爬树龙
爬树龙的相关资料,来自于网络内容整理而来,更多植物信息,尽在花探网。
- 拉丁名
- Tetrastigma tonkinense Gagnep.
- 别名
- 土瓜、野黄瓜、老鼠拉冬瓜、天罗网、钮子果、红果果、大树献钮子
- 门
- 被子植物门
- 纲
- 双子叶植物纲
- 亚纲
- 合瓣花亚纲
- 目
- 葫芦目
- 科
- 葫芦科
- 种
- 钮子瓜
- 亚科
- 马利筋亚科
- 族
- 马利筋族
- 属
- 马[瓜@交]儿属
- 类型
- 藤本类
与爬树龙相似植物
附生攀缘木质藤本。茎粗3~5cm,节环状,具多数肉质气生根。叶卵状长圆形,羽状深裂至中肋。分布于云南、西藏、贵州、广西、广东、福建、台湾,常生于海拔2200m一下的沟谷雨林或常绿阔叶林中。印度、斯里兰卡、中南半岛和印度尼西亚也有分布。
爬树龙"DecurrentRhaphidophora",epiphyticwoodyclimbingvine;stems3-5cmindiameter,ringlikenodeswithmanyfleshyaerialroots;leavesovate-oblong,pinnatelyclefttothemidrib.DistributedinYunnan,Xizang(Tibet),Guizhou,Guangxi,Guangdong,FujianandTaiwan,usuallyusuallygrowinginvalleyrainforestsorbroadleavedevergreenforestsataltitudesbelow2,200m;alsofoundinIndia,SriLanka,Indo-ChinaandIndoesia.
来源为天南星科植物下延崖角藤的根、茎。
基本信息门中文名蕨类植物门
爬树龙门英文名Pteridophyta
纲中文名蕨纲
纲英文名Filicopsida
目中文名苹目
目英文名Marsileales
科中文名天南星科
科拉丁名Araceae
属中文名崖角藤属
属拉丁名Rhaphidophora
种中文名爬树龙
种拉丁名Rhaphidophoradecursiva(Roxb.)Schott
生境生境:常绿阔叶林中,附生于山谷密林中树上,附生于树上,河边常绿阔叶林中,河谷常绿阔叶林中,季雨林中,阔叶林中,林中,攀援于树上,匍匐于地面,山谷雨林树干上,山谷雨林中,石上,树上,亚热带山谷
海拔下限600
海拔上限2800
是否中国特有否
是否引种栽培非人工引种栽培
国外分布老挝;印度东北部;印度喀西山;印度尼西亚爪哇
国内分布广东省,广西自治区,重庆市,四川省,贵州省,云南省,西藏自治区
植物形态附生藤本。茎粗壮,粗3-5厘米,背面绿色,腹面黄色,节环状,宽1-3毫米,黄绿色,生多数肉质气生根,节间长1-2厘米。幼枝上叶片圆形,长16厘米,宽13厘米,先端骤尖,全缘。成熟枝叶片轮廓卵状长圆形、卵形,表面绿色,发亮,背面淡绿色,长60-70厘米,宽40-50厘米,有时更长大,先端锐尖,基部浅心形,中肋腹面下陷,背面隆起高达1厘米,基部宽达5毫米;不等侧羽状深裂达中肋,裂片6-9(-15)对,中部裂片不等侧的线形,上弯,基部稍狭,先端近截平,上侧渐尖,具凸尖,长20厘米以上,宽3-5厘米,中央有1条(基生裂片有3条)明显隆起的I级侧脉或2-3条II级侧脉,向上裂片渐狭,基生裂片较宽、常达6-7厘米。花序腋生,序柄粗壮,绿色,圆柱形,长10-20厘米,粗1.5-3厘米。佛焰苞肉质,二面黄色,边缘稍淡,卵状长圆形,长17-20厘米,宽10-12厘米,蕾时席卷,花时展开成舟状。肉穗花序无柄,灰绿色,圆柱形,长15-16厘米,粗2-3厘米,先端钝圆,基部斜形。雄蕊花丝线形,基部狭,长约5毫米,与子房近等长,花药黄色,长圆形,长不及1毫米;子房正六角状锥形,长5毫米,顶部宽约3毫米,花柱明显,长约1厘米,柱头长圆形,纵向,黄色;胚珠每室多数,珠柄纤细,着生于由隔膜形成的侧膜胎座上。果序粗棒状,长15-20厘米,粗5-5.5厘米;浆果锥状楔形,绿白色,卞部白色透明或黄色,长1.8厘米,顶部宽5厘米,中央渐狭为高约1毫米的宿存花柱。果皮厚,内含丰富的无色粘液。花期5-8月,果翌年夏秋成熟。
