屋根草
屋根草(学名:Crepistectorum)为菊科还阳参属下的一个种。屋根草被子植物门Angiospermae双子叶植物纲Dicotyledon
- 类型
- 草本类
与屋根草相似植物
屋根草(学名:Crepistectorum)为菊科还阳参属下的一个种。
屋根草被子植物门Angiospermae
双子叶植物纲Dicotyledoneae
合瓣花亚纲Sympetalae
桔梗目Campanulales
菊科Compositae
舌状花亚科Cichorioideae
菊苣族Lactuceae
莴苣亚族Lactucinae
还阳参属Crepis
形态特征
一年生或二年生草本,根长倒圆锥状,生多数须根。茎直立,高30-90厘米,基部直径2-5毫米,自基部或自中部伞房花序状或伞房圆锥花序状分枝,分枝多数,斜升,极少自上部少分枝,全部茎枝被白色的蛛丝状短柔毛,上部粗糙,被稀疏的头状具柄的短腺毛或被淡白色的小刺毛。基生叶及下部茎叶全形披针状线形、披针形或倒披针形,包括叶柄长5-10厘米,宽0.5-1厘米,顶端急尖,基部楔形渐窄成短翼柄,边缘有稀疏的锯齿或凹缺状锯齿至羽状全裂,羽片披针形或线形;中部茎叶与基生叶及下部茎叶同形或线形,等样分裂或不裂,但无柄,基部尖耳状或圆耳状抱茎;上部茎叶线状披针形或线形,无柄,基部亦不抱茎,边缘全缘;全部叶两面被稀疏的小刺毛及头状具柄的腺毛。头状花序多数或少数,在茎枝顶端排成伞房花序或伞房圆锥花序。总苞钟状,长7.5-8.5毫米;总苞片3-4层,外层及最外层短,不等长,线形,长2毫米,宽不足0.2毫米,顶端急尖,内层及最内层长,等长,长7.5-8.5毫米,长椭圆状披针形,顶端渐尖,边缘白色膜质,内面被贴伏的短糙毛;全部总苞片外面被稀疏的蛛丝状毛及头状具柄的长或短腺毛。舌状小花黄色,花冠管外面被白色短柔毛。瘦果纺锤形,长3毫米,向顶端渐狭,顶端无喙,有10条等粗的纵肋,沿肋有指上的小刺毛。冠毛白色,长4毫米。花果期7-10月。
产地分布
分布黑龙江(哈尔滨、北安)、内蒙古(大兴安岭)、新疆(富蕴、阿勒泰、哈巴河、布尔津)。生于山地林缘、河谷草地、田间或撂荒地,海拔900-1800米。欧洲、蒙古、俄罗斯(西伯利亚、远东地区)、哈萨克斯坦有分布。
-
苍耳
苍耳中文名:苍耳别名:学名:Xanthiumsibiricumpatrin.exwider科名:菊科属名:苍耳属形态特征:一年生草本,高30~90cm,被灰白色粗伏毛,叶三角状卵形或心形,长4~9cm,宽5~10cm,基出三脉,两面被贴生
-
新疆蓟
基本信息学名CirsiumsemenoviiRgl.etSchmalh.被子植物门Angiospermae双子叶植物纲Dicotyledoneae合瓣花亚纲Sympetalae桔梗目Campanulales菊科
-
豨莶
豨莶基本信息拼音XīXiān学名SiegesbeckiaorientalisL别名虾柑草,粘糊菜被子植物门Angiospermae双子叶植物纲Dicotyledoneae合瓣花亚纲Sympetalae
-
黄鞘蕊花
黄鞘蕊花基本信息学名ColeusxanthanthusC.Y.WuetY.C.Huang被子植物门Angiospermae双子叶植物纲Dicotyledoneae合瓣花亚纲Sympetalae管状花目Tubiflorae
-
少刺毛假糙苏
基本信息学名ParaphlomispaucisetosaC.Y.WuetH.W.Li被子植物门Angiospermae双子叶植物纲Dicotyledoneae合瓣花亚纲Sympetalae管状花目Tubiflorae
-
花叶皱叶海桐
花叶皱叶海桐种名:花叶皱叶海桐学名:Pittospoumeugenioides‘Variegata’别名:花叶柠檬木科:海桐花科属:海桐花属产地分布:原产新西兰。形态特征:海桐花科海
-
雷波蒲儿根
基本信息学名Sinosenecioleiboensis被子植物门Angiospermae双子叶植物纲Dicotyledoneae合瓣花亚纲Sympetalae桔梗目Campanulales菊科Composita
-
白株树
形态特征白株树高达1.5m。小枝淡红色或淡红灰色,具纵纹;叶互生,卵形或椭圆状卵形,边缘具钝锯齿;总状花序腋生,花小,花冠钟状,白色,径3mm;蒴果浆果状,扁球形,深紫色。生长环境喜光,也耐阴。适应于暖气候和酸性土壤。主要价值
-
毛蕊花
毛蕊花种名:毛蕊花学名:VerbascumthapsusLinn.别名:科:玄参科属:毛蕊花属产地分布:广布于北半球,我国新疆、西藏、云南、四川有分布;在浙江、江苏也有发现。形态特征:二年生草本,高达1.5米,
-
蓝宝石
形态特征蓝宝石Echeveriasubcorymbosa,Lau030是景天科拟石莲花属的原始种,原产于墨西哥,被MyronKimnach和ReidMoran发表于1994年;但实际上,蓝宝石早在被发表的20年前就已经被植物收藏家AlfredLau所发现,并在民间有所栽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