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理垂头菊
大理垂头菊的相关资料,来自于网络内容整理而来,更多植物信息,尽在花探网。
- 拉丁名
- Senecio pseudoarnica Less.
- 门
- 被子植物门
- 纲
- 双子叶植物纲
- 亚纲
- 合瓣花亚纲
- 目
- 桔梗目
- 科
- 菊科
- 亚科
- 管状花亚科
- 族
- 千里光族
- 属
- 橐吾属
- 类型
- 草本类
与大理垂头菊相似植物
大理垂头菊基本信息
学名Cremanthodiumdelavayi
被子植物门Angiospermae
双子叶植物纲Dicotyledoneae
合瓣花亚纲Sympetalae
桔梗目Campanulales
菊科Compositae
管状花亚科Carduoideae
千里光族Senecioneae
千里光亚族Subtrib.Senecioninae
垂头菊属Cremanthodium
羽脉组Sect.Pinnatinervus
矩叶系Ser.Oblongata
形态特征
多年生草本。根肉质,较细,极多,丛生。茎单生,直立,高20-50厘米,上部被白色柔毛,下部光滑,具条棱,基部直径3-6毫米,被枯叶柄纤维包围。丛生叶和茎基部叶具柄,柄长20厘米,宽至5毫米,基部有窄鞘,叶片宽三角形或卵状三角形,长6-13厘米,宽7-10厘米,先端急尖,边缘具尖齿或波状尖齿,基部平截,两面光滑或幼时下面被白色柔毛、后脱毛,叶脉羽状,在下面明显突起;茎中部叶具短柄,柄基部膨大成鞘状,叶片小,卵状三角形,长约6厘米,宽至7厘米;茎上部叶卵状披针形,无柄,半抱茎。头状花序单生,下垂,辐射状,总苞半球形,长10-12毫米,宽2-2.5厘米,总苞片10-14,2层,宽6-8毫米,卵状披针形或椭圆形,先端急尖,背部光滑,稀在基部有柔毛。舌状花黄色,舌片线状披针形,长2.5-4.5厘米,基部宽达9毫米,先端尾状渐尖,具3裂片,管部长约2毫米;管状花多数,黄色,长6-7毫米,管部长约1毫米,檐部钟状,宽3-3.5毫米,冠毛褐色,与花冠等长。瘦果倒披针形,长约4毫米,光滑,有棱。花果期7-9月。
产地分布
产云南西部和西北部。生于海拔36000-4200米的山坡草地、山顶荒地。模式标本采自大理。缅甸东北部也有分布。
本种提示
本种据记载高达90厘米,但我们的标本较小。另据在国外栽培植物的记载头状花序多达3个,总苞比野生种类要大,长达2厘米。
-
沙龙蝎尾蕉
形态特征为多年生常绿丛生草本植物。株高0.5~2.5米。叶片主脉上下面均为紫酱色,叶背紫色。花序顶生,花序轴微曲、黄白色,船形苞片较宽大,5~6枚,苞片基部沿舟状平底至中部为黄色,中间至顶端为红色,边缘为绿色,苞片内为橙黄色,萼片绿色,顶端白色。花梗白色,子房白色。花期4月至
-
齿唇兰
齿唇兰兰科,开唇兰属植物。产台湾、广东、广西、云南。生于海拔800-2200米的山坡或沟谷的常绿阔叶林下阴湿处。锡金、尼泊尔、印度东北部、缅甸、越南、泰国也有分布。产台湾、广东、广西、云南。锡金、尼泊尔、印度东北部、缅甸、越南、泰国也有分布。模式标本采自印度东北部。
-
尖叶栎
学名:Quercusoxyphylla(Wils.)Hand.-Mazz.被子植物门Angiospermae双子叶植物纲Dicotyledoneae原始花被亚纲Archichlamydeae山毛榉目Fagales壳斗科Fag
-
新疆薹草
基本信息中文学名:新疆薹草拉丁学名:CarexturkestanicaRegel门:被子植物门纲:单子叶植物纲目:莎草目科:莎草科属:薹草属形态特征新疆薹
-
羽裂风毛菊
羽裂风毛菊基本信息学名SaussureapinnatidentataLipsch.被子植物门Angiospermae双子叶植物纲Dicotyledoneae合瓣花亚纲Sympetalae桔梗目Campanulales
-
中华蚊母
形态特征常绿灌木,高约1米;嫩枝粗壮,节间长2-4毫米,被褐色柔毛,老枝暗褐色,秃净无毛;芽体裸露、有柔毛。叶革质,矩圆形,长2-4厘米,宽约1厘米,先端略尖,基部阔楔形,上面绿色,稍发亮,下面秃净无毛;侧脉5对,在上面不明显,在下面隐约可见,网脉在上下两面均不明显;边缘在靠
-
球结薹草
种名:球结薹草学名:CarexthompsoniiFranch.别名:科:莎草科属:薹草属产地分布:产四川、贵州(罗甸)。球结苔草(学名:Carexthompsonii)为莎草科苔草属的植物,是中国的特有植物。
-
筋骨草
形态特征筋骨草出自《本草纲目拾遗》《本草拾遗》:金疮小草,生江南村落田野间下湿地。高一、二寸许,如荠叶短,春夏间有浅紫花,长一粳米也。《百草镜》:雪天开小白花者乃过冬青,三月起茎,花白成穗如夏桔草。有毛者名雪里青。《植物名实图考》:筋骨草,产南康平野。春时铺地生
-
蛇泡筋
形态特征攀援灌木;枝、叶柄、花序和叶片下面中脉上疏生弯曲小皮刺;枝幼时有黄色绒毛,逐渐脱落。掌状复叶常具5小叶,上部有时具3小叶,小叶片椭圆形、倒卵状椭圆形或椭圆状披针形,长5-10(15)厘米,宽2-3.5(5)厘米,顶生小叶比侧生者稍宽大,顶端短渐尖,基部楔形,上面无毛,
-
杨桐
形态特征灌木或小乔木,高2-10(-16)米,胸径10-20(-40)厘米,树皮灰褐色,枝圆筒形,小枝褐色,无毛,一年生新枝淡灰褐色,初时被灰褐色平伏短柔毛,后变无毛,顶芽被灰褐色平伏短柔毛。叶互生,革质,长圆状椭圆形,长4.5-9厘米,宽2-3厘米,顶端短渐尖或近钝形,稀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