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虎刺
假虎刺的相关资料,来自于网络内容整理而来,更多植物信息,尽在花探网。
- 拉丁名
- Buddleja alternifolia Maxim.
- 别名
- 白箕稍;小叶醉鱼草;白芨;白积梢;白箕梢;
- 门
- 被子植物门
- 纲
- 双子叶植物纲
- 亚纲
- 合瓣花亚纲
- 目
- 捩花目
- 科
- 马钱科
- 种
- 迎春花
- 亚科
- 醉鱼草亚科
- 族
- 醉鱼草族
- 属
- 醉鱼草亚属
- 类型
- 落叶花灌木类
与假虎刺相似植物
假虎刺基本信息
学名CarissaspinarumL.
别名刺郎果、黑奶奶果(云南)
被子植物门Angiospermae
双子叶植物纲Dicotyledoneae
合瓣花亚纲Sympetalae
捩花目Contortae
夹竹桃科Apocynaceae
鸡蛋花亚科Subfam.Plumerioideae
山橙族Trib.Melodineae
假虎刺属Carissa
形态特征
灌木,高约3米,最高可达5米,具长而坚锐的刺,刺单独或上端分叉;枝条被柔毛。叶革质,卵圆形至椭圆形,长2-5.5厘米,宽1.2-2.5厘米,先端短渐尖或急尖,基部楔形或圆形;叶背中脉凸起,侧脉扁平;叶柄长2-3毫米。花3-7朵组成聚伞花序,花序顶生或腋生;花小,白色,长约1.5厘米;花萼5深裂,裂片披针形,长2.5毫米,宽1毫米,宿存,内面基部无腺体,内面被柔毛;花冠高脚碟状,裂片向右覆盖,开放后裂片长达7毫米,宽1.5毫米,无缘毛,花冠筒圆筒形,比花冠裂片为长,长1厘米,内面密被柔毛,雄蕊着生处的花冠筒膨大;雄蕊5枚,着生在花冠筒的上部,花药先端尖,基部圆形无耳,花丝短;子房全缘,2室,每室有胚珠1颗,花柱长圆柱形,柱头长圆形,顶端2裂,被毛。浆果球形或椭圆形,长5-8毫米,直径4-6毫米,成熟时紫黑色,内有2个盾形而具皱纹的种子;种子长约5毫米。花期3-5月,果期10-12月。
产地分布
产于云南和贵州等省。生于沙地灌木丛中。印度、斯里兰卡、缅甸也有分布。模式标本采自印度。
本种提示
本种植株外形与茜草科的虎刺Damnacanthusindicum(L.)Gaertn.f.很相似,为与虎刺区别,本种中名故称假虎刺。
-
单花荠
单花荠学名Pegaeophytonscapiflorum(Hook.f.etThoms.)Marq.etShaw被子植物门Angiospermae双子叶植物纲Dicotyledoneae原始花被亚纲Archichlamydeae罂粟目Rh
-
露珠草
露珠草基本信息学名CircaeacordataRoyle别名牛泷草(中国高等植物图鉴),心叶露珠草(台湾植物志)被子植物门Angiospermae双子叶植物纲Dicotyledoneae原始花被亚纲Archichlamyde
-
碰碰香
种名:碰碰香学名:Pelargoniumodoratissimum/tit别名:科:牻牛儿苗科属:天竺葵属产地分布:原产非洲南部。形态特征:亚灌木多年生草本植物。茎吸收,生长习性:
-
透骨草
透骨草基本信息学名PhrymaleptostachyaL.subsp.asiatica(Hara)Kitamura别名药曲草(河北),粘人裙、前草(福建),一扫光(湖南、贵州、云南),倒刺草(广西),蝇毒草(日本名)被子植物门Angiospermae
-
滇紫金牛
滇紫金牛基本信息学名ArdisiayunnanensisMez被子植物门Angiospermae双子叶植物纲Dicotyledoneae合瓣花亚纲Sympetalae报春花目Primulales紫金牛科Myrs
-
三齿鱼黄草
产地分布我国不产。分布热带非洲,马斯克林群岛,热带亚洲自印度东部、中部、南部,锡兰,东至马来西亚。形态特征暂无生长习惯暂无繁殖培育暂无园林用途暂无
-
小叶肉实树
形态特征乔木,高约7.5米,胸径约25厘米。叶互生或近对生,近披针形,革质,长(5.5—)8—14(—20)厘米,宽(1.5—)2—4(—5.5)厘米,先端渐尖,基部楔形,两面近于无毛,革质,中肋在表面隆起,背面稍隆起,侧脉6—8(—9)对,在两面均不突起,背面侧脉腋内无腺槽或极
-
玉山竹
形态特征竿柄长可达30厘米以上,直径约4毫米;节间长达1厘米,无毛,有光泽;其上的鳞片作覆瓦状疏松排列,三角形,长约3厘米,宽2厘米,淡黄色,无毛,有光泽,纸质,先端具一小尖头,上部的边缘密生白色小纤毛。竿起初为单丛,多年后则形成多丛,高(0.6)1-4米,直径5-20毫米,
-
三翅水毛花
种名:三翅水毛花学名:ScirpustriangulatusRoxb.var.trialatusTangetWang别名:科:莎草科属:藨草属产地分布:国内分布:我国除新疆、西藏外,广布于全国各地。国外分布:此外在朝鲜、日本
-
钝叶榕
产地分布产云南南部至西南部,贵州(见《中国高等植物图鉴》补编)。常生于海拔530-1350米,石灰岩山地或村寨附近,偶有栽培于庭园。尼泊尔、锡金、不丹、孟加拉国、缅甸、泰国、越南、印度西北部、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也有分布。形态特征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