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山石豆兰
凤凰山石豆兰的相关资料,来自于网络内容整理而来,更多植物信息,尽在花探网。
- 拉丁名
- Stachyurus callosus
- 门
- 被子植物门
- 纲
- 双子叶植物纲
- 亚纲
- 原始花被亚纲
- 目
- 侧膜胎座目
- 科
- 旌节花科
- 族
- 百合族
- 属
- 旌节花属
- 类型
- 草本类
与凤凰山石豆兰相似植物
种名:凤凰山石豆兰
学名:BulbophyllumfenghuangshanianumS.S.Ying
别名:
科:兰科属:石豆兰属
产地分布:
产台湾(南投)。生于海拔1400—1800米的山地林中树干上。
形态特征:
假鳞茎聚生于根状茎上,卵形或近球形,长1—1.2厘米,粗约1厘米,顶生1枚叶。叶革质,上面绿色带光泽,背面淡绿色,倒披针形,长1.8—3.7厘米,宽1—1.4厘米,先端钝或近锐尖,摹部收狭为长3—5毫米的柄。花葶长1—1.5厘米,总状花序缩短呈伞形花序,具7—9朵小花;花序柄基部具鞘;鞘卵形,长5—6毫米,宽2—2.5毫米,先端渐尖或锐尖;花苞片卵状披针形,长2.5—3毫米,先端锐尖,被粗毛或近无毛;花梗和子房长3—4毫米,被粗毛;花红褐色;中萼片卵形,长4—5毫米,宽2—3毫米,先端锐尖呈尾状,无毛或被柔毛,边缘具缘毛;侧萼片狭披针形,长1—1.2厘米,宽2—3毫米,先端钝,边缘全缘;花瓣长椭圆形,长4—5毫米,宽2—2.5毫米,先端钝或近锐尖,边缘全缘;唇瓣质地厚,舌形,长2.5—3毫米,宽1.5—2毫米;蕊柱长1—2毫米。花期5月。
-
红脉忍冬
形态特征落叶灌木,高达3米;幼枝和总花梗均被肉眼难见的微直毛和微腺毛。叶纸质,初发时带红色,椭圆形至卵状矩圆形,长2.5~6厘米,两端尖,上面中脉、侧脉和细脉均带紫红色,两面均无毛或有时上面被肉眼难见的微糙毛或微腺;叶柄长3~5毫米。总花梗长约1厘
-
墨脱石杉
产地分布主产亚、美、欧洲。形态特征暂无生长习惯暂无繁殖培育暂无园林用途暂无病虫害防治暂无
-
长梗薹草
形态特征根状茎较粗壮而长。花茎和营养茎有间距;花茎近基部的叶鞘无叶片,营养茎的叶片革质至厚纸质,宽条形,长20-40厘米,宽10-25毫米,两面无毛或在两面或下的脉上被柔毛,中脉及2条侧脉较明显隆起。花茎高30-40厘米,上部2/3各节具小穗;苞鞘上部稍膨大似佛
-
小蜡
产地分布:分布于长江以南各省区。形态特征:半常绿灌木。枝密生短柔毛。单叶对生,薄革质,长椭圆形,端锐尖或钝,基圆形或阔楔形,叶背沿中脉有短柔毛。6月开花,花白色,圆锥花序。11月果熟,浆果状核果,近圆形。本属常见栽培的还有小叶女贞(L.quihoui)
-
全缘琴叶榕
种名:全缘琴叶榕学名:FicuspandurataHancevar.holophyllaMigo别名:全叶榕科:桑科属:榕属产地分布:我国东南部各省常见,广东、广西偶见。形态特征:本变种叶倒卵状披
-
刺花莲子草
学名:AlternantherapungensH.B.K.被子植物门Angiospermae双子叶植物纲Dicotyledoneae原始花被亚纲Archichlamydeae中央种子目Centrospermae苋科Amara
-
尖叶香青
基本信息被子植物门Angiospermae双子叶植物纲Dicotyledoneae合瓣花亚纲Sympetalae桔梗目Campanulales菊科Compositae管状花亚科Carduoideae
-
全腺香茶菜
基本信息学名Rabdosiapantadenia(Hand.-Mazz.)Hara被子植物门Angiospermae双子叶植物纲Dicotyledoneae合瓣花亚纲Sympetalae管状花目Tubiflorae
-
香楠
香楠基本信息学名Aidiacanthioides(Champ.exBenth.)Masam.别名水棉木(广西植物名录)、台北茜草树(台湾植物志)被子植物门Angiospermae双子叶植物纲Dicotyledoneae合瓣花
-
树棉
树棉基本信息学名GossypiumarboreumLinn别名中棉、木本鸡脚棉被子植物门Angiospermae双子叶植物纲Dicotyledoneae原始花被亚纲Archichlamydeae锦葵目Malv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