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植物 > 多年生植物 > 福建山樱花

福建山樱花

编辑:巫马文吉发布时间:2021-01-24 22:43:00

福建山樱花的相关资料,来自于网络内容整理而来,更多植物信息,尽在花探网。

与福建山樱花相似植物

产地分布

产于我国福建、台湾、广东、广西等省区。

形态特征

树冠卵圆形至圆形形,单叶互生,具腺状锯齿,花单生枝顶或3-6簇生呈伞形或伞房状花序,与叶同时生出或先叶后花,萼筒钟状或筒状,栽培品种多为重瓣;果红色或黑色,5-6月成熟。

生长习惯

喜光,稍耐阴。不太耐寒。要求土层深厚、肥沃、排水良好的土壤。

繁殖培育

栽培技术以福建山樱花为接穗,分别以食用樱桃、毛樱桃、山樱和福建山樱花1年生实生苗为砧木,进行了嫁接繁殖研究.结果表明:以食用樱桃为砧木嫁接福建山樱花嫁接成活率最高(84%),其次是福建山樱花本砧,成活率为59%,二者之间虽然差异不显著,但明显高于以山樱嫁接福建山樱花(34%)和毛樱桃嫁接福建山樱花(23%);袋栽砧木的嫁接成活率及保存率明显高于裸根砧木;嫁接时间以冬至后20d左右嫁接成活率最高;而不同类型的接穗对嫁接成活率也有显著影响.接穗最好随采随用,但在4℃条件下保温冷藏20d仍有较高的嫁接成活率,与即采即用的对照无显著差异.不定芽诱导和植株再生规模化繁殖实验取长约4cm的3年生福建山樱花中选树的春梢为外植体,接种于添加6BA和IBA的MS培养基中,诱导产生不定芽.结果表明:当培养基为1/4MS时,能有效地防止外植体的褐化死亡;添加1.0mg/L6-BA和0.01mg/LIBA的培养基上,外植体能快速生长,且无玻璃化苗发生.增殖阶段以添加1.0mg/L6-BA+0.3mg/LGA3的MS培养基最好,1个周期的增殖率可达600%.当外殖体高约4cm时,即转入1/2MS+1.0mg/LNAA+0.2mg/LIBA培养基进行生根诱导培养,25d后即可陆续生根并长成完整植株,35d生根率可达92.1%.以1/3份珍珠岩+2/3份泥炭混合基质为移栽基质时,试管苗移栽成活率可达94%.该试验中各项指标已达到快速繁育苗木的要求,其技术措施可直接应用于规模化生产.扦插繁殖及其影响因子研究在塑料拱棚下进行福建山樱花半木质化枝条扦插繁殖试验,分别进行了不同扦插繁殖时间、不同浓度的ABT1号和IBA处理、不同扦插基质和添加钙镁磷对生根促进剂提高福建山樱花扦插生根的影响试验及综合试验.结果表明,福建山樱花半木质化枝条扦插繁殖以冬末春初为适宜时期,以2份素沙+1份粘性黄土为扦插基质,插穗经IBA2500mg·L-1+钙镁磷沾根、IBA3750mg·L-1+钙镁磷沾根或IBA5000mg·L-1浸泡处理均有良好的促进生根效果,平均插穗生根率和平均一级不定根数最高分别可达86.67%和4.68条。防治山樱花的主要病虫害是危害树叶的红蜘蛛、军配虫及介壳虫等。一般可采用敌百虫600-800倍液、亚胺硫磷500倍液进行喷洒。但要注意,敌敌畏、氧化乐果溶液等农药对樱花有明显药害,施用后会引起焦叶、落叶,故不能喷洒。

园林用途

山樱花植株优美漂亮,叶片油亮,花朵鲜艳亮丽,是园林绿化中优秀的观花树种。山樱花被广泛用于绿化道路、小区、公园、庭院、河提等等,绿化效果明显,体现速度快。山樱花的移栽成活率极高,栽植后保护得当,很少发生死苗。

病虫害防治

暂无

相关植物
  • 长圆臀果木

    形态特征小乔木,高达4米;小枝灰褐色至暗紫褐色,具少数不明显细小皮孔,幼时被锈褐色柔毛,成长后脱落。叶片近革质或革质,披针形,长8-13厘米,宽2-3.5厘米,先端渐尖至尾尖,基部楔形,全缘,上面无毛,下面密被锈褐色柔毛,至老时不脱落,近基部常无腺体,稀有2枚扁平腺体,侧脉6

