狭叶附地菜
狭叶附地菜的相关资料,来自于网络内容整理而来,更多植物信息,尽在花探网。
- 拉丁名
- Phlox subulata Linn.
- 别名
- 丛生福禄考
- 门
- 被子植物门
- 纲
- 双子叶植物纲
- 亚纲
- 合瓣花亚纲
- 目
- 管状花目
- 科
- 花荵科
- 种
- 针叶天蓝绣球
- 属
- 天蓝绣球属
- 类型
- 草本类
与狭叶附地菜相似植物
狭叶附地菜基本信息
学名TrigonotiscompressaJohnst.
被子植物门Angiospermae
双子叶植物纲Dicotyledoneae
合瓣花亚纲Sympetalae
管状花目Tubiflorae
紫草科Boraginaceae
紫草亚科Subfam.Boraginoideae
附地菜族Trib.Trigonotideae
附地菜属Trigonotis
半球果组Sect.Hemisphaerocarpae
瘤果亚组Subsect.Compressae
形态特征
多年生草本。根状茎斜升,深褐色,生多数纤维状根,根颈部被残留的叶柄所包围。茎直立,高20-35厘米,疏生糙伏毛。基生叶花期枯萎;茎生叶披针形,长3-8厘米,宽1.5-3厘米,先端渐尖,基部圆或楔形,两面密生糙伏毛,下面微带紫色;叶柄长0.5-5厘米。花序细弱,单生或孪生,具短梗(长1-4厘米),无苞片,果期长可达13厘米,密生糙伏毛;花梗细,果期长达5毫米;花萼裂片狭长圆形,长2.5毫米,顶端渐尖;花冠淡蓝紫色,直径约4毫米,筒部长1.8毫米,裂片宽倒卵形,长2毫米,喉部附属物5;花药长圆形,长0.5毫米,先端钝,花丝长0.2毫米。小坚果4,半球状四面体形,长约1.2毫米,暗褐色,散生小瘤状突起,背面极凸,呈卵形,具灰白色软骨质钝棱,腹面的基底面较小,并向下方隆起,其余的2个侧面近等大,中央具一纵棱。花期5-6月,果期6-7月。
产地分布
产四川南川一带。生海拔1100-2000米山地灌丛、林下或路旁。
本种提示
本种与长梗附地菜T.mairei(Levl.)Johnst.近似,但叶较狭且密生糙伏毛,花序的梗较短,小坚果极扁。
-
阔叶瓦韦
形态特征:植株高约15-30厘米。根状茎短促横卧,密被卵状披针形鳞片;鳞片深棕色,大部分不透明,仅边缘有1-2行淡棕色透明的细胞。叶簇生或近生;叶柄长1-5厘米,禾秆色;叶片披针形,中部为最宽约1-2厘米,向两端渐变狭,顶端渐尖头,基部渐狭并下延,长(10)13-20厘米,干后淡
-
麻粟坡柃
产地分布产于云南东南部麻栗坡一带。形态特征暂无生长习惯暂无繁殖培育暂无园林用途暂无病虫害防治暂无
-
梨果柯
形态特征乔木,高10-15米,胸径20-40厘米,树皮暗灰色浅纵裂。芽鳞披针形,当年生枝浑圆,密被短柔毛,二或三年生枝粗糙,有明显的环状芽鳞痕和叶痕及散生皮孔。叶厚纸质,干后质脆,倒卵状椭圆形或长椭圆形,长12-20厘米,宽4-7厘米,间有较小的,顶端钝或急尖,基部楔尖,叶缘
-
细茎有柄柴胡
产地分布:产四川、青海、西藏。模式标本采自四川剧经寺。形态特征:本变种与原种之区别在于:茎纤弱细瘦,自基部即开始分枝,小总苞片较宽大,广卵形,基部广楔形,5脉,长超过小伞。生长习性:生长于海拔2800—3850米的山坡麻栎林
-
伊犁杨
形态特征乔木,高10-15米。树皮灰色,纵裂;一年生小枝褐色,具细绒毛或有时光滑,23年生枝淡褐色。萌枝叶或长枝叶卵圆形或阔卵圆形,长37厘米,宽36厘米,先端短渐尖或突尖,常扭曲,基部阔楔形,圆形或截形,边缘具密腺齿,齿端尖而弯曲,初时具缘毛,上面绿色,下面色淡,沿脉被柔毛
-
长颖羊茅
学名:FestucalongiglumisS.L.Lu被子植物门Angiospermae单子叶植物纲Monocotyledoneae禾本目Graminales禾本科Gramineae早熟禾亚科Pooideae早
-
茸球藨草
种名:茸球藨草学名:ScirpusasiaticusBeetle别名:科:莎草科属:藨草属产地分布:国内分布:产于东北各省、山东、河南、江苏、浙江、安徽、江西、湖北、贵州、四川及云南。国外分布:分布于朝鲜、日本、苏联远东地区
-
长梗朝鲜柳
产地分布产陕西。形态特征与原变种主要区别为:花序有长梗,梗长7-9毫米,具2-3正常叶;叶倒卵状披针形,长2-3厘米(非近无柄);雌花腺体1(非2);苞片内面近无毛(非有毛),花柱极短(非较长)。生长习惯暂无
-
等唇碎米蕨叶马先蒿
产地分布国内分布:甘肃西部、青海、新疆北部或或许也有国外分布:中亚形态特征暂无生长习惯暂无繁殖培育暂无园林用途暂无病虫害防治
-
内蒙古荸荠
产地分布国内分布:产于黑龙江和内蒙古。国外分布:分布于欧洲北部和中部、北美洲和亚洲北部。形态特征暂无生长习惯暂无繁殖培育暂无园林用途暂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