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万花谱 > 病虫害 > 桉袋蛾

桉袋蛾

编辑:花公子
发布时间:2022-08-09 10:02:14

名称:桉袋蛾

学名:Sympiezomias velatus Chevrolat

类属:鞘翅目 象虫科

1、分布与危害

危害桉树。

2、形态特征

成虫:雌虫长6~8mm,黑褐色。雄虫长4mm,体、前翅黑色,后翅底面银灰色,具光泽。 幼虫:体长约8mm,头淡黄色,腹部乳白色,胸部各节背面具4条褐纵纹,有时褐斑相连成纵纹。 袋囊:长约10mm,袋囊表面附有细碎叶片和枝皮,袋囊口系有长丝1条。

3、发生规律

长江流域1年1代,个别种或在南方有1年2代的,以老熟幼虫在袋囊内越冬。翌年春天一般不再活动、取食,或稍微活动取食,桉袋蛾需继续活动为害。4—6月,越冬老熟幼虫在袋囊中调转头向下,脱最后一次皮化蛹,蛹头向着排泄口,以利成虫羽化爬出袋囊。羽化时间多在下午或晚上,雌成虫羽化后仍留在袋囊内,雄成虫羽化时,将1/2蛹壳留在袋囊中。羽化后次日清晨或傍晚交尾。交尾时,雌成虫将头伸出袋囊排泄口外,袋蛾性信息激素释放点在头部,以诱引雄成虫,雄成虫交尾时将腹部伸入雌虫袋囊内。交尾后,雌成虫产卵于蛹壳内,并将尾端绒毛覆盖在卵堆上。每雌产卵量因种类而异,一般100—300余粒,个别种多达2000粒。卵经15—20天孵化,孵化多在白天。初孵幼虫吃去卵壳,从袋囊排泄口蜂涌而出,吐丝下垂,随风吹到枝叶下,咬取枝叶表皮吐丝缠身做袋囊;有的种类在袋囊上爬行,咬剥旧袋囊做自己的袋囊。初龄幼虫仅食叶片表皮,虫龄增加,食叶量加大,取食时间在早晚及阴天。10月中、下旬,幼虫逐渐沿枝梢转移,将袋囊用丝牢牢固定在枝上,袋口用丝封闭越冬。

4、防治方法

1.人工摘除袋囊。秋冬季树木落叶后,护囊暴露,结合整枝、修剪,摘除护囊,消灭越冬幼虫。

2.化学防治:尽量选择在低龄幼虫期防治。此时虫口密度小,危害小,且虫的抗药性相对较弱。防治时用45%丙溴辛硫磷(国光依它)1000倍液,或国光乙刻(20%氰戊菊酯)1500倍液+乐克(5.7%甲维盐)2000倍混合液,40%啶虫.毒(必治)1500-2000倍液喷杀幼虫,可连用1-2次,间隔7-10天。可轮换用药,以延缓抗性的产生。

3.生物防治。幼虫和蛹期有多种寄生性和捕食性天敌,如鸟类、姬蜂、寄生蝇及及致病微生物等,应注意保护利用。微生物农药防治大袋蛾效果非常明显。Bt制剂(每克芽孢量100亿以上)1500~2000g/hm2,加水1500~2000kg,喷雾防治。

本文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作者和出处,谢谢!

作者:蓝妖

首发:https://www.ilany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