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万花谱 > 病虫害 > 菊花霜霉病

菊花霜霉病

编辑:花公子
发布时间:2022-08-04 10:12:52

名称:菊花霜霉病

学名:Cinara pinea(Mordwiko)

类属:同翅目大蚜科

病源

PeronosporaradiideBary称菊花霜霉,属鞭毛菌亚门真菌。孢囊梗单生或丛生,由气孔伸出,大小225-412×7.8-11.8(μm),主梗是全长1/2-3/4,冠部呈3-7次叉状分枝,顶端呈2-3叉分枝,直角或锐角,顶枝长7.8-11.8μm,端细,基部稍粗,顶枝端钝圆,略膨大。孢子囊淡褐色,椭圆形,大小24.5-31.2×14.7-24.5(μm),主要为害菊花(Chrysanthemumsinense)。

此外有报道PeronosporadanicaGaum称丹麦霜霉菌,能侵染贡菊(Chrysanthemummroifolium)和滁菊,不侵染资菊和杭白菊。P.danica菌丝白色,孢囊梗3-5次分叉,第一分叉不对称,大小28.6-707×9-16(μm),主干长192-473ym,末端分叉近直角,长7.8-157μm,直或弯,端尖;孢子囊椭圆形,无色,无乳突,大小23-33×17-27(μm),萌发后产生芽管。

1、分布与危害

霜霉病是药用菊花上的常见病害,全国各栽培区广泛分布,危害严重。

2、形态特征

成虫体型大,赤黑至黑褐色;复眼黑色,突出于头侧;触角刚毛状,6节,第3节最长;无翅型均为雌性,体粗壮,腹部圆,其上散生黑色粒状突瘤,有时体上被有灰白色蜡粉;有翅型身体短棒状,体长2.6-3.1mm,全体黑褐色,其上着生许多黑色刚毛,足上尤多。腹末稍尖,翅膜质、透明,前翅近前缘有一宽黑带纹。卵黑色,长椭圆形,长1.8-2.0mm,宽1.0-1.2mm。若虫体态与无翅成虫相似。干母蚜胎生虫体浅棕褐色,体长约1.2mm,后渐变黑褐色。

3、发生规律

病菌以菌丝体在病部或留种母株脚芽上越冬,翌春2月中产生孢子囊借风飞散传播,进行初侵染和再侵染,秋季9月下至10月上旬又发病,该病多发生在年均温16.4℃、春季低温多雨的山区,秋季多雨病害再次发生或流行;连作地、栽植过密易发病。

4、防治方法

(1)农业防治。

合理密植,注意通风透气;科学施肥,增施磷钾肥,提高植株抗病力;适时浇水,严禁大水漫灌,雨后及时排水,防止湿气滞留;春季发现病株及时拔除,集中深埋或烧毁,收获后彻底清洁田园,减少来年菌源。

(2)药剂防治。

发病初期开始国光绿杀(10%烯酰吗啉)300倍液,国光58%甲霜灵锰锌400-600倍,国光三治(氟吗啉锰锌)400-600倍液喷雾防治,隔10左右1次,共防2-3次,采收前3天停止用药。

常用药剂:国光绿杀、国光三治

本文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作者和出处,谢谢!

作者:蓝妖

首发:https://www.ilany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