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山梅
黄山梅的相关资料,来自于网络内容整理而来,更多植物信息,尽在花探网。
- 类型
- 草本类
与黄山梅相似植物
黄山梅,为稀有物种,虎耳草科的一种,多年生草本,高约1米;茎无毛,带紫色。分布于安徽、浙江两省毗邻山区。
黄山梅形态特征多年生草本,高约1米;茎无毛,带紫色。单叶对生,圆心形,长宽各10一20厘米,掌状分裂,边缘具粗锯齿,两面有伏毛;叶柄较长,在茎上部的较短或无柄。聚伞花序生于上部叶腋及茎端,常具3花;花两性,黄色,直径4-5厘米,花梗稍弯曲而多少俯垂;萼筒半球形,裂片5,三角形;花瓣5,长圆状倒卵形或近狭倒卵形,长约3厘米;雄蕊15,排成3轮,不等长;子房半下位,通常3-4室,每室胚珠多数,花柱3-4,丝状,长约2厘米。蒴果宽椭圆形或近球形,直径约1.3厘米,花柱宿存;种子扁平,周围具斜翅。
生长特性黄山梅为阴性草木,不耐强光照射,喜温凉、湿润、富含有机质的酸性黄棕壤的生境,常在落叶阔叶林下阴湿之地呈小片生长。分布区年平均温约7.7℃,1月平均温-3.4℃,7月平均温17.8℃,年降水量约2000毫米,相对湿度约90%。浙江西部其上层树种主要为灯台树CornuscontroversaHemsl.、华东桤叶树ClethrabarbinervisSiebetZucc.、圆锥绣球HydrangeapaniculataSieb.等;伴生植物主要有窄头橐吾Ligulariastenocephala(Maxim.)Matsum.etKoidz.、油点草TricyrtismacropodaMiq.与阔鳞鳞毛蕨Dryopterischampionii(Benth.)C.Chr.exChing等。本种新芽于3月上中旬萌动出土,4月上旬展叶。花蕾于6月下旬出现,7月上旬开花,可延至8月。蒴果于9--11月成熟。
分布范围浙江(天目山、龙塘山)、安徽(黄山、清凉峰)
黄山梅分布区域较窄,且呈跳动性分布,具有重要的科研价值。在中国主要分布于安徽与黄山和浙江天目山,由于森林砍伐,生境破坏以及挖根入药等原因,致使植株日益减少,已处于濒临状态。此外,日本也有少量分布。黄山梅生长的环境条件比较持殊;在黄山地区大多生长在海拔1500一1700米高山的北坡,如北海的峡谷中就有成片的分布。多与天女花、马褂木,长柄山毛掸、黄山杜鹃、中华、龙须草等伴生。它比较耐寒,能耐零下20℃的低温。对土壤要求比较严格,天然分布区内土壤均为高山腐殖质土,有机质丰富,排水透气性良好。它要求有较高的相对湿度,年平均湿度须达75%以广,并且经常处在云雾缭绕之中。笔者曾做过引种驯化试验,在海拔300一400米的地带,选择遮荫良好的场所种植,也能正常越夏和开花结实。
保护状况保护价值
黄山梅为单种属植物,是黄山梅亚科Kirengeshomoideae唯一的代表种,也是中国、日本间断分布的典型种类。对于阐明虎耳草科的种系演化以及中国和日本植物区系的关系,均有科研价值。
保护措施
已在安徽歙县清凉峰、黄山及浙江临安县西天目山设置自然保护区,对黄山梅进行保护。杭州植物园已引种保存。
栽培要点黄山梅的繁殖和栽培并不十分困难。可采用播种育苗,但种子发芽率不很高,且生长缓慢,通常情况下可采用分株繁殖,深秋或早春,从野外连根掘起块茎,再从块茎间结合比较薄弱处摊开,每一块都须具有1—2芽,然后进行栽种,当然,要注重保护资源,切忌乱掘滥挖。栽培用土可选高山腐殖土,浇灌用水以河水和糖水为好,切忌水中含有氯离子及碱性物质,否则会造成烂根。为减少夏天遮荫的麻烦,可将植株栽种在大树的间隙中,借树冠的浓荫,降低地面的温度和减小光照强度。炎热和夏季,植株叶面要经常喷水,以确保其安全越夏。
-
少花桂
少花桂学名CinnamomumpauciflorumNees被子植物门Angiospermae双子叶植物纲Dicotyledoneae原始花被亚纲Archichlamydeae毛茛目Ranales樟科Lauraceae
-
大叶稀子蕨
植株高达1.5米以上,叶直立,柄粗壮,高80厘米,下部粗约5毫米,淡绿色,密被锈棕色腺毛;叶片大,70-90厘米,基部几等宽,阔三角状卵形,四回羽状,羽片约15对,互生,相距约8厘米,中部一回羽片的腋间往往有一珠芽,下部几对羽片等大,长30厘米以上,宽10-14厘米或更宽,长卵圆形,渐尖头,柄
-
陇川秋海棠
陇川秋海棠基本信息学名BegoniaforrestiiIrmsch被子植物门Angiospermae双子叶植物纲Dicotyledoneae原始花被亚纲Archichlamydeae侧膜胎座目Parietales
-
玉龙山谷精草
产地分布产云南。模式标本采自玉龙山。形态特征小型草本。叶丝状,丛生,长2-2.5厘米,宽0.2-0.6毫米,端极尖,半透明,具横格,脉2-3条。花葶约5个,长5-7厘米,粗0.4毫米,稍扭转,具3-5棱,鞘状苞片几与叶等长,口部斜,膜质;花序熟
-
少花大披针薹草
种名:少花大披针薹草学名:CarexlanceolataBoottvar.laxaOhwi别名:科:莎草科属:薹草属产地分布:国内分布:产于吉林、内蒙古。国外分布:日本、俄罗斯(东西伯利亚、远东地区)也有分布
-
栗毛钝果寄生
种名:栗毛钝果寄生学名:Taxillusbalansae(Lecomte)Danser别名:科:桑寄生科属:钝果寄生属产地分布:国内分布:云南东南部、广西西南部和南部国外分布:越南北部海拔:400-1200。形
-
小花毛果草
基本信息学名Lasiocaryummunroi(Clarke)Johnst.被子植物门Angiospermae双子叶植物纲Dicotyledoneae合瓣花亚纲Sympetalae管状花目Tubiflorae紫
-
红桦
学名:BetulaalbosinensisBurk.被子植物门Angiospermae双子叶植物纲Dicotyledoneae原始花被亚纲Archichlamydeae山毛榉目Fagales桦木科Betulaceae
-
柳叶芹
产地分布暂无形态特征暂无生长习惯暂无繁殖培育暂无园林用途暂无病虫害防治暂无
-
魔芋
蒟蒻即魔芋。魔芋(Amorphophalluskonjac),中国古代又称妖芋。自古以来魔芋就有“去肠砂”之称。是一种生长在海拔250—2500米的山间多年生草本植物。魔芋生长在疏林下,是有益的碱性食品,对食用动物性酸性食品过多的人,搭配吃魔芋,可以达到食品酸、碱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