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植物 > 乔木植物 > 黄条金刚竹

黄条金刚竹

编辑:郝美玉发布时间:2021-02-09 14:49:35

黄条金刚竹(Pleioblastuskongosanensisf.aureostriatus)是禾本科大明竹属金刚竹的一个变种,是一种观叶竹种,由田中辛南于1972年在名古屋市的守山镇发现,1986年被引进南京林业大学竹种园。?

拉丁名
Pleioblastus kongosanensis f.aureostriaus
别名
山竹
被子植物门
单子叶植物纲
亚纲
原始花被亚纲
禾本目
禾本科
滑竹
亚科
竹亚科
牡竹族
大明竹属
类型
竹类

与黄条金刚竹相似植物

形态特征

地下茎有时呈单轴型,有时亦可部分短缩呈复轴型。竿小型至大型,散生或少数种类可丛生成群,直立;节间圆筒形或在其有分枝之节间下部一侧微扁平,节下方的白粉环明显,中空或少数种类近实心,髓作笛膜状或棉絮状;竿环隆起,高于箨环;箨环常具一圈箨鞘基部残留物,幼竿的箨环还常具一圈棕褐色小刺毛;竿每节分3-7枝,唯竿上部数节分枝数更多且呈束状,无明显主枝,枝条展开,与竿呈40°-50°夹角。箨鞘宿存,厚草质或厚纸质,背部通常除基部密生一圈毛茸和边缘具纤毛外,其余部分无毛或具脱落性小刺毛和白粉;大多数种类无箨耳和鞘口繸毛但亦可有大形的箨耳和鞘口繸毛;箨舌截形至弧形;箨片锥形至披针形,基部向内收窄,常外翻。每小枝通常生3-5叶,少数种类多可多达13叶;叶鞘背部被毛或无毛,鞘口具流苏状通直的或波状弯曲的繸毛;叶舌截形或拱形;叶片长圆状披针形或狭长披针形,小横脉明显而呈长方格状,叶缘具细锯齿或一边的锯齿不明显;叶片微形态在上表皮的脉间有二种类型的长细胞,最中央2-4行的长细胞为有波纹的正方形至长方形;下表皮细胞普遍具乳突。圆锥花序由少数乃至多枚小穗组成,侧生或稀可顶生于叶枝上;小穗细长形或窄披针形,具数朵乃至多朵小花;小穗轴节间被微毛,顶端杯状,边缘常具短纤毛;颖2片,或可多至5片,先端锐尖,边缘具纤毛,内稃背部于2脊间具沟槽,先端钝,边缘密生纤毛;鳞被3,后方1片长约为前方2片长的2倍,雄蕊3,具互相分离的细长花丝,花尊擎形,基部为箭镞状,黄色,药隔不伸出,花柱1,柱头3,羽毛状。颖果长圆形。笋期5-6月。

生长环境

混生竹。本种为地被竹种,性喜阳,对土壤要求不严,能耐一定的旱,以肥沃疏松的土壤生长为好。秆高0.5~1m,径0.2~0.3cm。叶片较宽大,绿色,不规则间有黄条纹,非常美丽,观赏价值高。

主要价值

本种为地被竹种,彩叶,耐修剪,是一种观叶竹种,也常被用作地被的形式做园林中的绿化植物。叶片较宽大,绿色,不规则间有黄条纹,非常美丽,观赏价值高。

耐旱性能

自然干旱胁迫后第17天,黄条金刚竹出现干旱伤害症状,叶片失水下垂、内卷,第43天地上部分失水死亡;复水后10d,叶片叶绿素荧光参数与第43天无显著差异.在干旱胁迫021d,SWC显著下降,而在17d以后,LWP急剧下降,29d以后LWC显著降低.随着干旱胁迫程度的加剧,叶片蒸腾速率(Tr)、气孔导度(gs)持续下降,而光合速率(Pn)波动较大,瞬时水分利用效率(PWUE)则先升高后降低;17d后,Pn由气孔限制为主转为非气孔限制为主,实际光合效率(ΦPSⅡ)开始下降;25d后,黄条金刚竹的光合机构被破坏,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和PSⅡ潜在热耗散能力(qN)分别由0.64、0.79下降到-0.11、0.33.Tr、gs、PWUE与LWP密切相关,大气湿度对Pn、Tr、gs的影响显著,气孔是光合参数变化的主导因素.本试验条件下,黄条金刚竹适宜在土壤相对含水率≥12%的土壤中生长,且干旱胁迫持续时间不超过25d.

