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植物 > 草本植物 > 脉萼蓝钟花

脉萼蓝钟花

编辑:蔡熹发布时间:2021-02-17 10:12:46

脉萼蓝钟花的相关资料,来自于网络内容整理而来,更多植物信息,尽在花探网。

拉丁名
 Viola phalacrocarpa Maxim.
别名
白果堇菜、秃果堇菜
被子植物门
双子叶植物纲
亚纲
原始花被亚纲
侧膜胎座目
堇菜科
毛瓣山姜
亚科
姜亚科
姜族
堇菜属
类型
草本类

与脉萼蓝钟花相似植物

种名:脉萼蓝钟花

学名:CyananthusneurocalyxC.Y.Wu

别名:

科:桔梗科属:蓝钟花属

产地分布:

产云南西北部和四川西南部。

形态特征:

多年生草本。茎基粗壮,顶部具有宿存的卵状披针形鳞片。茎数条丛生,长7-15厘米,伏地或上升;上部褐色,疏被白色柔毛;有多数分枝。叶互生,唯花下的3或4枚叶聚集而呈轮生状;叶片倒卵圆形至菱形,连楔形叶柄长4-9毫米,宽1.5-5.5毫米,上面绿色,沿中脉疏被糙伏毛或变无毛,下面较淡,密被白色糙伏毛,边缘内卷,具圆齿;叶柄长1-3毫米,疏生白色糙伏毛。花单生于茎和分枝顶端,具梗,梗长约4毫米,生白色糙伏毛;花萼在花期筒状,基部浑圆,外面无毛,明显5脉,网脉多少明显,筒长约5.5毫米,宽约5毫米,裂片三角形,长约2.5毫米,内面及边缘被黄色糙伏毛,果期壶状增大,基部截形,具凸起的网脉;花冠黄色,长2-2.7厘米,分裂达1/3,裂片长圆状卵圆形,内面近基部密被黄色柔毛。蒴果褐色,长1.4厘米,稍伸出于花萼。花期8-9月。

生长习性:

生于海拔3500-3700米的山坡或草地上。

相关植物
  • 桃叶瘤足蕨

    根状茎圆柱形,斜升,长约10厘米。不育叶的柄长14厘米,粗约2毫米,细瘦而坚硬,淡棕色;叶片长20厘米,宽14厘米,长圆形,奇数羽状;侧生羽片7对,互生,相距2-2.4厘米,形同顶生的一枚,向上斜出,长约10厘米,中部宽约1厘米,狭披针形,向上下两端渐变狭,先端渐尖,有齿牙,基部为狭楔形,有短

  • 台湾割鸡芒

    种名:台湾割鸡芒学名:HypolytrumformosanumOhwi别名:科:莎草科属:割鸡芒属产地分布:产于我国台湾,著者尚没有见到该种标本。

  • 三脉猪殃殃

    三脉猪殃殃基本信息学名GaliumkamtschaticumStellerexRoem.etSchult.别名堪察加拉拉藤(西藏植物志)被子植物门Angiospermae双子叶植物纲Dicotyledoneae合瓣花亚纲Sy

  • 暗紫脆蒴报春

    暗紫脆蒴报春基本信息学名PrimulacalderianaBalf.f.etCooper别名卡德报春(拉汉种子植物名称)被子植物门Angiospermae双子叶植物纲Dicotyledoneae合瓣花亚纲Sympetalae

  • 酒药花醉鱼草

    酒药花醉鱼草基本信息学名BuddlejamyrianthaDiels别名多花醉鱼草(云南植物志)被子植物门Angiospermae双子叶植物纲Dicotyledoneae合瓣花亚纲Sympetalae捩花目Co

  • 三柄果柯

    形态特征乔木,高10-15米,胸径30厘米,嫩枝、叶无毛。干后暗褐黑色;二年生枝有皮孔。叶薄革质,长椭圆形,长10-15厘米,宽3-4.5厘米,顶部长渐尖,基部楔形,中脉在叶面凸起,侧脉每边10-13条,支脉密接,纤细,叶背有略紧实的糠秕状蜡鳞层,带苍灰色;叶柄长0.6-1厘

  • 沙朴

    形态特征叶纸质,卵形或卵状椭圆形,长5-10厘米,宽3-5厘米,先端渐尖或长渐尖,基部宽楔形或浅心形,有的稍偏斜,边缘锯齿有尾状尖头,基部3出脉,其侧生的一对直伸达叶的中部边缘,侧脉6-10对,近平行地斜直伸达齿尖,叶背疏生细伏毛,叶面被刚伏毛,粗糙;叶柄长5-15毫米,被细

  • 条裂垂花报春

    条裂垂花报春基本信息学名PrimulacawdorianaWard别名芳香垂花报春(中国高等植物图鉴)被子植物门Angiospermae双子叶植物纲Dicotyledoneae合瓣花亚纲Sympetalae报春

  • 雪桂

    雪桂即银桂。花黄白色。唐杨凌《润州水楼》诗:“归心不可留,雪桂一丛秋。”‘雪桂’拉丁学名OsmanthusfragransCV‘xuegui’,棣属秋桂类银桂品种群。本品种丰满的圆球形。树皮浅灰色,叶片椭圆形;无叶齿,主脉与侧脉不明显;叶色翠绿润泽,叶光滑,两面发亮

  • 乡土竹

    产地分布:产广东形态特征:竿高10-14米,直径4.5—7厘米,尾梢略下弯,下部稍呈之字形曲折;节间稍弯,长25--35厘米,幼时薄被白蜡粉,并疏生白色贴伏小刺毛,竿壁厚;节处稍呈曲膝状,解箨后常于箨环处留有一圈脱落性棕色短刺毛,竿下部各节于箨环之上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