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植物 > 草本植物 > 八角莲

八角莲

编辑:越子凡发布时间:2021-02-21 10:13:33

形态特征多年生草本,植株高40-150厘米。根状茎粗状,横生,多须根;茎直立,不分枝,无毛,淡绿色。茎生叶2枚,薄纸质,互生,

拉丁名
Dysosma versipellis (Hance) M. Cheng ex Ying
别名
山荷叶、金魁莲、旱八角
被子植物门
双子叶植物纲
亚纲
原始花被亚纲
毛茛目
小檗科
八角莲
亚科
芹亚科
阿米芹族
鬼臼属
类型
草本类

与八角莲相似植物

形态特征

多年生草本,植株高40-150厘米。根状茎粗状,横生,多须根;茎直立,不分枝,无毛,淡绿色。

茎生叶2枚,薄纸质,互生,盾状,近圆形,直径达30厘米,4-9掌状浅裂,裂片阔三角形,卵形或卵状长圆形,长2.5-4厘米,基部宽5-7厘米,先端锐尖,不分裂,上面无毛,背面被柔毛,叶脉明显隆起,边缘具细齿;下部叶的柄长12-25厘米,上部叶柄长1-3厘米。

花梗纤细、下弯、被柔毛;花深红色,5-8朵簇生于离叶基部不远处,下垂,花着生于叶腋;萼片6,长圆状椭圆形,长0.6-1.8厘米,宽6-8毫米,先端急尖,外面被短柔毛,内面无毛;花瓣6,勺状倒卵形,长约2.5厘米,宽约8毫米,无毛;雄蕊6,长约1.8厘米,花丝短于花药,药隔先端急尖,无毛;子房椭圆形,无毛,花柱短,柱头盾状。

浆果椭圆形,长约4厘米,直径约3.5厘米。种子多数。花期3-6月,果期5-9月。

产地生境

分布于中国湖南、湖北、浙江、江西、安徽、广东、广西、云南、贵州、四川、河南、陕西。生于山坡林下、灌丛中、溪旁阴湿处、竹林下或石灰山常绿林下。海拔300-2400米。模式标本采自广东罗浮山。

生长习性

八角莲喜阴凉湿润,忌强光、干旱,适宜选择富含腐殖质、肥沃的沙质壤土栽种。

繁殖方法

种子

8月当果实成熟(呈红褐色、果皮软化、容易脱落)时即可采集,放入盆或桶中用木棒轻轻捣烂,用清水冲洗,去净果肉,取出种子。可随采随播,用种量约180千克/公顷。发芽率约在60%以上。播种多用点播,行株距约为15厘米×5厘米,播后复1层火土灰,以不见种子为度,浇水覆草,第2年3月下旬至4月上旬可出苗。

根茎

八角莲根状茎先端结节每年可形成1个幼芽,第2-3节上有芽苞,当受外界创伤或人为切割,可促使其节上芽苞萌发,长出新苗。而其后的结节则逐渐老化,再生能力很弱,因此可利用八角莲先端的1-3节进行无性繁殖。方法是在7月下旬至8月上旬挖起八角莲根茎,切下其第1-3个结节作繁殖材料,带些原土,不要损伤须根,随采随栽。可在切面上涂桐油或草木灰,以防止病虫害的侵袭。然后在畦面上横向开沟条播,行距20厘米,播幅10厘米,沟深3-4厘米,在沟内按每隔8-10厘米种上1个芽苞,用火土灰盖种,然后浇足水,最后覆草保温保湿。出苗后按育苗方法进行管理,翌年3月下旬长成新苗。

栽培技术

田间管理:可利用林下空地阴凉处栽培,如无良好自然荫蔽条件,则需搭矮棚遮荫。生长期注意浇水,保持土壤湿润。春季多施氮肥,夏季多施腐熟有机肥。秋、冬季以厩肥、草原灰湿合培土越冬。

病虫防治

八角莲病害较少发生,主要害虫为红蜘蛛,属蜘蛛纲,蜱螨目,叶螨科。以成虫、幼虫群集于叶背吸食汁液,并拉丝结网,危害叶片和嫩梢,使叶片变黄,最后脱落,在现蕾开花盛期,尤其天旱时,常大量发生。

