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万花谱 > 病虫害 > 木橑尺蛾

木橑尺蛾

编辑:花公子
发布时间:2022-06-19 17:17:16

名称:木橑尺蛾

学名:Culcula panterinaria Brener et Grey

类属:尺蛾总科 尺蛾科

1、分布与危害

分布:辽宁、山东、河北、内蒙古、山西、河南、陕西、四川、云南、广西、台湾。

  

寄主:落叶松(Larixspp.)、刺槐(Ropiniapseudoacucia)、核桃楸(Juglansmandshurica)、鼠李(Rhamnusspp.)、胡枝子(Lespedezaspp.)、李(Prunusspp.)、柳(Salixspp.)、山楂(Crataguspinnatifida)、榆(Ulmusspp.)、珍珠梅(Sorbariaspp.)等植物。

2、形态特征

成虫体长18-22mm,翅展55-65mm。体黄白色。雌蛾触角丝状;雄蛾双栉状,栉齿较长并丛生纤毛。头顶灰白色,颜面橙黄色;喙棕褐色;下唇须短小。翅底白色,翅面上有灰色和橙黄色斑点。前、后翅的外线上各有1串橙色和深褐色圆斑。但圆斑隐显变异很大;中室端各有1个大灰斑。前翅基部有1个橙黄色大圆斑,内有褐纹。翅反面斑纹和正面相同;但中室端灰斑中央橙黄色。

  

卵长0.9mm。扁圆形,绿色。卵块上覆有一层黄棕色绒毛,孵化前变为黑色。

  

幼虫老熟幼虫体长60-80mm。幼虫的体色与寄生植物的颜色相近似,并散生灰白色斑点。头顶中央有凹陷成深棕色的“∧”形纹。前胸盾具峰状突起。气门椭圆形,两侧各有1个白色斑点。臀板中央凹陷,后端尖削。

  

蛹长约30mm,宽8-9mm。初为翠绿色,后变为黑褐色,体表光滑,布满小刻点。

3、发生规律

1年发生1代,以蛹在土中越冬。成虫羽化盛期为7月中、下旬,幼虫孵化盛期为7月下旬至8月上旬,老熟幼虫于9月为化蛹盛期。

  

成虫多为夜间羽化,晚间活动,羽化后即行交尾,交尾后1-2天内产卵。卵多产于寄主植物的皮缝里或石块上,块产,排列不规则并覆盖一层厚的棕黄色绒毛。每雌可产卵1000-1500粒,最多达3000粒。成虫趋光性强,白天静伏在树干、树叶、杂草等处,容易发现。成虫寿命4-12天。

  

卵期9-10天。幼虫孵化后即迅速分散,很活泼,爬行快,稍受惊动,即吐丝下垂,借风力转移危害。初孵幼虫一般在叶尖取食叶肉,留下叶脉,将叶食成网状。2龄幼虫则逐渐开始在叶缘危害,静止时,多在叶尖端或叶缘用臀足攀住叶的边缘,身体向外直立伸出,如小枯枝,不易发现。3龄以后幼虫行动迟缓,通常将一叶食尽后,才转移危害。静止时,一般利用臀足和胸足攀附在两叶或两小枝之间,和寄主构成一个三角形。由于虫体颜色和寄主颜色相似,不仔细观察,很难分辨。幼虫共6龄,幼虫期40天左右。

  

幼虫老熟即坠地化蛹,少数有吐丝下垂或顺树干爬习性,老熟幼虫入土前先在地面爬行,选择土壤松软、阴暗潮湿的地方化蛹,如石块缝里、乱石堆中、树干周围和杂草中。化蛹入土深度一般在3cm左右。

4、防治方法

1.秋季人工挖蛹,可大量消灭成虫。

  

2.灯光诱杀成虫,成虫出现期,可在林缘或林中空地设诱虫灯诱杀成虫。

  

3.化学防治

  

尽量选择在低龄幼虫期防治。此时虫口密度小,危害小,且虫的抗药性相对较弱。防治时用45%丙溴辛硫磷(国光依它)1000倍液,或国光乙刻(20%氰戊菊酯)1500倍液+乐克(5.7%甲维盐)2000倍混合液,40%啶虫.毒(必治)1500-2000倍液喷杀幼虫,可连用1-2次,间隔7-10天。可轮换用药,以延缓抗性的产生。

本文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作者和出处,谢谢!

作者:蓝妖

首发:https://www.ilany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