麒麟叶
麒麟叶(学名:Epipremnumpinnatum(L.)Engl.)是天南星科麒麟叶属藤本植物,攀援极高。茎圆柱形,粗壮,下部粗2.5-4厘米,多分枝;气生根具发达的皮孔,平伸,紧贴于树皮或石面上。叶柄长25-40厘米,上部有长2.2厘米的膨大关节。花序柄圆柱形,粗壮,长10-14厘米,基部有鞘状鳞叶包围。雌蕊具棱,长5-6毫米,顶平,柱头无柄,线形,纵向;胚珠2-4,着生于胎座的近基部。种子肾形,稍光滑。花期4-5月。分布于中国、印度、马来半岛、菲律宾、太平洋诸岛和大洋洲都有分布;在中国分布于
- 拉丁名
- Viola phalacrocarpa Maxim.
- 别名
- 苜蓿蕉、百足藤、上树龙、爬树龙、飞天蜈蜙、麒麟尾
- 门
- 被子植物门
- 纲
- 单子叶植物纲
- 亚纲
- 原始花被亚纲
- 目
- 天南星目
- 科
- 天南星科
- 种
- 麒麟叶
- 亚科
- 姜亚科
- 族
- 龟背竹族
- 属
- 麒麟叶属
- 类型
- 草本类
与麒麟叶相似植物
形态特征
藤本植物,攀援极高。茎圆柱形,粗壮,下部粗2.5-4厘米,多分枝;气生根具发达的皮孔,平伸,紧贴于树皮或石面上。叶柄长25-40厘米,上部有长2.2厘米的膨大关节;叶鞘膜质,上达关节部位,逐渐撕裂,脱落;叶片薄革质,幼叶狭披针形或披针状长圆形,基部浅心形,成熟叶宽的长圆形,基部宽心形,沿中肋有2行星散的、有时为长达2毫米的小穿孔,叶片长40-60厘米,宽30-40厘米,两侧不等地羽状深裂,裂片线形,基部和顶端等宽或略狭,裂弯宽5-7.5厘米,狭长渐尖,裂片上有叶片的I级侧脉1-3条,II级侧脉与I级侧脉成极小的锐角,后逐渐与之平行。
花序柄圆柱形,粗壮,长10-14厘米,基部有鞘状鳞叶包围。佛焰苞外面绿色,内面黄色,长10-12厘米,渐尖。肉穗花序圆柱形,钝,长约10厘米,粗3厘米。雌蕊具棱,长5-6毫米,顶平,柱头无柄,线形,纵向;胚珠2-4,着生于胎座的近基部。种子肾形,稍光滑。花期4-5月。
生长环境
附生于热带雨林的大树上或岩壁上。麒麟叶生长在热带雨林和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灌木林的下层、中层,特别是在山麓、河谷之中,更是有成片的分布。其性喜温暖湿润的阴蔽环境。稍耐旱,忌烈日,稍耐寒,在中国南方大部分地区,可以露天越冬,对土壤要求不严,喜排水良好的肥沃壤土。
分布范围
分布于中国、印度、马来半岛、菲律宾、太平洋诸岛和大洋洲都有分布;在中国分布于台湾、广东、广西、云南的热带地域,在西双版纳分布较多,昆洛公路(国道213、214线)景洪、勐海段公路两侧有少量分布。勐海县城郊丛林边缘也有少量生长。在西双版纳州两县一市,几乎每个乡镇都有麒麟叶,其中,景洪市勐养、基诺山,勐海县布朗山、勐往,勐腊县勐仑、瑶区等乡镇分布较多。而分布最多最广的是勐海县布朗山乡;福建等省有栽培。
繁殖方法
扦插
用扦插繁殖。春至夏季为适期。剪取茎段2-4节为插穗,摘除茎下部的叶片,再斜埋于土中,保持湿度,适当遮荫,约以2-3周即可发根成长。也可采用水插法。选取茎叶较小的枝条为插穗,插入装有清水的玻璃杯或浅盘中,定期换水、添水,保持水质清洁,以防腐烂。
组培
培养条件:①启动培养基:MS+6-BA2毫克/升+TDZ0.2毫克/升+NAA0.2毫克/升+IBA0.5毫克/升;②增殖培养基:MS+6-BA2毫克/升+TDZ0.4毫克/升+NAA0.05毫克/升+IBA0.2毫克/升;③壮苗培养基:MS+6-BA0.2毫克/升+NAA0.1毫克/升+IBA0.1毫克/升;④生根培养基:1/2MS+6-BA0.2毫克/升+40克/升蔗糖+IBA0.1毫克/升以上培养基(除生根培养基)中均添加3%蔗糖,各加8克/升琼脂粉,pH5.8-6。光照强度为40-50微摩尔/平方米/秒,培养温度为(25±2)℃,光照时间为12小时/天。
