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万花谱 > 病虫害 > 碧蛾蜡蝉

碧蛾蜡蝉

编辑:花公子
发布时间:2022-08-23 12:11:02

名称:碧蛾蜡蝉

学名:Ceisha distinctissima(Walker)

类属:同翅目蛾蜡蝉科

1、分布与危害

主要分布在山东、江苏、上海、浙江、江西、湖南、福建、广东、广西、海南、四川、贵州、云南等省。成虫、若虫剌吸寄主植物枝、茎、叶的汁液,严重时枝、茎和叶上布满白色蜡质,致使树势衰弱,造成落花,影响观赏。

2、形态特征

成虫体黄绿色,顶短,向前略突,侧缘脊状褐色。额长大于宽,有中脊,侧缘脊状带褐色。喙粗短,伸至中足基节。唇基色略深。复眼黑褐色,单眼黄色。前胸背板短,前缘中部呈弧形前突达复眼前沿,后缘弧形凹入,背板上有2条褐色纵带;中胸背板长,上有3条平行纵脊及2条淡褐色纵带。腹部浅黄褐色,覆白粉。前翅宽阔,外缘平直,翅脉黄色,脉纹密布似网纹,红色细纹绕过顶角经外缘伸至后缘爪片末端。后翅灰白色,翅脉淡黄褐色。足胫节、跗节色略深。静息时,翅常纵叠成屋脊状。卵纺锤形,乳白色。老熟若虫体长形,体扁平,腹末截形,绿色,全身覆以白色棉絮状蜡粉,腹末附白色长的绵状蜡丝。

3、发生规律

年发生代数因地域不同而有差异,大部地区一年发生1代,以卵在枯枝中越冬。第二年5月上、中旬孵化,7~8月若虫老熟,羽化为成虫,至9月受精雌成虫产卵于小枯枝表面和木质部。广西等地年发生两代,以卵越冬,也有以成虫越冬的。第1代成虫6~7月发生。第2代成虫10月下旬至11月发生,一般若虫发生期3~11个月。

4、防治方法

(1)剪去枯枝、防止成虫产卵。

(2)加强管理,改善通风透光条件,增强树势。

(3)出现白色绵状物时,用木杆或竹杆触动致使若虫落地捕杀。

(4)防治药剂:使用50%啶虫咪水分散粒剂(国光崇刻)3000倍液,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如国光毙克)1000倍液,40%啶虫.毒乳油(如国光必治)1500-2000倍液,或啶虫咪水分散粒剂(国光崇刻)3000倍液+5.7%甲维盐乳油(国光乐克)2000倍混合液喷雾均可针对性防治。

本文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作者和出处,谢谢!

作者:蓝妖

首发:https://www.ilany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