弓角菱
弓角菱的相关资料,来自于网络内容整理而来,更多植物信息,尽在花探网。
- 拉丁名
- pineberry
- 别名
- 白草莓
- 门
- 被子植物门
- 纲
- 双子叶植物纲
- 亚纲
- 原始花被亚纲
- 目
- 侧膜胎座目
- 科
- 蔷薇目
- 种
- 菠萝莓
- 属
- 草莓属
- 类型
- 草本类
与弓角菱相似植物
弓角菱基本信息学名TrapaarcuataS.H.LietY.L.Chang
被子植物门Angiospermae
双子叶植物纲Dicotyledoneae
原始花被亚纲Archichlamydeae
桃金娘目Myrtiflorae
菱科Trapaceae
菱属Trapa
形态特征
一年生浮水水生草本。根二型:着泥根细铁丝状,着生水底泥中;同化根,羽状细裂,裂片线状。茎柔弱,分枝。叶二型:浮水叶互生,集生于茎顶端,形成菱盘,主茎上的浮水叶广菱圆形,分枝茎上的叶菱形,长3-4厘米,宽4-5.5厘米,表面深亮绿色,背面绿色,主侧脉明显突出,密被灰褐色短毛,脉间具棕色斑块,边缘中上部具不整齐的浅凹圆齿或锯齿,边缘中下部全缘,基部广楔形;叶柄中上部膨大成狭椭圆形海绵质气囊,长3-12厘米,疏被灰褐色短毛;沉水叶小,早落。花小,单生于叶腋;两性,萼筒4裂;花瓣4;雄蕊4。果弓形,具2个刺状角,呈弓状,高1.2-1.5厘米,密被灰褐色极短毛,角间端宽5-6厘米,上部弯曲,基部截形,肩角基部甚宽,水平开展,腰角不存在,其位置呈小丘状突起,果颈高2毫米,径约5毫米。
产地分布
产黑龙江阿城舍利屯及江西赤湖。模式标本采自黑龙江阿城。
本种提示
本种与丘角菱T.japonicaFlerow的区别为果实弓形,上部弯曲,基部截形,刺角水平开展。
-
斑点楮头红
产地分布分布广东、广西、福建、台湾、江西、湖北、贵州、四川、云南等地。形态特征直立草本,高10~30厘米。茎脆弱,无毛,有四棱。叶对生,长卵形或披针形。长3~10厘米,宽1~3.5厘米,先端长渐尖,边缘有锯齿,主脉3~5条;有长柄。花两性,紫红
-
湿薹草
种名:湿薹草学名:CarexhumidaY.L.ChangetY.L.Yan别名:科:莎草科属:薹草属产地分布:产于黑龙江、吉林、内蒙古。
-
火棘
形态特征常绿灌木,高达3米;侧枝短,先端成刺状,嫩枝外被锈色短柔毛,老枝暗褐色,无毛;芽小,外被短柔毛。叶片倒卵形或倒卵状长圆形,长1.5-6厘米,宽0.5-2厘米,先端圆钝或微凹,有时具短尖头,基部楔形,下延连于叶柄,边缘有钝锯齿,齿尖向内弯,近基部全缘,两面皆无毛;叶柄短
-
洮河棘豆
形态特征多年生草本,高10-30厘米。主根伸长,根径4毫米。茎细弱,平卧或直立,丛生,被短柔毛。羽状复叶长5-8厘米;托叶卵状披针形,长约3毫米,先端尖,基部合生,被短柔毛;叶柄与叶轴疏被短柔毛;小叶13-17,长椭圆形、卵形、宽卵形、近圆形或披针状卵形,长5-10毫米,宽2
-
扒地蜈蚣
扒地蜈蚣基本信息学名TylophorarenchangiiTsiang别名假白前(广西)被子植物门Angiospermae双子叶植物纲Dicotyledoneae合瓣花亚纲Sympetalae捩花目Contor
-
大武斑叶兰
学名:GoodyeradaibuzanensisYamamoto被子植物门Angiospermae单子叶植物纲Monocotyledoneae微子目Microspermae兰科Orchidaceae兰亚科Subfam.Orc
-
武夷山方竹
产地分布:产福建。模式标本采自武夷山。形态特征:竿高4—5米,直径15—20毫米;节间圆筒形,长10-15厘米,分枝之节间略扁平,近实心或实心,背面灰绿色带紫色,粗糙,节下方密被白色细柔毛;竿环略隆起;箨环初被褐紫色刚毛,后秃净。箨鞘宿存,长三角形,较
-
巨果槭
基本信息学名AcerthomsoniiMiq被子植物门Angiospermae双子叶植物纲Dicotyledoneae原始花被亚纲Archichlamydeae无患子目Sapindales槭树科Aceracea
-
庐山梣
庐山梣基本信息学名FraxinusmariesiiHook.f.别名小蜡树(中国树木分类学)被子植物门Angiospermae双子叶植物纲Dicotyledoneae合瓣花亚纲Sympetalae捩花目Cont
-
西府海棠
形态特征小乔木,高达2.5-5米,树枝直立性强;小枝细弱圆柱形,嫩时被短柔毛,老时脱落,紫红色或暗褐色,具稀疏皮孔;冬芽卵形,先端急尖,无毛或仅边缘有绒毛,暗紫色。叶片长椭圆形或椭圆形,长5-10厘米,宽2.5-5厘米,先端急尖或渐尖,基部楔形稀近圆形,边缘有尖锐锯齿,嫩叶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