菌脲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65%甲霉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国光绿青600倍液、国光三治500倍液进行防治,连用2-3次,间隔7-10天。

常用药剂:国光绿青,国光三治

本文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作者和出处,谢谢!

作者:蓝妖

首发:https://www.ilany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