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万花谱 > 病虫害 > 苹果巢蛾

苹果巢蛾

编辑:花公子
发布时间:2022-08-04 10:08:24

名称:苹果巢蛾

学名:Yponomeuta padella Linnaeus

类属:鳞翅目 巢蛾科 

1、分布与危害

寄主:苹果、梨、海棠、山定子、沙果、乌荆子、山楂等木本蔷薇科植物。

初龄幼虫潜食嫩叶及花瓣,老龄幼虫暴食叶片。大发生年份可将果园及野果林内叶片全部食光,造成果实枯落,影响果品的产量与质量。同时还影响花芽分化,减少成花率。

地理分布: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北京、河北、天津、山东、河南、江苏、山西、陕西、四川、甘肃、宁夏、青海、新疆及日本、朝鲜、地中海、欧洲等地。

2、形态特征

成虫形态特征:体长9~10mm,翅展19~22mm左右。体被丝质银白色闪光,复眼黑色,触角丝状,白色;后唇须白色,下垂;头顶和颜面密布白色鳞片;复眼黑色。胸部背面有5个黑点,每一肩板上有2个黑点;前翅上有30~40个小黑点,排列成不规则的3列:近前缘有1列,后缘2列,另外分散在翅端,后翅灰褐色,内缘毛长。雌腹部末端毛丛左右分开,产卵管外突。雄蛾体略小,尾端尖细,腹末毛丛较紧密。

卵形态特征:椭圆形,扁平,长径约0.6mm。初产时乳白色,后渐变为淡黄色,近孵化时为暗紫色。卵块产,常30~40粒排列成鱼鳞状,上覆盖红色胶质物,干后形成卵鞘,色似寄主枝条。

幼虫形态特征:初孵幼虫体污黄色,头黑色。末龄幼虫体长17~20mm。头、胸、足、前胸背板和臀板均为黑色,胴部背面两侧有两纵列黑斑,每节2个,每一黑斑附近有3个黑色毛瘤。腹足趾钩呈多行环状排列;臀足趾钩3行缺环。幼虫共5龄。长6~11mm,纺锤形,黄褐色,外被灰白色半透明丝质薄茧。蛹的末端有4~5根臀棘,茧为纺锤形,半透明,灰白色丝质。

蛹形态特征:长6~11mm,纺锤形,黄褐色,外被灰白色半透明丝质薄茧。蛹的末端有4~5根臀棘,茧为纺锤形,半透明,灰白色丝质。

3、发生规律

1年发生1代。在河北、伊宁地区越冬幼虫于4月上中旬开始活动;在辽宁于5月上旬开始活动,日平均气温达16℃出鞘为害。出鞘幼虫先群集在新梢上吐丝结网,食害芽、花和嫩叶,为害10天左右。幼虫潜叶取食完成第1龄发育从残叶内爬出,吐丝连缀新叶片,潜藏巢中取食叶肉。4~5龄幼虫2~3天迁巢1次。迁巢时间多在5~8时。大龄幼虫还为害果实。老熟幼虫在巢中叶片上做薄茧化蛹,也可在果实梗洼、枝干分杈处结茧、化蛹。幼虫为害期40余天,于5月下旬至6月上旬相继化蛹。前蛹期3天,蛹期11天。6月中旬为成虫羽化盛期。成虫行动敏捷,白天静栖于枝条或叶片背面,夜间活动,尤在5~6时最烈,取食叶片上的露水,吸食蚜虫排泄的蜜露和与雌虫交尾等活动。雌虫产卵多在17~20时,每雌虫产卵2~3块,多产在2年生、表皮光滑的枝梢芽腋附近,以树冠上部枝条最多,中部次之,下部最少。在幼虫期食料丰富、充足,成虫产卵量就大,反之则少。成虫产卵持续半个月,6月下旬为产卵盛期,7月上旬产卵基本结束。卵期13天左右。早期产的卵在7月初孵化,孵化后的初龄幼虫即在卵鞘下越夏、越冬。

4、防治方法

人工防治:冬春结合修剪,清除枝上卵块;5月上旬开始检查,幼虫进入2龄后拉丝营巢时,清除虫巢,集中烧毁;

生物防治:生物制剂有青虫菌,用青虫菌悬浮液1000~2000倍液喷雾,幼虫死亡率可达90.1%~99.9%;25%灭幼脲3号悬浮剂1000倍。

药剂防治:幼虫为害严重时喷洒国光必治(40%啶虫。毒死蜱)2000倍液、国光毒枪(45%丙溴.辛硫磷)1000-1500倍液、国光乙刻(20%氰戊菊酯)2000倍液隔10天左右1次,防治2~3次。

本文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作者和出处,谢谢!

作者:蓝妖

首发:https://www.ilany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