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花山竹子
单花山竹子的相关资料,来自于网络内容整理而来,更多植物信息,尽在花探网。
- 拉丁名
- Ziziphus xiangchengensis Y. L. Chen et P. K. Chou
- 门
- 被子植物门
- 纲
- 双子叶植物纲
- 亚纲
- 原始花被亚纲
- 目
- 鼠李目
- 科
- 鼠李科
- 种
- 蜀枣.
- 族
- 枣族
- 属
- 枣属
- 类型
- 落叶花灌木类
与单花山竹子相似植物
单花山竹子基本信息
学名GarciniaoliganthaMerr
别名山竹子
被子植物门Angiospermae
双子叶植物纲Dicotyledoneae
原始花被亚纲Archichlamydeae
侧膜胎座目Parietales
山茶亚目Theineae
藤黄科Guttiferae
藤黄亚科Clusioideae
藤黄族Garcinieae
藤黄属Garcinia
形态特征
灌木,高1-3米。小枝纤细,具明显的纵。叶片纸质,长圆状椭圆形至披针形,稀卵形,长5-8厘米,宽1.5-3.5厘米,上半部尾状渐尖,基部急尖或宽楔形,干时两面灰绿色,侧脉纤细,隐约可见,多达5对;叶柄长4-10毫米。花杂性,异株。雄花未见。雌花单生叶腋,微紫色,无花梗或近无花梗,花萼裂片2大2小,外方2枚近卵形,长2-3毫米,内方2枚椭圆形,长4-5毫米;花瓣等大,近圆形,长4-5毫米,顶端钝;退化雄蕊12枚,花丝基部连合成浅杯状,包围子房基部,通常短于雌蕊;子房卵状长圆形,4室,花柱极短,柱头盾形,具乳头状瘤突。果纺锤形或狭椭圆形,长1.5-1.8厘米,基部具宿存萼片和残留的退化雄蕊。花期6-7月,果期10-12月。
产地分布
产广东、海南。生于山地丛林中,海拔200-1200米。越南北部也有。模式标本采自海南。
-
肉穗草
产地分布四川、贵州、云南、广西形态特征暂无生长习惯暂无繁殖培育暂无园林用途暂无病虫害防治暂无
-
黑花薹草
种名:黑花薹草学名:CarexmelananthaC.A.Mey.别名:科:莎草科属:薹草属产地分布:国内分布:产新疆。国外分布:分布于蒙古、俄罗斯(西伯利亚)和中亚地区。形态特征:
-
抗风桐
学名:Ceodesgrandis(R.Br.)D.Q.Lu被子植物门Angiospermae双子叶植物纲Dicotyledoneae原始花被亚纲Archichlamydeae中央种子目Centrospermae紫茉莉科Nyc
-
疏花婆婆纳
种名:疏花婆婆纳学名:VeronicalaxaBenth.别名:科:玄参科属:婆婆纳属产地分布:分布于陕西、甘肃东南部、湖北、湖南、四川、贵州、云南。形态特征:原植物疏花婆婆纳为多年生草本,高50
-
鸡[月君]梅花草
形态特征多年生草本,高18-24(-30)厘米。根状茎粗大,块状,其上有残存褐色鳞片,下部和周围长出多数密集而细长的根。基生叶2-4,具长柄;叶片宽心形,长2.5-4(-5)厘米,宽3.8-5.5厘米,先端圆或有突尖头,基部弯缺深浅不等,呈微心形或心形,边薄,全缘,向外反卷,
-
腺叶杨桐
特征描述乔木,高10—20米;幼枝无毛,一年生枝灰褐色;顶芽被黄色绢毛。叶革质,长圆状椭圆形,长9—15厘米,宽3.5—5.5厘米,先端渐尖或短尾尖,基部阔楔形或近圆形,边缘具细锯齿,两面无毛,叶面干后呈黄绿色,具小瘤突,背面淡黄绿色,密生红褐色腺点,侧脉密,24—28对,两面突
-
九管血
九管血基本信息学名ArdisiabrevicaulisDiels别名血猴爪、(真)猴爪、乌肉鸡、矮凉伞子(江西),小罗伞(两广),团叶八爪金龙(贵州、四川),血党(江西、广西、中国高等植物图鉴),山豆根(贵州、云南),活血胎被子植物门Angiosper
-
黄苞竹芋
黄苞竹芋种名:黄苞竹芋学名:Calatheacvocata别名:玫瑰竹芋科:竹芋科属:肖竹芋属产地分布:原产于南美洲的巴西形态特征:植株丛生,株高约30cm。叶片椭圆形,全缘,波浪状
-
斜基贯众
形态特征:植株高20-35厘米。根茎直立,密被披针形棕色鳞片。叶簇生,叶柄长6-10厘米,基部直径1-2毫米,禾秆色,腹面有浅纵沟,密生卵形及披针形棕色鳞片,鳞片边缘有齿;叶片披针形,长13-35厘米,宽3-5厘米,先端渐尖,基部略变狭,奇数一回羽状;侧生羽片12-21对,互生,
-
鬼面角
形态特征该属的柱状体没有长毛。花白色,管状或喇叭状。果实黄色或红色水,一般可食用的为黑色的种子。它们很容易通过扦插繁殖,也很容易收获到种子,但是它们相对其他柱子来说生长比较缓慢。植株圆柱形,多分枝,高可达7~8m,径粗10~20cm,具棱6~8枚,深绿或灰绿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