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褶尺蛾
名称:桑褶尺蛾
学名:Diarthronomyia chrysattthemi Ahlberg
类属:鳞翅目 尺蛾科
1、分布与危害
桑褶尺蛾,别名桑褶翅尺蛾、桑刺尺蛾、褶翅尺蠖。桑褶尺蛾除危害金叶女贞外,还危害绒毛白蜡、桑树、国槐、刺槐、白蜡、核桃、金银木等多种园林植物。笔者结合实际工作经验,将应对方法与读者分享。
桑褶尺蛾幼虫食叶,并在叶片上形成缺刻和孔洞,严重时会将树叶吃光,从而影响树势和观赏效果。3龄至4龄虫的食量最大,新叶、老叶、嫩枝一概都食,常将植物的顶部吃成光秃,虫体保护性很强,观察叶面不易发现,但排粪量很多,检查地面较易发现。
2、形态特征
成虫雌成虫体长3-3.5mm,初羽化时桔红色,渐变为黑褐色,腹部暗桔红色,背部各节有黑色横斑。触角念珠状,17-19节,节间有毛,并有较短的轮生毛。足长,黄色。胸发达,胸背黑色。尾部较尖,有明显的管状能伸缩的产卵器。翅淡灰色,半透明,具微毛,端圆,有3条明显的纵脉,无横脉。雄成虫体稍瘦小,长3mm左右。腹部灰至灰褐色。触角念珠状,17-19节,节间毛及轮生毛均较长。前翅圆阔,具微毛,纵脉3条;后翅退化为平衡棍。腹背板黑色,腹部前6节较粗,后3、4节细长。卵长0.5mm,长卵圆形,初桔红色,后呈紫红色。末龄幼虫体长3.5-4mm,橙黄色,纺锤形。头退化不显著。口针可收缩,端部具一弯曲钩,胸部有时发现有不大显著的剑骨片。裸蛹长3-4mm,橙黄色,其外侧各具短毛1根。
3、发生规律
桑褶尺蛾在华北地区3月中旬开始羽化为成虫并开始产卵。4月下旬至5月上旬幼虫开始危害植物,5月下旬老熟幼虫爬到距基部6厘米至9厘米的根颈部,贴树皮吐丝结茧化蛹越夏和越冬。它的发生期和发生量都较为集中,为害具有突发性和灾害性。
4、防治方法
入冬前在树木基部周围挖越冬蛹茧。在成虫发生期,利用频振式杀虫灯诱杀成虫。结合修剪,人工剪除带卵块枝条并烧毁。
无公害农药的防治措施:幼虫在3龄前选用生物或仿生农药,可施用含量为16000IU/mg的Bt可湿性粉剂500倍至700倍液,1.2%苦烟乳油800倍至1000倍液,25%灭幼脲悬浮剂1500倍至2000倍液,20%米满悬浮剂1500倍至2000倍液等喷洒。
化学农药防治:尽量选择在低龄幼虫期防治。此时虫口密度小,危害小,且虫的抗药性相对较弱。防治时用45%丙溴辛硫磷(国光依它)1000倍液,或国光乙刻(20%氰戊菊酯)1500倍液+乐克(5.7%甲维盐)2000倍混合液,40%啶虫.毒(必治)1500-2000倍液喷杀幼虫,可连用1-2次,间隔7-10天。可轮换用药,以延缓抗性的产生。
本文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作者和出处,谢谢!
作者:蓝妖
首发:https://www.ilany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