蛇床茴芹
蛇床茴芹的相关资料,来自于网络内容整理而来,更多植物信息,尽在花探网。
- 拉丁名
- Zostera asiatica Miki
- 别名
- 昆石兰遮树、澳洲鸭脚木、伞树、大叶伞、昆士兰伞木,辐叶鹅掌柴
- 门
- 蕨类植物门
- 纲
- 蕨纲
- 亚纲
- 原始花被亚纲
- 目
- 真蕨目
- 科
- 大叶藻科
- 种
- 雨伞树
- 亚科
- 姜亚科
- 族
- 多蕊木族
- 属
- 大叶藻属
- 类型
- 草本类
与蛇床茴芹相似植物
种名:蛇床茴芹
学名:PimpinellacnidioidesPearsonexWolff
别名:
科:伞形科属:茴芹属
产地分布:
产黑龙江、吉林、河北。生于山地草坡上。模式标本采自北京。
形态特征:
多年生草本。根长圆锥形。茎直立,中空,外有细条纹,被疏柔毛。基生叶和茎下部叶有柄,与叶片近等长,一般长5—20厘米;叶片2回羽状分裂,1回羽片5—6对,下部的羽片有短柄,上部的羽片无柄,末回裂片线形,全缘,长5—15毫米,宽1—2毫米,有疏柔毛;茎上部叶较小,无柄,羽状分裂,裂片线形。伞形花序有短梗;无总苞片;伞辐15—25,长2—4厘米;无小总苞片,小伞形花序有花15—20;无萼齿;花瓣倒卵形,白色,基部有短爪,顶端凹陷,小舌片内折,花柱基短圆锥形,花柱与果实近等长。果实卵形,果棱不明显,每棱槽内油管3,合生面油管4。花果期6—9月。
-
红头芋
形态特征:根茎圆柱形,粗1.5厘米,常具残留的叶柄鞘。顶部生叶4-5。叶柄长20-25厘米,圆柱形,下部扩大成鞘状,抱茎,叶片三角状卵形,长17厘米,宽14厘米,先端三角形锐尖,基部深心形,后裂片耳状,叉开成60-90度的锐角、钝或浑圆,弯缺三角状心形,全缘,厚膜质,I、II级侧
-
五叶参
基本信息学名Pentapanaxleschenaultii(DC.)Seem.别名羽叶五加(种子植物名称),岩五加(云南土名)被子植物门Angiospermae双子叶植物纲Dicotyledoneae原始花被亚纲Archic
-
天山早熟禾
形态特征:多年生,具根状茎,疏丛。秆直立,高30-50厘米,带蓝色。叶鞘平滑无毛;叶舌钝圆,长2-4毫米,被微毛;叶片扁平或对折,质厚,长约8厘米,宽3-4毫米,上面贴生细毛,边缘微粗糙。圆锥花序稠密,长5-9厘米,宽约2厘米,分枝3-6枚,簇生各节,平滑,上部密生4-5枚小穗;
-
江孜沙棘
形态特征落叶灌木或乔木,高5-8米,小枝纤细,灰色或褐色;节间较短。叶互生,纸质,狭披针形,长30-55毫米,宽3-5毫米,基部最宽,顶端钝形,边缘全缘,微反卷,上面绿色或稍带白色,具散生星状白色短柔毛或绒毛,尤以中脉为多,下面灰白色,密被银白色和散生少数褐色鳞片,有时散生白
-
硬骨藤
形态特征叶柄细而直,顶端稍肿胀,常不明显盾状着生,叶片薄纸质,卵形或长圆状卵形,有时阔卵形,长9—16厘米,宽3—6厘米,顶端长渐尖,基部圆或阔楔形,有时近截平,仅下面中脉和侧脉上被微柔毛;侧脉约7—10对,在上面凹,下面明显凸起,并于近边缘处联成清楚的边脉。聚伞花序腋生,疏
-
普通铁线蕨
形态特征植株高10-30厘米。根状茎短而直立,被黑褐色披针形鳞片。叶簇生;柄长4-10厘米,粗约1毫米,栗色,基部被鳞片,向上光滑,有光泽;叶片线状披针形,先端渐尖,基部几不变狭,长6-23厘米,宽2-3厘米,一回羽状;羽片10-30对,对生或互生,平展,具极短的柄,相距约5
-
小型青荚叶
产地分布产云南形态特征暂无生长习惯暂无繁殖培育暂无园林用途暂无病虫害防治暂无
-
粘毛忍冬
形态特征落叶灌木,高达4米;幼枝、叶柄和总花梗都被开展的污白色柔毛状糙毛及具腺糙毛。冬芽外鳞片约4对,卵形,无毛。叶纸质,倒卵状椭圆形、倒卵状矩圆形至椭圆状矩圆形,长6-17厘米,顶端急渐尖或急尾尖,基部楔形至宽楔形或圆形,边缘不规则波状起伏,有睫
-
寄生五叶参
基本信息学名Pentapanaxparasiticus(D.Don)Seem.别名羽叶五加(种子植物名称),岩五加(云南土名)被子植物门Angiospermae双子叶植物纲Dicotyledoneae原始花被亚纲Archic
-
锈毛钝果寄生
产地分布:国内分布:云南东南部、广西、广东、湖南、湖北、江西、安徽、浙江、福建形态特征:灌木,高0.5-2米;嫩枝、叶、花序和花均密被锈色,稀褐色的叠生星状毛和星状毛;小枝灰褐色或暗褐色,无毛,具散生皮孔。叶互生或近对生,革质,卵形,稀椭圆形或长圆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