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能花
全能花的相关资料,来自于网络内容整理而来,更多植物信息,尽在花探网。
- 拉丁名
- Zingiber mioga (Thunb.) Rosc.
- 别名
- 洋火姜
- 门
- 被子植物门
- 纲
- 单子叶植物纲
- 亚纲
- 原始花被亚纲
- 目
- 芭蕉目
- 科
- 姜科
- 种
- 密苞山姜
- 亚科
- 姜亚科
- 族
- 姜族
- 属
- 堇菜属
- 类型
- 草本类
与全能花相似植物
种名:全能花
学名:PancratiumbiflorumRoxb.
别名:
科:石蒜科属:全能花属
产地分布:
国内分布:香港曾有记载。国外分布:也分布于印度。
基本信息
【种拉丁名】:PancratiumbiflorumRoxb.
【科拉丁名】:Amaryllidaceae
【属拉丁名】:Pancratium
【国内分布】:香港曾有记载。[1]
【国外分布】:也分布于印度。[1]
【中国植物志】:16(1):013
【英文植物志】:24:266
2详细信息
门英文名
Angiospermae
纲中文名
双子叶植物纲
纲英文名
Dicotyledoneae
目中文名
胡椒目
目英文名
Piperales
科中文名
石蒜科
科拉丁名
Amaryllidaceae
属中文名
水仙属
属拉丁名
Narcissus
种中文名
全能花[2]
种拉丁名
PancratiumbiflorumRoxb.
生境
本种没有生境资料
是否中国特有
否
是否引种栽培
人工引种栽培
国外分布
印度
3植物形态
花被管纤细,长10-12厘米,绿色,花被裂片狭线形,白色,与花被管近等长;杯状体(雄蕊杯)长约为花被管的1/3,花丝离生部分约与杯状体等长。花期夏季。
-
米兰
形态特征常绿灌木或小乔木。多分枝。幼枝顶部具星状锈色鳞片,后脱落。奇数羽状复叶,互生,叶轴有窄翅,小叶3—5,对生,倒卵形至长椭圆形,先端钝,基部楔形,两面无毛,全缘,叶脉明显。圆锥花序腋生。花黄色,极香。花萼5裂,裂片圆形。花冠5瓣,长圆形或近圆形,比萼长。雄蕊花丝结合成筒
-
乳茄
种名:乳茄学名:Solanummammosum别名:科:茄科属:茄属产地分布:分布于美洲热带地区。形态特征:小灌木,常作一年生栽培。株高1m,有皮刺,被短绒毛。叶对生、阔卵形,长10~15cm,具
-
牛轭草
产地分布产西藏(墨脱)、云南东南部(建水)、四川(北碚)、贵州(忘谟)、安徽(潜山)、浙江(平阳、龙泉)、台湾、福建(福州、建阳、长汀)、江西(南靖、大余、井冈山)、湖南(宜章)、广东(潮安、德庆、平远、连平、连山、温塘山、徐闻)、香港、海南、广西(横县、悟州、兴安、临桂、平
-
大野芋
形态特征:多年生常绿草本,根茎倒圆锥形,粗3-5(-9)厘米,长5-10厘米,直立。叶丛生,叶柄淡绿色,具白粉,长可达1.5米,下部1/2鞘状,闭合;叶片长圆状心形、卵状心形,长可达1.3米,宽可达1米,有时更大,边缘波状,后裂片圆形,裂弯开展。花序柄近圆柱形,常5-8枚并列于同
-
大龙骨野豌豆
形态特征直立或斜升草本,高50-80厘米,茎单生,根茎纤细,疏被柔毛。偶数羽状复叶,叶轴顶端卷须分支,长1-3厘米;托叶长0.5-0.8厘米,半箭头形或披针形,托叶下部有1-2裂齿,上部线状披针形。小叶7-12对,披针形至线状披针形,长2-3.5(-4)厘米,宽1.5-4(-
-
茎花石豆兰
形态特征茎花石豆兰茎花石豆兰根状茎粗壮,粗3-4毫米,分枝,被覆鳞片状鞘,在每相距4-12厘米处斜生1个假鳞茎;根成束,分枝。假鳞茎圆柱形或长卵形,长2-5厘米,中部粗7-10毫米,幼时基部被3-4枚膜质鳞片状鞘,顶生1枚叶。叶革质,长圆形,长5-10厘米,中部宽1.4-2.
-
油渣果
简介种名:油渣果学名:Hodgsoniamacrocarpa别名:油瓜、猪油果科:葫芦科属:油渣果属产地分布原产亚洲的热带地区。分布于缅甸、泰国、老挝、越南、印度、马来西亚及中国云南、广东、广西等
-
杜氏耳蕨
蕨类植物门Pteridophyta蕨纲Filicopsida薄囊蕨亚纲Leptosporangiatidae真蕨目Eufilicales鳞毛蕨科Dryopteridaceae耳蕨属Polystichum形态特征
-
列胞欧耳叶苔
产地分布暂无形态特征暂无生长习惯暂无繁殖培育暂无园林用途暂无病虫害防治暂无
-
水果蓝
种名:水果蓝学名:Teucriumfruitcans别名:灌从石蚕科:唇形科属:石蚕属产地分布:原产于地中海地区及西班牙。形态特征:水果蓝为香料植物,属常绿小灌木,高可达1.8米。叶对生,卵圆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