片髓灯心草
学名:JuncusinflexusL.被子植物门Angiospermae单子叶植物纲Monocotyledoneae百合目Liliflorae灯心草亚
- 拉丁名
- Juncus ochraceus Buchen.
- 别名
- 蜀葵
- 门
- 被子植物门
- 纲
- 单子叶植物纲
- 亚纲
- 姜亚纲
- 目
- 百合目
- 科
- 灯心草科
- 种
- 疣果豆蔻.
- 亚科
- 姜亚科
- 族
- 胡麻花族
- 属
- 灯心草属
- 类型
- 草本类
与片髓灯心草相似植物
学名:JuncusinflexusL.
被子植物门Angiospermae
单子叶植物纲Monocotyledoneae
百合目Liliflorae
灯心草亚目SubordoJuncineae
灯心草科Juncaceae
灯心草属Juncus
假侧生花亚属Subgen.Genuini
六蕊组Sect.Inflexi
形态特征:
多年生草本,高40-81厘米,有时更高;根状茎粗壮而横走,具红褐色至褐色须根。茎丛生,直立,圆柱形,直径1.2-4毫米,具纵槽纹,茎内具间断的片状髓心。叶全部为低出叶,呈鞘状重叠包围在茎的基部,长1-13厘米,红褐色,无光亮。花序假侧生,多花排列成稍紧密的圆锥花序状;总苞片顶生,圆柱形,似茎的延伸,直立,长6-24厘米,顶端尖锐;花序分枝基部通常有苞片数枚,外方者常卵形,长约1.5毫米,膜质,淡红褐色,顶端钝或尖,内方者较小;每花具2枚小苞片,卵状披针形至宽卵形,长1-1.6毫米,宽约1.2毫米,膜质,淡红褐色,顶端钝或稍尖;花淡绿色,稀为淡红褐色;花被片狭披针形,长2.5-3.5毫米,宽约1毫米,顶端锐尖,背部增厚,黄绿色,边缘膜质,外轮者长于内轮;雄蕊6枚,长1.5毫米;花药长圆形,长0.6毫米,花丝淡红褐色;子房3室,具短花柱;柱头3分叉,长不及1毫米。蒴果三棱状椭圆形,与外轮花被片近等长,长3-3.4毫米,黄绿至黄褐色,顶端渐尖,具短尖头。种子长圆形,长0.6毫米,棕褐色。染色体2n=38,40,42。花期6-7月,果期7-9月。
产地分布:
产陕西、甘肃、青海、新疆。生于海拔1100-1450米的河滩荒草地、沼泽水沟旁。欧亚大陆和非洲也有分布。
植物图片:
-
西藏冬青
形态特征叶片革质,长圆形或长圆状倒披针形,长2~3厘米,宽0.7~1厘米,先端钝,基部楔形,边缘具细圆齿状锯齿,叶面绿色,具光泽,背面淡绿色,两面无毛,主脉、侧脉与网状脉在叶面凹陷,在背面凸起,侧脉每边4条;叶柄长2~3毫米,上面具纵槽,无毛。雄花序未见。雌花序簇生于二年生枝
-
小香蒲
产地分布:分布于我国东北,华北、西北各省区,在国外欧亚大陆皆有分布形态特征:多年生草本。根状茎粗壮,茎细弱,直立,高30—50cm,直径3—5mm。叶具大型膜质叶鞘,基生叶具为细条形叶片,宽不过2mm,茎生叶仅具叶鞘而无叶片,雌雄同株,雌雄花序不连接,
-
悬岩马先蒿
产地分布:国内分布:云南西北部(大理、德钦等处)形态特征:多年生草本,一般高10厘米,但有时极低矮,仅高4厘米,而高大者可达19厘米,干时变为深黑色。根茎短,向下发出支根一丛,有时多达6枚,一般多为强烈的纺锤形,长仅2-4厘米,但在大植株中有时仲长达1
-
文笔峰耳蕨
蕨类植物门Pteridophyta蕨纲Filicopsida薄囊蕨亚纲Leptosporangiatidae真蕨目Eufilicales鳞毛蕨科Dryopteridaceae耳蕨属Polystichum半开羽耳
-
昆明沙参
种名:昆明沙参学名:AdenophorastrictaMiq.subsp.confusa(Nannf.)Hong别名:科:桔梗科属:沙参属产地分布:产云南(西畴、砚山、屏边、蒙自、昆明、大理、碧江、维西)。形态
-
细齿大戟
形态特征一年生草本。根细,长10-18厘米,直径3-5毫米。茎基部木质化,向上多分枝,每个分枝再作二歧分枝,高20-40(50)厘米,直径3-5毫米;茎节环状,明显。叶对生,长椭圆形至宽线形,长1-2.5厘米,宽2-5毫米,先端钝尖或渐尖,基部不对称,近平截或稍偏斜;边缘具细
-
耐寒栒子
形态特征落叶灌木或小乔木,高可达10米;枝条开张,小枝圆柱形,有稜角,紫褐色或灰褐色,幼时具绒毛,以后脱落。叶片狭椭圆形至卵状披针形,长3.5-8(12)厘米,宽1.5-3(4.5)厘米,先端急尖或圆钝,常有刺尖头,基部楔形至宽楔形,上面通常无毛,下面幼时被绒毛,老时脱落近无
-
灰绿玉山竹
形态特征竿柄长20-50厘米,粗4-5(6)毫米;节间长达2厘米,实心。竿高达1.6米,粗4-5毫米;节间长15—19(25)厘米,竿基部第一节间长4—6厘米,圆筒形,幼时微被白粉,纵向细肋不明显,空腔小,其直径约1毫米;箨环隆起,无毛;竿环微隆起或在有分枝的节中稍肿起;节内
-
圆唇虾脊兰
产地分布:产贵州西北部(赤水)和云南东南部(屏边)。生于海拔1700米的山地林下潮湿处。也产越南(模式标本产地)。形态特征:根状茎不明显。假鳞茎很短,为叶鞘所包。假茎长15--17厘米,粗约1厘米,由3--4枚鞘和2—3枚尚未全部展开的叶所形成;最下面
-
没药树
形态特征小叶全缘或具齿,托叶有或无。圆锥花序或极稀为总状或穗状花序,腋生或有时顶生;花小,3-5数,辐射对称,单性、两性或杂性;雌雄同株或异株;萼和花冠覆瓦状或镊合状排列。萼片3-6,基部多少合生;花瓣3—6,与萼片互生,常分离;花盘杯状、盘状或坛状,有时与子房合生成“子房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