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丝兰
巨丝兰的相关资料,来自于网络内容整理而来,更多植物信息,尽在花探网。
与巨丝兰相似植物
产地分布
原产地墨西哥、危地马拉。
形态特征
为常绿木本植物,在原产地株高可达10米,盆栽的株高多为l一2米。茎干粗壮、直立,褐色,有明显的叶痕,茎基部可膨大为近球状。叶窄披针形,着生于茎顶,末端急尖,长可达100厘米、宽约8—10厘米;叶革质,坚韧,全缘,绿色,无柄。
生长习惯
巨丝兰是一种非常强壮的喜光植物,较耐阴,生长期应适当保持盆土干燥,夏季盆土中等湿度。适温为15℃至25℃,冬季最低温度为5℃至7℃。
繁殖培育
组织培养法繁殖。
园林用途
小型盆栽可放置在居室、会议室,大株型可置于厅堂地面陈设。巨丝兰能吸收二氧化硫等,是很好的绿化植物。
病虫害防治
暂无
-
对叶黄精
形态特征根状茎不规则圆柱形,多少有分枝,直径1-1.5厘米。茎高40-60厘米。叶对生,老叶近革质,有光泽,横脉显而易见,卵状矩圆形至卵状披针形,长6-11厘米,宽1.5-3.5厘米,先端渐尖,有长达5毫米的短柄。花序具3-5花,总花梗长5-8毫米,俯垂,花梗长5-12毫米;
-
砂贝母
形态特征植株长12-35厘米。鳞茎由2枚鳞片组成,直径约1厘米。茎在地上部分连同花序轴、花梗、苞片和上部的叶都具乳突状毛。叶散生,最下面的2枚较大,近矩圆形,长5-10厘米,宽约1厘米,向上有3-7枚小得多的条状披针形的叶,并逐渐过渡为苞片。总状花序具几朵至十几
-
通江百合
产地分布产四川。形态特征通江百合,鳞茎近球形或宽卵圆形,高4-4.5厘米,直径5-6厘米,鳞片披针形,长3.5-4厘米,宽1.5-1.7厘米。茎高45-160厘米,有小乳头状突起。叶散生,披针形或矩圆状披针形,长5.5-12厘米,宽1-3厘米,
-
银纹沿阶草
形态特征银纹沿阶草百合科沿阶草属,多年生草本,高约5~30cm。叶丛生,无柄,窄线形,革质,叶面有银白色纵纹,叶端弯垂。总状花序具15~20朵花,花常生或2~3朵簇生苞片腋内,花小,淡蓝色,夏季开放;果期8~10。生长环境亚洲东部及南部。生命力
-
管花舞鹤草(拟)
产地分布湖北分布:秭归,神农架,房县,十堰,竹溪,南漳,保康,谷城,麻城,国内分布:西藏,云南,贵州,四川,湖南,河南,陕西,甘肃,山西,形态特征多年生草本生长习惯山坡林下、林缘、灌丛中、沟边湿地
-
薄叶蜘蛛抱蛋
形态特征多年生常绿草本;根状茎横走,细长或粗短,圆柱状或不规则的圆柱状,节上有覆瓦状鳞片,有较粗的纤维根;纤维根通常密生绵毛,但栽培的则较少或几乎不生绵毛。叶单生或2-4枚簇生于根状茎上,从卵形至带状,中脉较粗,在背面显著突出,侧脉较细,脉间有细横脉;叶柄明显或不明显,基部有
-
北韭
形态特征鳞茎单生或2枚聚生,近圆柱状,长3-6厘米,粗0.5-1.5厘米;鳞茎外皮黄褐色至灰褐色,破裂成纤维状,呈网状。叶条形,比花葶短,宽1-3毫米,边缘光滑或具细糙齿。花葶圆柱状,高(20-)30-60厘米,中部粗1.5-3毫米,1/3-1/2被疏离的光滑叶鞘;总苞2裂,
-
龙须菜
产地分布黑,吉,辽,冀,晋,鲁,豫,陕,甘形态特征暂无生长习惯生长在潮间带下部沙沼中到潮下带,半埋于有沙覆盖的岩石上。四分孢子囊见于6、8、9月;囊果见于3~4,6~12月,精子囊见于5、8、9月。
-
距花万寿竹
形态特征根状茎曲折,横出;根质地较硬,粗2-3毫米。茎高30-70厘米或可达1米,具稜,上部有分枝。叶纸质或厚纸质,卵形、椭圆形或矩圆形,长5-8厘米,宽2-5厘米,先端骤尖或渐尖,基部圆形或近心形,边缘和下面脉上稍粗糙;叶柄长3-5毫米。伞形花序有花10多朵,着生在与中上部
-
粗根韭
产地分布国内分布:产西藏(东南部)和青海南部(治多、玉树)。国外分布:尼泊尔、锡金和不丹也有分布。形态特征根粗壮,近块根状;鳞茎单生,圆柱状至近圆柱状;鳞茎外皮淡棕色,破裂成平行的纤维状。叶3-5枚,条形,扁平,常比花葶长,长7-23厘米,宽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