启动培养:实验材料采自宜宾职业技术学院生物工程实验苗圃三年生盆栽麒麟叶,以4月至5月采的外植体最容易启动。从母株上切取带顶芽和侧芽的茎段2-4厘米,在加有1%洗衣粉的洗涤液中漂洗3-5分钟,用毛笔蘸洗衣粉水刷洗,再用流水冲洗2小时。在无菌超净工作台上,将材料浸入70%酒精中浸泡消毒3秒,再转入0.1%升汞灭菌8分钟,无菌水冲洗5次。取出后用灭菌后的纱布吸干表面水,切去末端部分组织,放入无菌水中浸泡10分钟,以降低褐化,再用灭菌后的滤纸吸干,接种在培养基①中。接种24天后,基部开始膨大,顶芽最外层苞叶开始发褐干枯,56天后基部开始形成丛生芽,有些顶芽基部也会诱导产生少量愈伤组织。侧芽茎段培养46-60天后,腋芽开始萌动,60天以上才能形成丛生芽。
增殖培养:将诱导出的丛生芽分成小块,每块有3-4个小芽,同时将较大的芽切去部分叶片、转接入增殖培养基②中。30天左右芽块增殖产生大量的丛生芽,增殖系数达5.2倍。同时,芽块基部诱导产生的愈伤组织,在增殖继代过程中愈伤组织体积不断增大,并分化许多不定芽。增殖培养周期以40-60天为宜,增殖周期过长,往往导致芽生长势弱或愈伤组织褐化死亡。
壮苗和生根培养:将增殖的丛生芽分割,每块3-5个芽,接种到壮苗培养基③中,每50天转接1次,经过1-2代的培养,芽很快长高复壮,叶片很快展开,同时丛生芽还会继续增殖。将继代培养获得的健壮单苗接种到生根培养基④中进行生根培养,15天后开始生根,50天后根长可达2-20厘米不等,生根数为每个芽有2-4条带白毛棕色或绿色的根系,生根率达100%。
移栽:选取苗高3-5厘米、健壮单苗或生根丛芽植株在培养室内散射光条件下培养2-3天,将封口膜处于半打开状下培养2天,然后再将封口膜全部打开在温室大棚预培养2天,用清水洗净附着的培养基,在1000倍多菌灵溶液中浸泡30秒,然后移栽至珍珠岩:蛭石:河沙(1:1:1)的混合基质中,放于遮阴棚中,每3天淋1次水,相对湿度保持在80-90%,温度为20-25℃,成活率可达95%以上。随着丛芽不断长大,可分出单芽独立移植。
栽培技术
栽培基质:地栽宜选用富含腐殖质的壤土。盆养可使用由腐叶、粗砂、园土所配成的混合基质,它们的比例按体积计依次为1:1.5:1.5。
定植方法:麒麟叶小苗多在春季进行定植。宜选地势较高、背风向阳之地,按行距30厘米,株距30厘米挖穴,每穴栽种成形小苗一株,然后覆土压实,浇透水即可。盆栽,麒麟叶的成形小苗多在春季进行定植,最好提前3天给它们追肥一次。可以使用中型花盆作为容器。在上盆后浇水。通常在3-4周内不宜追肥。
管理要点:麒麟叶喜湿润的土壤环境,稍耐旱。除施用基肥外,在夏秋二季每隔半月追施1次液体肥料,冬季低温阶段应该停止追肥。麒麟叶喜疏荫环境,忌日光直射,夏季应该为其遮荫,冬季可以让植株接受直射日光。保持环境适当通风有助于植株更好生长,但在空气湿度过低的栽培地点应该注意喷水增湿。它喜温暖,不耐寒,在16-28℃的温度范围内生长较好,越冬温度不宜低于5℃。在实际栽培中,麒麟叶会被炭疽病所危害,对于这种病害,应该采用少施氮肥,多施磷、钾肥的方法。
病虫防治
当植株刚发病时,可以喷洒70%的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通常能够有效地抑制病情。它会遭到介壳虫等有害动物的侵袭。
主要价值
药用:茎叶供药用,能消肿止痛;可治跌打损伤、风湿关节、痈肿疮毒。
