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庄薹草
季庄薹草的相关资料,来自于网络内容整理而来,更多植物信息,尽在花探网。
- 拉丁名
- Cenchrus echinatus L.
- 别名
- 红蔻
- 门
- 被子植物门
- 纲
- 单子叶植物纲
- 目
- 禾本目
- 科
- 禾本科
- 种
- 蒺藜草
- 亚科
- 姜亚科
- 族
- 姜族
- 属
- 蒺藜草属
- 类型
- 草本类
与季庄薹草相似植物
季庄薹草种名:季庄薹草
学名:CarexjizhuangensisS.Y.Liang
别名:
科:莎草科
属:薹草属
产地分布:
产广东。
形态特征:
根状茎长而葡匐。秆高40-60厘米,三棱形,平滑,基部具紫红色分裂成纤维状的叶鞘。叶稍短于秆,宽2-3毫米,革质,坚挺。苞片下部的叶状,短于花序,具紫红色的鞘,鞘长3-4厘米,上部的刚毛状。小穗多数,单生或成对从苞鞘伸出,上部1-3个雄性,线形,长1-3厘米,其余为雄雌顺序,雄花部分长于或等长于雌花部分;小穗柄纤细,平滑。雌花鳞片长圆形,长3毫米,紫红色,中间3条脉绿色,上部边缘为白色膜质,顶端钝,无芒。果囊长于鳞片,长椭圆形,三棱形,长3-3.5毫米,橄榄绿色,脉明显,密被小刺毛,基部具短柄,顶端渐狭成短喙,喙全缘。小坚果紧包于果囊中,长圆状三棱形,长2.5毫米,顶端急缩成短喙,基部具弯曲之柄;花柱基部不膨大;柱头3个。花果期8-10月。
-
毛乌蔹莓
形态特征草质藤本。小枝圆柱形,有纵棱纹,无毛或微被疏柔毛。卷须2-3叉分枝,相隔2节间断与叶对生。叶为鸟足状5小叶,中央小叶长椭圆形或椭圆披针形,叶下面满被或仅脉上密被疏柔毛,长2.5-4.5厘米,宽1.5-4.5厘米,顶端急尖或渐尖,基部楔形,侧生小叶椭圆形或长椭圆形,长1
-
八月竹
产地分布四川特产,在雅安、峨眉、灌县、金河口、峨边、马边、天全、美姑、南川均有分布。模式标本采自四川西部瓦山。形态特征竿高2.5-4(6)米,粗1.5-2厘米,竿基数节的节内均有刺瘤状气生根;节间圆筒形或近于四棱形,表面平滑,长18-22厘米,
-
白花过路黄
白花过路黄基本信息学名LysimachiahuitsunaeChien被子植物门Angiospermae双子叶植物纲Dicotyledoneae合瓣花亚纲Sympetalae报春花目Primulales报春花科
-
大百合
产地分布原产我国,分布西南地区山地林下草丛中。形态特征大百合(Cordiocrinumgiganteum)为百合科大百合属植物,因其植株粗壮、高大,显著区别于百合属植物而得名。大百合种球由膨大的肉质基生叶叶柄形成,直径可达12厘米,贮藏有丰富的
-
短柄阿魏
基本信息学名Ferulakarataviensis(RegeletSchmalh.)Korov.被子植物门Angiospermae双子叶植物纲Dicotyledoneae原始花被亚纲Archichlamydeae伞形目Umb
-
长叶冠毛榕
长叶冠毛榕种中文名:长叶冠毛榕种拉丁名:FicusgasparrinianaMiq.var.esquirolii(Levl·etVant.)Corner科中文名:桑科科拉丁名:Moraceae属中文名:榕属属拉丁名:Ficus中国植物志:23(1):145英文植物志:5:57别名:树地瓜、牛奶子、埃
-
广西海桐
产地分布国内分布:分布于广西及云南。形态特征常绿灌木或小乔木,小枝无毛,灰白色,多皮孔,芽体卵形,鳞状苞片有褐毛。叶簇生于枝顶,二年生、革质,倒卵状矩圆形,长10-15厘米,宽4-6厘米,先端尖锐,基部楔形,上面绿色,发亮,干后黄绿色,下面浅绿
-
瘤枝榕
产地分布国内分布:产云南(泸水、景东、普洱、元江、麻栗坡)。国外分布:印度东北部(阿萨姆)、越南、缅甸、泰国、马来西亚(吉打)也有。形态特征乔木,高达15-20米;树皮灰色,平滑;小枝具棱,密被瘤体。叶互生,革质,长圆形至卵状椭圆形,长8-13
-
金边红桑
形态特征金边红桑株高可达5米,一般多为1米左右,叶形如桑叶,边缘有锯齿,紫红色,间有古铜色,故名。枝条丛密,冠形饱满,可修整为圆球形、长椭圆形或矮化铺地为半圆形,古朴凝重,端庄典雅,深受人爱。在绿色世界中,红桑以常年红叶展景,红绿相间,为园林添色彩。灌木。叶卵形,长卵形或菱状
-
法国冬青
形态特征常绿灌木或小乔木,高达10(-15)米;枝灰色或灰褐色,有凸起的小瘤状皮孔,无毛或有时稍被褐色簇状毛。冬芽有1-2对卵状披针形的鳞片。叶革质,椭圆形至矩圆形或矩圆状倒卵形至倒卵形,有时近圆形,长7-20厘米,顶端短尖至渐尖而钝头,有时钝形至近圆形,基部宽楔形,稀圆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