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植物 > 草本植物 > 叉枝老鹳草

叉枝老鹳草

编辑:顾蕾宁发布时间:2021-02-20 09:45:20

叉枝老鹳草(学名:Geraniumdivaricatum)为牻牛儿苗科老鹳草属的植物。分布于哈萨克斯坦、西亚、欧洲、中亚、大西洋以及中国大陆的新疆等地,生长于海拔1,000米至1,950米的地区,多生长于低山或山前平原,目前尚未由人工引种栽培。

拉丁名
Geranium divaricatum Ehrh.
别名
亚麻、疔毒草、野胡麻、山胡麻、丁竹草
被子植物门
双子叶植物纲
亚纲
合瓣花亚纲
管状花目
牻牛儿苗科
叉枝老鹳草
亚科
鼻花亚科
鼻花族
鹳草属
类型
草本类

与叉枝老鹳草相似植物

形态特征

一年生草本,高20-60厘米。茎直立,分枝开展,被开展细柔毛和短腺毛。叶对生;托叶三角状披针形,白色,膜质;下部叶具长柄;叶片五角状,掌状5裂近基部,裂片菱形,再羽状浅裂至深裂,小裂片钝锯齿状,被短糙伏毛;上部茎生叶具短柄,常3裂,边缘为钝锯齿。总花梗腋生,被细柔毛和腺毛,每梗具2花;花梗与总花梗相似,近直立或果期向上弯曲;萼片卵形,长5-6毫米,具短尖头;花瓣淡紫红色,具紫色脉纹,楔状倒卵形,稍长于萼,先端微凹。果瓣具横皱纹,种子平滑。花期5-6月,果期6-7月。

生长环境

生长于低山和山前平原。

分布范围

分布于新疆沿天山北坡,为早春短命植物。欧洲大西洋沿岸、地中海以东的西亚、中亚和哈萨克斯坦有分布。

相关植物
  • 中华老鹳草

    产地分布分布于云南,四川西南部。形态特征多年生草本,高40一60厘米。根茎粗壮,木质化,斜生,具多数稍肥厚纤维状根。茎单生或丛生,不分枝或有时假二叉状分枝,被倒向短柔毛。茎下部1一2片叶互生,托叶披针形,长12一15毫米,宽5一6毫米,外被短柔

  • 多花老鹳草

    产地分布国内分布:分布于西藏东南部。国外分布:东喜玛拉雅的锡金,印度也广泛分布。形态特征多年生草本.高3035厘米。根茎粗壮,木质化,被以暗褐色鳞片状托叶。茎单生,下部不分枝,被星散倒向柔毛或老茎近无毛,上部假二叉状分枝。叶互生;托叶披针形,长

  • 直立老鹳草

    形态特征多年生草本,高30-50厘米;根茎粗而长,横生,被暗褐色鳞片状托叶,具多数纤维状不定根。茎直立,单一,具明显棱槽,假二叉状分枝,被或密或疏的绢状毛。叶基生和茎上对生;托叶狭三角形,长8-15毫米,宽2-3毫米,先端长渐尖,无毛;基生叶和茎下部叶具长柄,柄长为叶片的2-

  • 长根老鹳草

    形态特征多年生草本,高10-30厘米。根茎粗壮,具分枝的稍肥厚的圆锥状根。茎直立或基部仰卧,或短缩不明显,被倒向短柔毛,上部通常被开展或稍倒向的糙柔毛。叶对生;托叶披针形,长4-6毫米,宽约2毫米,外被短柔毛;基生叶和茎下部叶具长柄,柄长为叶片的3-4倍,密被倒向短柔毛;叶片

  • 黑皮月界

    形态特征半直立矮灌木,高度可达20厘米,枝干直径可达1-2厘米,叶羽状,有毛;茎干无刺,上有数排叶和短钝的叶柄;花瓣可能呈白色、粉色或者洋红色,花瓣基部带有深红色斑纹。黑皮月界造型奇特、优雅,毛茸茸的细叶着生于深褐色的枝干上,犹如枯木逢春;偶尔一朵淡淡的粉花冒出枝头,韵味十足

  • 白花老鹳草

    形态特征乔木,高6-30米,树冠圆锥形,胸径8-60厘米,树皮暗灰色或灰褐色,有不规则纵裂纹;枝稍扁,被褐色绒毛,成长后变为无毛,近圆柱形,暗褐色。叶互生,纸质至薄革质,椭圆形、椭圆状卵形至卵形,长5-18厘米,宽4-10厘米,顶端短渐尖,基部圆形或楔形,边近全缘,嫩叶有时具

  • 盾叶天竺葵

    形态特征多年生攀缘或缠绕草本,长40-100厘米。茎粗3-10毫米,具棱角,多分枝,光滑或几无毛。叶互生,略呈肉质;托叶大,三角状心形,叶柄插生于叶缘以内;叶片近圆形,直径5-7厘米,五角状浅裂或有时近全缘,裂片宽三角形,先端微钝,边缘被睫毛。伞房花序腋生,有花数朵,总花梗和

  • 银边天竺葵

    形态特征天竺葵(原变种):多年生草本,高30—60厘米。茎直立,基部木质化,上部肉质,多分枝或不分枝,具明显的节,密被短柔毛,具浓裂鱼腥味叶互生;托叶宽三角形或卵形,长7—15毫米,被柔毛和腺毛;叶柄长3—10厘米,被细柔毛和腺毛;叶片圆形或肾形,茎部心形,直径

  • 鄂西老鹳草

    产地分布国内分布:河南形态特征多年生草本生长习惯最低海拔:1500最高海拔:1800山地、沟谷阴湿处繁殖培育野生园林用途暂无病虫害防

  • 紫萼老鹳草

    植物名称紫萼老鹤草(西藏植物志)反瓣老鹳草(中国高等植物图鉴)GeraniumrefractoidesPaxetHoffm.inFeddeRepert.sp.Nov.Beih.18:430.1922;中国高等植物图鉴2:524图2778.1972;西藏植物志3:7.19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