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万花谱 > 病虫害 > 黏虫(夜盗虫)

黏虫(夜盗虫)

编辑:花公子
发布时间:2022-08-29 08:40:54

名称:黏虫(夜盗虫)

学名:Pseudaletia separata Walker

类属:膜翅目切叶蜂科

1、分布与危害

分布全国(新疆、西藏除外)。杂食,以禾本科为主。

2、形态特征

成虫体长15-18mm,翅展36-40mm,头、胸灰褐色,腹部暗褐色,前翅灰黄褐色、黄色、橙色,内线黑点几个,肾纹褐黄色,不显,端有白点1个,两侧各有黑点1个,外线和端线均具黑点1列;后翅暗褐色,向基部渐浅。卵半球形,白色,后为黄色,表面有明显网纹。幼虫老熟时长约28mm,体色因虫龄和食料不同而多变,有黑、绿和褐色等,头部有褐色网纹,体背有红、黄或白色等条纹。蛹红褐色,长约19mm,臀棘上有刺4根。

3、发生规律

迁飞性害虫,每年由南往北迁飞,发生世代也随之逐减,北纬33度以北地区不能越冬。华北一年发生2-3代,5月中下旬、6月初华北地区和辽宁分别出现第1代成虫,卵多产在黄枯叶片上。幼虫6龄,有假死性,昼伏夜出,4-6龄为暴食期,在士表1-3cm处化蛹。成虫对糖醋液和灯光有趋性。

4、防治方法

1.成虫期用灯光或稻草把诱杀。

2.幼龄幼虫期喷洒Bt乳剂500倍液或20%除虫脲8000倍液。

本文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作者和出处,谢谢!

作者:蓝妖

首发:https://www.ilany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