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万花谱 > 病虫害 > 香石竹棉铃虫

香石竹棉铃虫

编辑:花公子
发布时间:2022-08-09 09:57:37

名称:香石竹棉铃虫

学名:Helibthis armigera Hiibner

类属:鳞翅目、夜蛾科

1、分布与危害

该虫为世界性害虫,在我国各地均有分布,杂食性,寄主有香石竹、扶郎花、万寿菊、木槿、百日草、向日葵等。

该虫主要是以幼虫钻蛀花蕾,咬食花朵及嫩梢上的新叶为害,造成落蕾、落花,最后导致叶片缺刻。

2、形态特征

成虫:体长14-20毫米,翅展36-40毫米。雌蛾黄褐色,前翅赤褐色。雄蛾灰褐色,触角丝状,黄褐色。中横线由肾状纹下斜伸至翅后缘,末端达环状纹的正下方。外横线斜向后伸达肾状纹正下方。

卵:0.5毫米,半球形,乳白色,卵壳上有纵横网格。

老熟幼虫体长30-42毫米,体色变化大,有淡绿色、绿色、淡红色、黑紫色等,两根前胸侧毛连线与前胸气门下端相切,甚至通过前胸气门,体表布满褐色和灰色小刺,小刺长而尖,底座较大。体壁显得较粗厚。

蛹:体长17-21毫米,纺锤形,黄褐色。腹部第5-7节的背面和腹面密布半圆形刻点,腹末端有臀刺两根。

3、发生规律

年发生量各地不一,云南大部分地方一年发生4-5代,南部及西南部边远地区和低热河谷地区,一年可发生6-7代。都是以蛹在土壤中越冬。翌年4月中下旬,温度在15度以上时,成虫开始羽化,羽化期可延长1个多月,有世代重叠的现象。成虫昼伏夜出,白天多栖息在植株丛间,傍晚活跃,集中在开花植物上吸食花蜜。雌蛾将卵产在嫩叶、嫩梢、果萼、茎基等处,初孵幼虫取食嫩叶和小花蕾,被害部分残留表皮,形成小凹点,2-3龄时吐丝下垂分散为害花蕾及花。老熟幼虫入土内3-9厘米处筑土室化蛹。蛹期9-15天,10中下旬仍可见到成虫。

4、防治方法

(1)根据成虫有趋光性,可用黑光灯诱杀成虫。

(2)园地进行轮作,在冬季进行翻耕,可杀死部分越冬蛹。在幼虫孵化期,也可人工捕杀。

(3)化学防治在低龄幼虫期,可喷雾50%丙溴辛硫磷乳油(如国光依它)1000-1500倍液,或20%氰戊菊酯乳油(如国光乙刻)2000倍液,40%啶虫毒乳油(如国光必治)1500-2000倍液进行防治,重点喷淋害虫危害部位,喷药时药液尽量接触虫体,连用2次,间隔5-7天。

本文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作者和出处,谢谢!

作者:蓝妖

首发:https://www.ilany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