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黄苦竹
竿高5-9米,直径3-4厘米,节间长30-40厘米。
- 拉丁名
- Oligostachyum fujianensis Z. P. Wang et Ye
- 别名
- 观音竹
- 门
- 被子植物门
- 纲
- 单子叶植物纲
- 亚纲
- 鸭跖草亚纲
- 目
- 禾本目
- 科
- 禾本科
- 种
- 小黄苦竹
- 亚科
- 竹亚科/
- 族
- 簕竹族/.
- 属
- 少穗竹属
- 类型
- 竹类
与小黄苦竹相似植物
形态特征
初暗紫色,解箨后被白粉,老竿黄绿色,分枝之一侧具沟槽至扁平,节平,节下有白粉环。笋期5月。
分布范围
小黄苦竹主要分布于浙江。
主要价值
为园林观赏优良竹种。
-
高羊茅
产地分布分布于新疆和东北地区。欧亚大陆也有分布。形态特征多年生草本植物,丛生型禾草,高80~100厘米。须根发达,入土较深。秆直立光滑。叶片较宽,线形,先端长渐尖,脊背光滑,大多扁平,长15~20厘米,宽2~7厘米。圆锥花序,直立或下垂。颖果,
-
光稃稻
形态特征:多年生,具根状茎。秆下部倾卧,节着土生根,高1-1.2米,具分枝,节生鬓毛,花序以下部分粗糙。叶鞘被倒生刺毛;叶片长10-30厘米,宽6-10毫米,线状披针形,渐尖,两面与边缘具小刺状粗糙。圆锥花序疏展,长15-20厘米,宽10-15厘米,分枝具3-5枚小枝,长达10厘
-
芒剪股颖
形态特征叶舌干膜质,长1.5-2.5毫米,先端平截;叶片线形,长5-8厘米,宽1-1.5毫米,扁平,边缘微内卷,略粗糙。圆锥花序微开展,窄卵形,长7-12厘米,宽2-5厘米,每节具2-5分枝,分枝细瘦,微粗糙;小穗暗紫色,穗梗粗糙;第一颖长2-2.3(2.5)毫米,两颖相等或
-
湖岸剪股颖
形态特征:多年生草本,株高约30厘米。秆直立,多数丛生,细弱,直径(0.3)0.5-0.7毫米,具3-4节,平滑。叶鞘无毛,下部长于和上部短于节间;叶舌膜质,长圆形,长2-3毫米,先端近圆形,微破裂;叶片线形,长7-9厘米,扁平,宽达1.5毫米,干后边缘内卷,边缘和脉上微粗糙。圆
-
尼泊尔早熟禾
形态特征:多年生,具匍匐短根颈。秆直立或膝曲斜升,高20-50厘米。叶舌长0.5-1.5毫米,顶端截平;叶片扁平,长4-15厘米,宽1.5-4毫米,边缘和两面粗糙,顶端急尖。圆锥花序金字塔形,长7-14厘米,宽5-10厘米,极疏松;分枝孪生,平滑,纤细,广开展;小穗椭圆形,含3-
-
光叶箬竹
产地分布产贵州册亨形态特征本变种与原变种不同处在于叶片下表面无毛或几无毛,而原变种则是全部被柔毛的。生长习惯海拔约500米,森林中繁殖培育暂无园林用途
-
中华结缕草
形态特征多年生。具横走根茎。秆直立,高13-30厘米,茎部常具宿存枯萎的叶鞘。叶鞘无毛,长于或上部者短于节间,鞘口具长柔毛;叶舌短而不明显;叶片淡绿或灰绿色,背面色较淡,长可达10厘米,宽1-3毫米,无毛,质地稍坚硬,扁平或边缘内卷。总状花序穗形,小穗排列稍疏,
-
毛节野古草
形态特征:多年生草本。秆草质,平滑无毛,高约100厘米,径约2毫米,节上密生白色髯毛。叶鞘疏生细疣毛,毛易脱落,边缘具短纤毛或膜质无毛;叶舌干膜质,长约0.5毫米,具稠密茸毛;叶片灰绿色,长5-35厘米,宽3-8毫米,两面具疣毛及柔毛,下面毛较少,后变无毛。圆锥花序长30-36厘
-
天山针茅
产地分布暂无形态特征暂无生长习惯暂无繁殖培育暂无园林用途暂无病虫害防治暂无
-
南丹唐竹
产地分布产广西。模式标本采自广西南丹山口林场。形态特征竿高7一14米,径粗3一—6厘米,初被白粉,无毛或近无毛,具细纵肋;节间圆柱形,长25-45厘米,在分枝一侧扁平,节下方具猪皮状小凹纹,壁厚5—9毫米;箨环木栓质,附有长为2—3毫米之棕色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