  • 欧洲木莓

    形态特征攀援灌木,高达1.5米;小枝黄绿色至浅褐色,无毛或微具柔毛,常具白粉,被大小不等的皮刺。小叶3枚,宽卵形或菱状卵形,长4-7厘米,宽3-7厘米,顶端急尖,基部圆形至截形,两面微具柔毛,边缘具缺刻状粗锐重锯齿,通常3浅裂;叶柄长4-7厘米,顶生小叶柄长1-

  • 郁李

    形态特征灌木,高1-1.5米。小枝灰褐色,嫩枝绿色或绿褐色,无毛。冬芽卵形,无毛。叶片卵形或卵状披针形,长3-7厘米,宽1.5-2.5厘米,先端渐尖,基部圆形,边有缺刻状尖锐重锯齿,上面深绿色,无毛,下面淡绿色,无毛或脉上有稀疏柔毛,侧脉5-8对;叶柄长2-3毫米,无毛或被稀

  • 蛇泡筋

    形态特征攀援灌木;枝、叶柄、花序和叶片下面中脉上疏生弯曲小皮刺;枝幼时有黄色绒毛,逐渐脱落。掌状复叶常具5小叶,上部有时具3小叶,小叶片椭圆形、倒卵状椭圆形或椭圆状披针形,长5-10(15)厘米,宽2-3.5(5)厘米,顶生小叶比侧生者稍宽大,顶端短渐尖,基部楔形,上面无毛,

  • 银露梅

    形态特征灌木,高0.3-2米,稀达3米,树皮纵向剥落。小枝灰褐色或紫褐色,被稀疏柔毛。叶为羽状复叶,有小叶2对,稀3小叶,上面一对小叶基部下延与轴汇合,叶柄被疏柔毛;小叶片椭圆形、倒卵椭圆形或卵状椭圆形,长0.5-1.2厘米,宽0.4-0.8厘米,顶端圆钝或急尖

  • 乳突绣线菊

    形态特征灌木,高2-3米;小枝细瘦,稍有稜角,幼时无毛或微被柔毛,棕褐色或紫褐色;冬芽小,卵形,先端急尖或圆钝,被短柔毛,棕褐色,有数枚覆瓦状鳞片。叶片长圆形或卵形,长2-3厘米,宽0.8-1厘米,先端急尖或短渐尖,基部楔形,边缘自近中部以上有3-5粗锐锯齿,上面暗绿色,微被柔毛

  • 矮生绣线梅

    形态特征矮生亚灌木,高不及0.5米,除基部呈木质外,大部分近似多年生草本;小枝细弱,弯曲,有稜,无毛。叶片卵形至三角卵形,稀近肾形,长2.5-3.5厘米,宽2-3厘米,先端急尖或渐尖,稀圆钝,基部心形,边缘有尖锐重锯齿和不规则3-5浅裂,上下两面微具短柔毛或近无毛;叶柄长约1-1

  • 东北杏

    形态特征乔木,高5-15米;树皮木栓质发达,深裂,暗灰色;嫩枝无毛,淡红褐色或微绿色。叶片宽卵形至宽椭圆形,长5-12(15)厘米,宽3-6(8)厘米,先端渐尖至尾尖,基部宽楔形至圆形,有时心形,叶边具不整齐的细长尖锐重锯齿,幼时两面具毛,逐渐脱落,老时仅下面脉腋间具柔毛;叶

  • 中南悬钩子

    形态特征灌木,高0.5-2米;小枝棕褐色至紫褐色,具稀疏皮刺或近无刺,无毛。单叶,卵形至椭圆形,长7-10厘米,宽3-6厘米,顶端渐尖至尾尖,基部截形至心形,两面无毛或仅沿叶脉稍有柔毛,下面沿主脉疏生小皮刺,边缘常不分裂,有不整齐粗锐锯齿或重锯齿;叶柄细,长2-

  • 蔷薇

    植物学史蔷薇有2000年栽培历史,据记载中国在汉代就开始种植,至南北朝时已经大面积种植。当今世界上大部分地区的蔷薇,是在六千万年以前从亚洲传播开去的,这可以从蔷薇的化石来证明。早先在北美洲发现的它的叶片化石是渐新世的化石距今已有四千万年以上,然后近年在中国抚顺地区发现的蔷薇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