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头山碎米荠
光头山碎米荠学名Cardamineengleriana
- 类型
- 草本类
与光头山碎米荠相似植物
光头山碎米荠学名Cardamineengleriana
被子植物门Angiospermae
双子叶植物纲Dicotyledoneae
原始花被亚纲Archichlamydeae
罂粟目Rhoeadales
白花菜亚目Capparineae
十字花科Cruciferae
南芥族Trib.Arabideae
碎米荠属Cardamine
大叶组Sect.Macrophyllum
形态特征
多年生草本,高达26厘米,有1至数条线形根状匍匐茎。茎单一,通常不分枝,有时自根状茎处丛生,直立或仅基部稍倾斜,表面有沟棱,下部有白色柔毛,上部光滑无毛。生于匍匐茎上的叶小,单叶,肾形,长3.5-6毫米,宽6-8毫米;边缘波状,质薄,叶柄柔弱,长2-10毫米;基生叶亦为单叶,肾形,长6-12毫米,宽6-16毫米,边缘波状,叶柄长10-12毫米;茎生叶无柄,3小叶,顶生小叶大,肾形、心形或卵形,长1-5.4(-9)厘米,宽1.1-3.5(-4.5)厘米,顶端钝圆,基部心形或阔楔形,通常向叶柄下延,边缘有3-7个波状圆齿,顶端有小尖头,侧生的1对小叶着生于顶生小叶的基部,形小,略呈菱状卵形,有时肾形,边缘具波状钝齿;全部小叶无毛。总状花序有花3-10朵,花梗细,长5-16毫米;萼片卵形,长约2.5毫米,边缘膜质,内轮萼片基部呈囊状;花瓣白色,倒卵状楔形,长约7毫米;雌蕊柱状,花柱细,与子房近于等长,柱头头状,比花柱宽大。长角果稍扁平,长15-20毫米,宽约1毫米,无毛;果梗纤细,直立或微弯,长11-16毫米。种子长圆形,稍扁平,长约1.8厘米,宽约0.7毫米,黄褐色,一端有窄翅。花期4-6月,果期6-7月。
产地分布
产湖北(兴山、神农架)、湖南(桑植)、陕西(太白山、长安、石泉)、甘肃(康县、徽县、天水、武都)、四川(万县、巫山)。生于山坡林下阴处或山谷沟边、路旁潮湿地方,海拔800-2400米。模式标本采自陕西户县光头山。
-
美叶沼兰
学名:Malaxiscalophylla(Rchb.f.)Kuntze被子植物门Angiospermae单子叶植物纲Monocotyledoneae微子目Microspermae兰科Orchidaceae兰亚科Subfam.
-
拟牛毛藓
产地分布暂无形态特征暂无生长习惯暂无繁殖培育暂无园林用途暂无病虫害防治暂无
-
格尔木黄耆
形态特征植株多年生草本,根直伸,颈部常分叉。茎茎直立或上升,高25-35厘米。被稍开展的白色短柔毛,上部并混生黑色柔毛。叶羽状复叶有11-19片小叶,长3.5-6厘米;叶柄长0.5-2厘米;托叶离生或仅基部
-
线萼山梗菜
产地分布:国内分布:产广东、福建、江西、湖南(宜章、彬县)、浙江(龙泉)形态特征:线萼山梗菜,多年生草本,高80-150厘米。主根粗,侧根纤维状。茎禾杆色,无毛,分枝或不分枝。叶螺旋状排列,多少镰状卵形至镰状披针形,长6-15厘米,宽1.5-4厘米,薄
-
全叶半蒴苣苔
基本信息学名HemiboeaintegraC.Y.WuexH.W.Li被子植物门Angiospermae双子叶植物纲Dicotyledoneae合瓣花亚纲Sympetalae管状花目Tubiflorae苦苣苔科
-
粗毛箭竹
产地分布产云南西南部。形态特征竿柄长3—5厘米,粗1—2厘米。竿直立,高2.5—6米,粗1—2.5厘米;节间长22—28(32)厘米,竿基部节间长10—15厘米,圆筒形,幼时密被厚白粉,在节的下方小有灰白色小刺毛,纵向细肋密而明显,中空,竿壁厚
-
异叶早熟禾
形态特征:多年生,密丛型。秆高40-70厘米,叶舌长1-3毫米,截平;叶片内卷,宽约1毫米,先端骤尖。圆锥花序狭卵形,长10-18厘米,疏松;分枝粗糙,3-5枚簇生于下部各节;小穗长4-5(-6)毫米,宽2.5毫米,含2-3小花,黄色;第一颖狭窄,具1脉,长约2.5毫米,先端锐尖
-
海南虎刺
形态特征无刺灌木,高1-4米,枝棕色,具棱,无毛。叶革质,干后黑色,椭圆状卵形、长圆形或长圆状披针形,长6-11厘米,宽2-4.5厘米,两面无毛,顶端骤尖,基部圆或楔形,边具反卷线;中脉两面凸出,侧脉每边5-7条,两面凸出;叶柄长2-8毫米,无毛;托叶生叶柄间,三角形,早落。
-
细小金黄凤仙花
形态特征一年生矮小草本,高10-20厘米,茎不分枝或自基部具疏或细分枝,下部常裸露,上部被粗微毛。叶互生,具短柄或密集于茎枝顶端,近轮生,叶片膜质,披针形或椭圆状披针形,或长圆状匙形,长4.5-7厘米,宽1.5-2厘米,顶端尖或渐尖,基部宽楔形,边缘具圆齿状锯齿,齿端具小尖,
-
梗序磨芋
形态特征:块茎球形。叶柄光滑,浅绿色,有深绿色斑块,粗约1厘米,长30厘米;叶片3裂,I次裂片长30厘米,二歧分裂,II次裂片羽状分裂,最后的裂片互生,上部的长披针形,长10-15厘米,中部宽3-4厘米,长渐尖,不等侧,外侧下延2-4厘米,集合脉距边缘2-3毫米;下部的裂片长圆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