分布范围

浙江、江苏

人工繁殖

繁殖方法

分株繁殖为主,也可以扦插繁殖。

田间管理

使用保水剂处理后,土壤含水量增加,保水剂用量越大效果越好。使用保水剂处理的叶片含水量下降时间能推迟3d,苗木生长受抑制时间推后。使用保水剂处理的植物叶片电导率升高时间推迟,能有效延长黄条金刚竹的萎蔫点,大约能推迟5-7d。通过对2011年新植竹种使用保水剂与未使用保水剂成活率的统计,使用保水剂的竹种成活率明显高于未使用保水剂的竹种。

病虫害防治

调查表明,退笋与病虫为害有很大关系,病虫为害导致的退笋占总退笋的70.12%。因此,加强竹林的病虫害管理显得尤为重要。

相关植物
  • 微毛鹅观草

    形态特征:秆成疏丛,直立或基部膝曲,高约60厘米。茎生叶鞘无毛,基生者疏生柔毛或短毛;叶片扁平,上面贴生短毛,灰绿色,下面无毛,深绿色,长15-22厘米,宽5-7毫米。穗状花序稍垂头或弯曲,长8-11厘米;小穗绿色,长约12毫米(芒除外),含2-3小花,穗轴下部小穗有明显的短柄,

  • 抱草

    形态特征多年生,须根细而较韧。秆直立,丛生,高30-80厘米,细而质硬。叶鞘闭合至近鞘口,均长于节间或有时上部者短于节间,无毛,光滑或较粗糙;叶舌干膜质,长约1毫米;叶质较硬,通常纵卷,长7-15厘米,宽(1)2-4(6)毫米,上面粗糙,稀生柔毛,下面微粗糙。圆锥花序细长狭窄

  • 巴山箬竹

    形态特征竿高2-3米,直径1-1.5厘米,全株被白粉呈粉垢状;节间圆筒形,中空,竿中部的节间长38-42厘米,每节间中部以上密被易落的疣基刺毛,毛脱落后在竿面留有凹痕,竿壁厚2-3毫米;竿环较箨环略高。箨鞘宿存,短于节间,干后黄棕色带红色,紧密贴生棕色疣基刺毛,毛脱落后亦在表

  • 克什米尔碱茅

    形态特征:多年生,密丛型。须根细密。秆高10-15厘米,花序以下微粗糙。叶鞘聚集秆基,平滑无毛,边缘宽膜质;叶舌长约1.5毫米;叶片短线形,基部叶片长5厘米,扁平,质软,上部叶短窄,长约2厘米,宽1-1.5毫米,对折,上面与边缘微粗糙。圆锥花序极窄,长3-4厘米,宽约5毫米;分枝

  • 金县芒

    形态特征:短根茎被厚鳞片。秆丛生,高约1米以上,粗壮,具多数节,节具细髭毛或无毛,紧接花序下的部分生柔毛,有时无毛。叶鞘通常长于其节间,鞘口或上部边缘具柔毛;叶舌长约2毫米,顶端密生纤毛;叶片披针状线形,长约50厘米,宽1-1.5厘米,下面灰绿色,通常被柔毛,基部边缘或上面具柔毛

  • 黄色早熟禾

    形态特征:多年生。秆直立,丛生,高约60厘米,径约1毫米,具1-2节,位于秆下部10-15厘米处。顶生叶鞘长6-10厘米,与其叶片近等长;叶舌长0.5毫米;叶片长约8厘米,宽1-1.5毫米,上面微糙涩。圆锥花序长9-14厘米,宽1-3厘米,每节具2-5个分枝;基部主枝长5-7厘米

  • 东北拂子茅

    形态特征:多年生、密丛。秆高90-135厘米。叶鞘无毛;叶舌膜质,长3-4(6-7)毫米,先端截形或碎裂;叶片线形,长25-35厘米,宽约5毫米,边缘粗糙,干时席卷,上面极粗糙,下面平滑。圆锥花序披针形,下部常有间隙,长12-17(22)厘米,中部径1.2-2.5厘米,先端渐尖;

  • 显稃早熟禾

    形态特征:多年生,具匍匐根状茎。秆高达1.2米,径2-4毫米,无毛。下部叶鞘短,长2-3厘米,上部叶鞘长达15厘米;叶舌截平,长1.5毫米,具纤毛;叶片扁平,线形,宽2-8毫米,顶端收缩成舟形,边缘粗糙。圆锥花序卵状长圆形,穗轴微粗糙或有短糙毛;分枝开展,4-5枚着生于各节,微粗

  • 史蒂瓦早熟禾

    形态特征:一年生。秆单一,高30-70厘米,直立或膝曲上升,平滑无毛。叶鞘无毛,长于其节间;叶舌钝,长1-3毫米;叶片扁平,长8-15厘米,宽2-4毫米,柔软,基部圆形,顶端尖,边缘微粗糙,两面平滑无毛。圆锥花序卵形,疏松下垂,长10-20厘米,宽达15厘米;分枝孪生,纤细,微粗

  • 低株鹅观草

    形态特征:植株低矮,秆细弱,高12-20厘米。叶片内卷,长2-4(7)厘米,宽1-2毫米,无毛。穗状花序长4-7厘米,具4-5小穗,穗轴纤细,无毛,长8-15毫米;小穗长12-18毫米,含5-7小花,颖、外稃连同基盘均光滑无毛;颖披针形,边缘膜质,具3脉,长4.5-7毫米,先端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