爬树龙常绿本质攀援藤本,长达8米。茎绿色,粗大,节处生根。叶大,长圆形,长40~50厘米,宽30~35厘米,羽状深裂通常几达中脉。肉穗花序无柄,圆柱形,长约20厘米,外托一白色大型佛焰苞片,苞片常脱落。
产地生境产福建、台湾、广东、广西、贵州、云南、西藏东南部,海拔2200米以下,常见于季雨林和亚热带沟谷常绿阔叶林内,匍匐于地面、石上,或攀附于树干上。锡金、孟加拉、印度东北部、斯里兰卡、缅甸、老挝、越南至印度尼西亚爪哇岛都有分布。
采集全年可采,洗净,切片晒干。
性味
苦,寒。
①《云南中草药选》:"淡,温。"
②《云南思茅中草药选》:"苦麻,寒。"
功能主治活血散瘀,除湿,消肿。治骨折,跌打损伤,只湿性腰腿痛,痈疖疮肿,感冒,咽喉肿痛。
爬树龙①《云南中草药选》:"活血散瘀,除湿止痛。"
②《云南思茅中草药选》:"接骨消肿,清热解毒,止血止痛,镇咳。"
用法与用量内服:煎汤,3~5钱。外用:捣敷或研末调敷。
选方①治骨折,跌打劳伤,枪伤:鲜过山龙,捣烂外敷或用根末调鸡蛋清外包。(《云南中草药选》)
②治蛇咬伤,痈疮疖肿:鲜爬树龙,捣敷。(《云南思茅中草药选》)
③治感冒,四肢酸痛,流行性乙型脑炎,风湿性腰腿痛:过山龙五钱至一两,煎服。(《云南中草药选》)
④治小儿百日咳,咽喉肿痛:爬树龙三至五钱,水煎服。(《云南思茅中草药选》)
爬山豆根(《贵州民间药物》)
-
变豆菜
出处本品始载于《救荒本草》,云:变豆菜生辉县荒野中,其苗叶初作地摊野生,叶似地牡丹极大,又锯齿尖,其后叶中分生茎叉,梢叶颇小,上开白花,其叶味甘……据其所述形态,即指现伞形科植物变豆菜。形态特征多年生草本,高达1米。根茎粗而短,斜生或近直立,有
-
垂花报春
垂花报春基本信息学名PrimulaflaccidaBalakr.被子植物门Angiospermae双子叶植物纲Dicotyledoneae合瓣花亚纲Sympetalae报春花目Primulales报春花科Pri
-
彩叶苗木
彩叶苗木简介彩叶树一般指叶色常年呈现异色(非绿色)的植物,如红叶李,红枫等,他们的叶片一年都是红色的,还有很多其他颜色的。如:金叶柏,是黄色。紫叶李,紫红色。复色漆,两种以上颜色。彩叶树木具有色彩鲜艳、栽培容易、观赏期长等特点,能补充常绿植物的不足,丰富园林环境色彩,因此成为园林
-
阜莱氏马先蒿
产地分布国内分布:西藏东南部昌都专区西南部和稍稍向西的地区形态特征暂无生长习惯暂无繁殖培育暂无园林用途暂无病虫害防治
-
沙朴
形态特征叶纸质,卵形或卵状椭圆形,长5-10厘米,宽3-5厘米,先端渐尖或长渐尖,基部宽楔形或浅心形,有的稍偏斜,边缘锯齿有尾状尖头,基部3出脉,其侧生的一对直伸达叶的中部边缘,侧脉6-10对,近平行地斜直伸达齿尖,叶背疏生细伏毛,叶面被刚伏毛,粗糙;叶柄长5-15毫米,被细
-
假山罗花马先蒿
假山罗花马先蒿种名:假山罗花马先蒿学名:PedicularispseudomelampyrifloraBonati别名:科:玄参科属:马先蒿属产地分布:国内分布:四川西北部(甘孜、德格)与云南西北部。生于阳坡
-
荒地阿魏
荒地阿魏种名:荒地阿魏学名:FerulasyreitschikowiiK.-Pol.别名:科:伞形科属:阿魏属产地分布:国内分布:产新疆(伊犁、博乐、塔城地区和沿天山一带)。国外分布:苏联中亚地区有分布。模式标
-
假活血草
假活血草基本信息学名ScutellariatuberiferaC.Y.WuetC.Chen被子植物门Angiospermae双子叶植物纲Dicotyledoneae合瓣花亚纲Sympetalae管状花目Tubiflorae
-
圆唇虾脊兰
产地分布:产贵州西北部(赤水)和云南东南部(屏边)。生于海拔1700米的山地林下潮湿处。也产越南(模式标本产地)。形态特征:根状茎不明显。假鳞茎很短,为叶鞘所包。假茎长15--17厘米,粗约1厘米,由3--4枚鞘和2—3枚尚未全部展开的叶所形成;最下面
-
滇菜豆树
滇菜豆树基本信息学名RadermacherayunnanensisC.Y.WuetW.C.Yin别名蛇尾树(景东),豇豆树(麻栗坡),土厚朴(云南)被子植物门Angiospermae双子叶植物纲Dicotyledoneae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