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耳草
挖耳草基本信息学名Utriculariabifid
- 拉丁名
- Phlox subulata Linn.
- 别名
- 丛生福禄考
- 门
- 被子植物门
- 纲
- 双子叶植物纲
- 亚纲
- 合瓣花亚纲
- 目
- 管状花目
- 科
- 花荵科
- 种
- 针叶天蓝绣球
- 属
- 天蓝绣球属
- 类型
- 草本类
与挖耳草相似植物
挖耳草基本信息
学名UtriculariabifidaL.
别名耳挖草(植物学大辞典),金耳挖(广西、云南),割鸡芒(广东)
被子植物门Angiospermae
双子叶植物纲Dicotyledoneae
合瓣花亚纲Sympetalae
管状花目Tubiflorae
狸藻科Lentibulariaceae
狸藻亚科Subfam.Utricularioideae
狸藻属Utricularia
形态特征
陆生小草本。假根少数,丝状,基部增厚,具多数长0.5-1毫米的乳头状分枝。匍匐枝少数,丝状,具分枝。叶器生于匍匐枝上,于开花前凋萎或于花期宿存,狭线形或线状倒披针形,顶端急尖或钝形,长7-30毫米,宽1-4毫米,膜质,无毛,具1脉。捕虫囊生于叶器及匍匐枝上,球形,侧扁,长0.6-1毫米,具柄;口基生,上唇具2条钻形附属物,下唇钝形,无附属物。花序直立,长2-40厘米,中部以上具1-16朵疏离的花;花序梗圆柱状,粗0.3-1毫米,上部光滑,下部具细小的腺体,具1-5鳞片;苞片与鳞片相似,基部着生,宽卵状长圆形,顶端钝,长约1毫米;小苞片线状披针形,长约0.5毫米;花梗长2-5毫米,丝状,具翅,于花期直立,花后伸长并下弯。花萼2裂达基部,上唇稍大,裂片宽卵形,顶端钝,基部下延,花期长3-4毫米,果期增大,长5-6毫米,无毛。花冠黄色,长6-10毫米,外面无毛;上唇狭长圆形或长卵形,顶端圆形,长3-4.5毫米,宽2-3毫米,下唇近圆形,长4-4.5毫米,宽3.5-4毫米,顶端圆形或具2-3浅圆齿,喉凸隆起呈浅囊状;距钻形,长3-5毫米,与下唇成锐角或钝角叉开。雄蕊无毛;花丝线形,长约1毫米,近伸直,上部略膨大;药室于顶端汇合。雌蕊无毛;子房卵球形;花柱短而显著;柱头下唇近圆形,反曲,上唇较短,钝形。蒴果宽椭圆球形,背腹扁,果皮膜质,长2.5-3毫米,室背开裂。种子多数,卵球形或长球形,长0.4-0.6毫米;种皮无毛,具网状突起,网格纵向延长,多少扭曲。花期6-12月,果期7月一次年1月。
产地分布
产山东、江苏、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台湾、河南、湖北、湖南、广东、海南、广西、四川和云南。生于沼泽地、稻田或沟边湿地,海拔40-1350米。也分布于印度、孟加拉、中南半岛、马来西亚、菲律宾、印度尼西亚、日本和澳大利亚北部。
-
越南凤仙花
产地分布:国内分布:云南东南国外分布:越南形态特征:矮小草本,肉质,全株无毛。茎直立,高5-10厘米,柱状,不分枝,下部长裸露,具疤痕。叶密集,互生,具柄,较厚,卵形,长9-13.5厘米,宽3-4.5厘米,顶端尖或稍钝,基部尖,边缘具圆齿状锯齿,齿端具
-
滇短萼齿木
产地分布产于云南屏边、金平、河口、富宁。形态特征暂无生长习惯暂无繁殖培育暂无园林用途暂无病虫害防治暂无
-
南莎草
产地分布国内分布:产于四川、云南等省;多生长于河岸沙地上。国外分布:分布于印度、尼泊尔,喜马拉雅山区。形态特征暂无生长习惯暂无繁殖培育暂无园林用途暂
-
台湾肺形草
基本信息学名Tripterospermumtaiwanense(Masam.)Satake被子植物门Angiospermae双子叶植物纲Dicotyledoneae合瓣花亚纲Sympetalae捩花目Contortae
-
富宁链珠藤
基本信息学名AlyxiafuningensisTsiangetP.T.Li被子植物门Angiospermae双子叶植物纲Dicotyledoneae合瓣花亚纲Sympetalae捩花目Contortae夹竹桃科
-
黑籽荸荠
种名:黑籽荸荠学名:Heleochariscaribaea(Rottb.)Blake别名:科:莎草科属:荸荠属产地分布:国内分布:产于台湾、福建、广东、海南。国外分布:分布于印度、缅甸、泰国、印度支那、日本琉球
-
窄颖早熟禾
形态特征:多年生,具短根状茎。秆单生,直立,高80-110厘米,具2-4节,顶节距基部约20厘米。叶鞘微糙涩,顶生者长约20厘米;叶舌长1-2毫米;叶片质地柔软,长10-16厘米,宽3-4毫米,上面微糙。圆锥花序开展,长10-15厘米,宽4-8厘米,分枝每节2-4枚,主枝长达8厘
-
广西盾翅藤
形态特征木质藤本,长达20米;幼枝被红褐色短绒毛,后变无毛,具纵条纹和皮孔,叶痕稍增厚。叶片亚革质,卵状椭圆形或卵状长圆形,长(5-)7-10(-12)厘米,宽3-5(-8)厘米,先端渐尖,基部圆形或钝,稀近心形,全缘,叶面绿色,无毛,背面淡绿色,仅沿主脉基部被微柔毛,侧脉4
-
深裂山葡萄
种名:深裂山葡萄学名:VitisamurensisRupr.var.dissectaSkvorts.别名:百花山葡萄科:葡萄科属:葡萄属产地分布:产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北。形态特征:木质藤本,树
-
矮生忍冬
形态特征落叶多枝矮灌木,高达30厘米,临冬时当年小枝大部枯死,幼枝、叶两面或至少上面、叶柄和苞片均被肉眼难见的微糙毛;小枝淡黄褐色,叶脱落后枝顶呈针刺状,老枝灰褐色。叶对生,条形或条状倒披针形,短枝上的叶常较宽而呈条状矩圆形至卵状矩圆形,长5-12毫米,宽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