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花马蓝
三花马蓝,属于爵床科马蓝科属。为多年生草本。分布于西藏、贵州、四川、广东、湖南、广西、江西、福建以及尼泊尔、不丹。
- 拉丁名
- Strobilanthes triflorus Y. C. Tang
- 别名
- 红蓝花刺红花
- 门
- 被子植物门
- 纲
- 单子叶植物纲
- 亚纲
- 合瓣花亚纲
- 目
- 霉草目
- 科
- 爵床科
- 种
- 灌木短舌菊
- 亚科
- 管状花亚科
- 族
- 菜蓟族
- 属
- 马蓝属
- 类型
- 草本类
与三花马蓝相似植物
形态特征
性状:茎下部稍木质化,多分枝,高达75厘米。叶卵形至椭圆状卵形,长4-8厘米,下部各对叶相同,上部各对稍有大小。花近无梗,1-3朵成紧缩的聚伞花序;苞片叶状,长达2厘米,小苞片微小,条形或带匙形,长约5毫米,早落;花萼裂片5,条形,长约14毫米;花冠淡紫色,长2.5-3厘米,里面有2行短柔毛,花冠筒下部细,弯曲后扩大,裂片5,几相等;雄蕊2强,花丝基部有膜相连,长雄蕊的花丝下部和膜的两侧边缘有毛。蒴果长约1.2厘米;种子4颗,有微毛。
生长环境
最低海拔800,最高海拔1400,山坡林下荫湿的地方。
分布范围
湖北分布:宣恩,咸丰,鹤峰,利川,建始,巴东,秭归,兴山,神农架,房县。国内分布:西藏,贵州,四川,广东,湖南,广西,江西,福建。国外分布:尼泊尔,不丹。
-
海茄苳
形态特征树高可达10公尺的常绿乔木,树皮日褐色,会作痂皮状剥离,嫩枝有毛。叶革质,上下左右对生,广椭圆形,背面密布白色茸毛,花黄绿色,无梗,常数朵簇生于枝顶,苞较萼短,花冠广圆筒形,4裂裂片平开。生长环境生长于台中以南之沿海地区,为红树林一树种
-
赛山蓝
基本信息被子植物门Angiospermae双子叶植物纲Dicotyledoneae合瓣花亚纲Sympetalae管状花目Tubiflorae爵床科Acanthaceae爵床亚科Ruellioideae
-
金苞虾衣花
产地分布金苞虾衣花原产于南美洲的秘鲁。形态特征为多年生常绿亚灌木状草本植物。植株高50-150厘米,茎秆直立,多分枝,质脆,绿色至黑褐色。叶对生,长披针形,长10-14厘米,宽3.5-4.5厘米,纸质,深绿色,全缘。穗状花序,顶生、腋生,花穗长
-
小花十万错
形态特征叶对生,叶柄长1至4厘米,叶片呈卵形至椭圆形,长5至11厘米,宽2至5厘米,全缘或具微小圆齿。在长3至4厘米的总状花序上,排列出花蕾绽放至果实形成的不同步骤:基部的花早开及先结果,顶部的花最为晚开,花果并存的状态最常见于12月至翌年2月。花冠呈一侧膨胀的管状,长1.2
-
嫣红蔓
形态特征嫣红蔓株高可达30~60公分左右,但盆栽种多控制在10-15公分以内,枝条生长后略呈蔓性,茎节处易生根。叶对生,呈卵形或长卵形叶全缘,叶面呈橄榄绿,上面布满红色、粉红色或白色斑点。叶腋易生短枝。春季能开花,花小、不显眼,为淡紫色小型穗状花。生长环境
-
玫红点嫣红蔓
产地分布原产马达加斯加。形态特征爵床科枪刀药属,多年生草本,植生长习惯喜高温多湿,日照约50%~70%,繁殖培育播种或扦插繁殖。在华南地区全年园林用途
-
虾蟆花
形态特征常绿直立亚灌木,丛生,株高50~90cm,叶对生,羽状分裂或浅裂。花絮蕙状,顶生,苞片大,小花多数,白至褐红色,形似鸭嘴,花冠2唇,上唇极小而成单唇状,下唇大,伸展。蒴果。花期春季,果期夏季。生长环境喜肥沃、疏松排水良好中性至微酸性土壤。生长适
-
贵阳黄猄草
形态特征生根植物,铺散和平卧,被长柔毛,分枝;叶具柄,小卵形,长2-3厘米,宽15-20毫米。下面灰白色,渐尖具稀疏圆齿;不发达的头状花序;花萼明显与被白色硬毛;花蓝色或堇色;雄蕊4。据E.Hossain文载:Leveille(1914)认为本种为Strobil
-
四子马蓝
形态特征直立或匍匐草本;茎细瘦,近无毛。叶纸质,卵形或近椭圆形,顶端钝,基部渐狭或稍收缩,边缘具圆齿,长2-7厘米,宽1-2.5厘米;侧脉每边3-4条;叶柄长5-25毫米。穗状花序短而紧密,通常仅有花数朵;苞片叶状,倒卵形或匙形,具羽状脉,长约15毫米,和2枚线形、长5-6毫
-
头花马蓝
基本信息多年生草本或小灌木,茎高达1米,多分枝,茎横卧到上升,具柔毛,后脱落。叶片披针形,椭圆状卵形,或椭圆形,4-14×1.5-9厘米,沿脉背面短柔毛,但通常后脱落,正面疏生柔毛,先端长渐尖,基部渐狭,边缘具重踞齿,上面有不明显的(小乳头凸粗糙不平或小而密的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