褐果薹草
褐果薹草的相关资料,来自于网络内容整理而来,更多植物信息,尽在花探网。
- 拉丁名
- Cheilanthopsis elongata (Hook.) Cop.
- 别名
- 大良姜、山姜
- 门
- 蕨类植物门
- 纲
- 单子叶植物纲
- 亚纲
- 姜亚纲
- 目
- 莎草目
- 科
- 岩蕨科
- 种
- 长叶滇蕨
- 亚科
- 姜花亚科
- 属
- 滇蕨属
- 类型
- 草本类
与褐果薹草相似植物
褐果薹草种名:褐果薹草
学名:CarexbrunneaThunb.
别名:囊草(秦岭植物志),栗褐薹草(中国高等植物图鉴)
科:莎草科
属:薹草属
产地分布:
国内分布:产于江苏、浙江、福建、台湾、广东、广西、安徽、湖南、湖北、四川、云南、陕西。国外分布:也分布于日本、朝鲜、越南、印度、菲律宾、澳大利亚、尼泊尔。
形态特征:
根状茎短,无地下匍匐茎。秆密丛生,细长,高40-70厘米,锐三棱形,平滑,基部具较多叶。叶长于或短于秆,宽2-3毫米,下部对折,向上渐成平展,两面及边缘均粗糙,具鞘;鞘短,一般不超过5厘米,常在膜质部分开裂。苞片下面的叶状,上面的刚毛状,具鞘;鞘长7-20毫米,褐绿色。小穗几个至10几个,常1-2个出自同一苞片鞘内,多数不分枝,排列稀疏,间距最长可达10余厘米,全部为雄雌顺序,雄花部分较雌花部分短很多,圆柱形,长1.5-3厘米,具多数密生的花,具柄;柄下部的长,向上面的渐短。雄花鳞片卵形或狭卵形,长约3毫米,顶端急尖,膜质,黄褐色,背面具1条脉;雌花鳞片卵形,长约2.5毫米,顶端急尖或钝,无短尖,膜质,淡黄褐色,具褐色短条纹,背面具3条脉。果囊近于直立,长于鳞片,椭圆形或近圆形,扁平凸状,长约3-3.5毫米,膜质,褐色,背面具9条细脉,两面均被白色短硬毛,基部急缩成短柄,顶端急狭成短喙,喙长不及1毫米,顶端具二齿。小坚果紧包于果囊内,近圆形,扁双凸状,黄褐色,基部无柄;花柱基部稍增粗,柱头2个。
生长习性:
繁殖培育:
园林用途:
-
珊瑚珠
形态特征珊瑚珠,多肉花卉中的小型品种。茎细,容易陡长。叶卵形,交互对生,生有细毛,绿色,在光照充足和温差大的条件下,会变紫红色,或红褐色,并有些光泽,外观就像小珠子,或如大一号的赤豆、微型的葡萄。那红彤彤、圆滚滚、油光光、肉乎乎、毛茸茸的可爱的小叶子,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
十蕊大参
基本信息学名MacropanaxdecandrusHoo别名鸭麻树公(海南土名)被子植物门Angiospermae双子叶植物纲Dicotyledoneae原始花被亚纲Archichlamydeae伞形目Umbe
-
刺果藤
刺果藤基本信息学名ByttneriaasperaColebr被子植物门Angiospermae双子叶植物纲Dicotyledoneae原始花被亚纲Archichlamydeae锦葵目Malvales梧桐科Ste
-
盐爪爪
形态特征小灌木,高20—60厘米;茎直立,斜升或平卧,多分枝,老枝灰褐色,幼枝带黄白色。叶互生、圆形,长4—10毫米,宽l—2.5毫米,先端钝或稍尖,基部延,半抱茎,肉质,灰绿色。穗状花序圆柱状或形,长8l—15(20)厘米,直径3—4毫米,每3朵花生于一鳞状苞片内;雄蕊2,
-
缅栀花
简介草药用途中医认为缅栀花有药用价值,性味甘、微寒,可用作预防中暑、肠炎、细菌性痢疾、消化不良、小儿疳积、传染性肝炎及支气管炎等;亦为凉茶五花茶的主要材料之一。白色乳液外敷可医治疥疮、红肿等症,但误服白色乳液可引致呕吐、恶心
-
单花无柱兰
产地分布神农架形态特征多年生草本生长习惯山坡草地繁殖培育暂无园林用途暂无病虫害防治暂无
-
红花铃兰
形态特征原变种植株全部无毛,高18-30厘米,常成片生长。叶椭圆形或卵状披针形,长7-20厘米,宽3-8.5厘米,先端近急尖,基部楔形;叶柄长8-20厘米。花葶高15-30厘米,稍外弯;苞片披针形,短于花梗;花梗长6-15毫米,近顶端有关节,果熟时从关节处脱落;花白色,长宽各
-
钟花杜鹃
钟花杜鹃基本信息学名RhododendroncampanulatumD.Don被子植物门Angiospermae双子叶植物纲Dicotyledoneae合瓣花亚纲Sympetalae杜鹃花目Ericales杜鹃
-
紫雪花
别名谢三娘、红谢三娘、红花丹、银丝矮陀陀、小散血、紫花蕨、红地三娘入药部位全草。性味味辛、苦,性温,小毒。归经归肝经。功效破血通经,消肿止痛,祛风杀
-
康定乌头
形态特征康定乌头是多年生草本植物,块根胡萝卜形,长约10厘米。茎高60-170厘米,下部通常变无毛,上部被反曲的短柔毛,等距地生叶,不分枝或在花序之下有1条短分枝。茎下部叶在开花时多已枯萎。茎中部叶具稍长柄或短柄;叶片五角形,长4.2-7厘米,宽6-8厘米,三深裂至距基部约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