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双盾木
云南双盾木的相关资料,来自于网络内容整理而来,更多植物信息,尽在花探网。
- 类型
- 落叶花灌木类
与云南双盾木相似植物
云南双盾木基本信息
学名DipeltayunnanensisFranch.
别名云南双楯
被子植物门Angiospermae
双子叶植物纲Dicotyledoneae
合瓣花亚纲Sympetalae
茜草目Rubiales
忍冬科Caprifoliaceae
北极花族Linnaeeae
双盾木属Dipelta
形态特征
落叶灌木,高达4米;幼枝被柔毛。冬芽具3-4对鳞片。叶椭圆形至宽披针形,长5-10厘米,宽2-4厘米,顶端渐尖至长渐尖,基部钝圆至近圆形,全缘或稀具疏浅齿,上面疏生微柔毛,主脉下陷,下面沿脉被白色长柔毛,边缘具睫毛;叶柄长约5毫米。伞房状聚伞花序生于短枝顶部叶腋;小苞片2对,一对较小,卵形,不等形,另一对较大,肾形;萼檐膜质,被柔毛,裂至2/3处,萼齿钻状条形,不等长,长约4-5毫米;花冠白色至粉红色,钟形,长2-4厘米,基部一侧有浅囊,二唇形,喉部具柔毛及黄色块状斑纹;花丝无毛;花柱较雄蕊长,不伸出。果实圆卵形,被柔毛,顶端狭长,2对宿存的小苞片明显地增大,其中一对网脉明显,肾形,以其弯曲部分贴生于果实,长2.5-3厘米,宽1.5-2厘米;种子扁,内面平,外面延生成脊。花期5-6月,果熟期5-11月。
产地分布
产陕西、甘肃、湖北、四川、贵州和云南等地。生于海拔880-2400米的杂木林下或山坡灌丛中。模式标本采自云南西北部。
药用价值
散寒表汗。主治麻疹,痘毒,湿热身痒及穿踝风等症。
-
翡翠殿
形态特征株高30~40厘米,株幅20厘米。叶片互生,旋列于茎顶,叶螺旋状互生,茎顶部排列成较紧密的莲座叶盘,叶三角形,表面凹背面圆凸,先端急尖,淡绿色至黄绿色,光线过强时呈褐绿色。叶缘有白色的白齿(0.5厘米长),叶面和叶背都有不规则形状的白色星点,时而连合成线状。夏季开花,
-
棉毛菊
棉毛菊棉毛菊拉丁学名PhagnalonniveumEdgew.别称棉毛草。为亚灌木,分布于喜马拉雅西北部、克什米尔地区及阿富汗。海拔2000—2700米。被子植物门Angiospermae双子叶植物纲Dicotyledoneae合瓣花亚纲Sympeta
-
金盏银盘
金盏银盘基本信息学名Bidensbiternata(Lour.)Merr.etSherff.别名黄花雾,黄花母,虾箝草,金杯银盏,黄花草,金盏银盆,玉盏载被子植物门Angiospermae双子叶植物纲Dicotyledoneae
-
尖果白蜡
尖果白蜡种名:尖果白蜡学名:FraxinusoxycarpaWilld.别名:科:木犀科属:白蜡树属产地分布:原产南欧及西亚,我国已引种栽培。形态特征:落叶乔木。原产南欧及西亚,树皮
-
莎草
形态特征小穗轴上具白色透明的狭边;鳞片顶端圆,具较长的短尖。生长环境莎草属植物:多生长在潮湿处或沼泽地。褐果薹草:生于山坡、山谷的疏密林下或灌木丛中、河边、路边的阴处或水边的阳处,海拔250-1800米。分布范围
-
琴叶紫菀
琴叶紫菀基本信息学名AsterpanduratusNeesexWalper别名福氏紫菀岗边菊(全国中草药汇编)被子植物门Angiospermae双子叶植物纲Dicotyledoneae合瓣花亚纲Sympetalae
-
魏氏细鳞苔
产地分布:产于云南西部。分布于我国台湾。印度、尼泊尔、锡金、斯里兰卡、菲律宾、泰国及印度尼西亚(加里曼丹)也有。形态特征:植物体小,长15毫米,带叶宽0.5—0.7毫米,黄绿色。茎粗约64微米,不规则分枝。侧叶覆瓦状排列或毗邻,卵形,长0.25—0.4
-
永德鳞毛蕨
学名Dryopterisyongdeensis蕨类植物门Pteridophyta蕨纲Filicopsida薄囊蕨亚纲Leptosporangiatidae真蕨目Eufilicales鳞毛蕨科Dryopteridaceae
-
水皮莲
水皮莲基本信息学名Nymphoidescristatum(Roxb.)O.Kuntze别名银莲花(台湾植物志)、水鬼莲、水浮莲被子植物门Angiospermae双子叶植物纲Dicotyledoneae合瓣花亚纲Sympeta
-
新疆麻花头
基础信息学名SerratularugosaIljin被子植物门Angiospermae双子叶植物纲Dicotyledoneae合瓣花亚纲Sympetalae桔梗目Campanulales菊科Composita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