观赏:麒麟叶叶大且形奇特,同时由于其耐阴性强,可置于室内客厅、卧室、书房和庭院中,也可盆栽置于宾馆、饭店的大厅等,是流行的观叶植物之一。其吸根攀附性强,生长较快,可作为垂直绿化材料,故适宜于作棽援植物栽培,在中国南方的大多数庭院中可让它棽附在围墙上、假山上和溪池旁,具有欣赏价值。
-
绿宝石喜林芋
产地分布原产哥伦比亚,广州有栽培形态特征是红苞喜林芋的一个栽培品种。株形、叶形与红苞喜林芋基本相同,但其叶片、茎、叶柄、嫩梢与叶鞘均为绿色。生长习惯绿宝石喜林芋等大多原产于美洲热带和亚热带地区,攀援生长在树干和岩
-
玛丽安
形态特征天南星科花叶万年青属多年生常绿亚灌木状草本植物。茎干直立,粗壮,少分枝,表皮灰绿色。叶大,集生茎端部,长椭圆形,全缘,长15—30cm,宽约15cm;叶面深绿色,具白色或淡黄色不规则的斑块;叶柄长10—15cm,基部1/2呈鞘状。佛焰苞卵圆形,长约10cm,绿色,肉穗
-
三裂喜林芋
形态特征:附生或地生藤本。茎节间长5-12厘米,粗1-1.5厘米。鳞叶长披针形,脱落。叶柄圆柱形,长20-30厘米,下部粗1.2-1.6厘米,向上渐细;叶片薄革质,淡绿色或黄绿色,3深裂,裂片近相等,长15-25厘米,宽4-7厘米,中裂片长披针形,先端具短凸尖,侧裂片极不等侧,先
-
深裂花烛
形态特征:攀援植物,幼枝纤细,节间伸长。叶柄圆柱形,长30-45厘米,关节短,具槽;叶片7-9裂,裂片分离,有长0.5-1厘米的柄,长披针形或披针状长圆形,向上渐狭,基部楔形,长约20厘米,宽2-4厘米,外侧裂片外侧圆形或耳状。花序柄短,长3-10厘米。佛焰苞披针形,渐尖,反折,
-
辣椒榕
形态特征天南星科(Araceae),辣椒榕属(Bucephalandra)全部可以水下生长。在原生环境下主要依靠匍匐茎蔓延繁殖。个体不大,成长缓慢,造型奇特,是很有前途的新兴前景草之一。由于早期重视程度不够,2011年底为止只有5个种类被发表。而实际经由探险者,采集者发现的产
-
金钻蔓绿绒
形态特征中型种,茎短,成株具气生根,叶长圆形,长约30厘米,有光泽。先端尖,革质,绿色。叶片宽,手掌形,肥厚,呈羽状深裂,有光泽;叶柄长而粗壮,气生根极发达粗壮,纷然披垂,将其布置室内,大方清雅,富热带雨林气氛。是好的观叶植物,我国中南部各省广泛栽培。耐寒又耐摆、盆栽切叶两用
-
假石柑
形态特征:攀援灌木,长10-15米,小枝伸长,具条纹,节间长0.75-1厘米。叶坚硬、光滑:叶片长圆状三角形,长2.5-4厘米,宽7.5毫米,比叶柄短而狭;叶柄长7.5-10厘米,宽1厘米,基部稍狭,上面截平。花枝伸长,基部具鳞叶,后者卵形和长圆形,钝;中部具正常叶,叶片极短;上
-
宽叶上树南星
形态特征:附生攀援植物,高0.4-3米。茎粗4-5毫米,节间长1.5-3厘米,气生根肉质,较粗,长可达4-5厘米。叶柄长11-17厘米,基部扩展,具狭鞘,鞘宽5-7毫米。花序无苞片,沿叶鞘伸出,序柄长达25厘米。佛焰苞纺锤形,长5-6厘米,展开为披针形,渐尖,基部狭。肉穗花序圆柱
-
大理南星
形态特征:块茎近球形或扁球形,直径3.5-5厘米。鳞叶向上渐狭,先端宽钝,具短尖头。叶1,叶柄长30厘米,基部粗5-7毫米,有黑色斑点,向上渐狭,下部1/4具鞘;叶片3全裂,裂片无柄,膜质,菱形,卵形或宽卵状披针形,基部楔形,先端长渐尖,具芒状尖头,全缘,裂片对称,基部长渐狭。花
-
石柑子
形态特征附生藤本,长0.4-6米。茎亚木质,淡褐色,近圆柱形,具纵条纹,粗约2厘米,节间长1-4厘米,节上常束生长1-3厘米的气生根;分枝,枝下部常具鳞叶1枚;鳞叶线形,长4-8厘米,宽3-7毫米,锐尖,具多数平行纵脉。叶片纸质,鲜时表面深绿色,背面淡绿色,干后表面黄绿色,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