防治方法:冬季清园,拾净枯枝落叶,并集中烧毁。清园后喷1-2%石硫合剂。发病初期用0.2-0.3%石硫合剂喷雾。每7天喷1次,连续喷数次。

主要价值

药用

根状茎供药用,治跌打损伤,半身不遂,关节酸痛,毒蛇咬伤等。

【性味】味苦;辛;性凉;有毒。

【归经】肺;肝经。

【功能主治】化谈散结;祛瘀止痛;清热解毒。主咳嗽;咽喉肿痛;瘰疬;瘿瘤;痈肿;疔疮;毒蛇咬伤;跌打损作;痹证。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12g;磨汁,或入丸、散。外用:适量,磨汁或浸醋、酒涂搽;捣烂敷或研末调敷。

【注意】孕妇禁服,体质虚弱者慎服。

观赏

八角莲,可以用做园林中的人工湿地、人造自然环境中的配景用。特别是叶片为八角星形十分别致,也可用于装饰。也可以在观赏温室中与其他热带植物一起配置。

相关植物
  • 紫叶小蘖

    形态特征紫叶小檗是日本小檗的自然变种。落叶灌木。幼枝淡红带绿色,无毛,老枝暗红色具条棱;节间长1-1.5厘米。叶菱状卵形,长5-20(35)毫米,宽3-15毫米,先端钝,基部下延成短柄,全缘,表面黄绿色,背面带灰白色,具细乳突,两面均无毛。花2-5朵成具短总梗并近簇生的伞形花

  • 芒康小檗

    产地分布产于西藏、四川形态特征落叶灌木,高1-2米。老枝圆柱形,无毛,幼枝淡灰色,具条棱;茎刺三分叉,淡黄色,长1-2.5厘米。叶纸质,倒披针形或椭圆形,长0.7-2.1厘米,宽3-8毫米,先端急尖,基部渐狭,全缘或每边具1-4刺齿,上面暗绿色

  • 刺黄花

    产地分布产于四川、西藏形态特征半常绿灌木,高一般1.5-2米,可达4.5米。老枝灰褐色,具槽和稀疏疣点;茎刺通常单生,偶三分叉,长1-3厘米。叶革质,长圆状倒卵形或倒卵形,长0.8-4.5厘米,宽0.5-1.7厘米,先端圆形,基部楔形,上面亮暗

  • 异叶小檗

    产地分布产于西藏形态特征落叶灌木,高1-2米。枝亮紫红色,不具槽,具稀疏黑色疣点;节间长1.2-3厘米;茎刺单生,与枝同色,长6-10毫米。叶纸质,长0.7-2.5厘米,宽4-17毫米,倒卵形,偶或近圆形,先端钝形或圆形,具短突尖,全缘,偶有1

  • 置疑小檗

    形态特征落叶灌木,高1-3米。老枝灰黑色,稍具棱槽和黑色疣点,幼枝紫红色,有光泽,明显具棱槽;茎刺单生或三分叉,长7-20毫米,与枝同色。叶纸质,狭倒卵形,长1.5-3厘米,宽5-18毫米,先端近渐尖,基部渐狭,上面深绿色,中脉和侧脉隆起,背面淡黄色,中脉和侧脉明显隆起,两面

  • 直穗小檗

    形态特征落叶灌木,高2-3米。老枝圆柱形,黄褐色,具稀疏小疣点,幼枝紫红色;茎刺单一,长5-15毫米,有时缺如或偶有三分叉,长达4厘米。叶纸质,叶片长圆状椭圆形、宽椭圆形或近圆形、长3-6厘米,宽2.5-4厘米,先端钝圆,基部骤缩,稍下延,呈楔形、圆形或心形,上面暗黄绿色,中

  • 金花小檗

    产地分布产于云南、四川、西藏、甘肃形态特征半常绿灌木,高约1米。枝常弓弯,老枝棕灰色,幼枝暗红色,具棱,散生黑色疣点;茎刺细弱,三分叉,长1-2厘米,淡黄色或淡紫红色,有时单一或缺如。叶革质,倒卵形或倒卵状匙形或倒披针形,长6-25毫米,宽2-

  • 波密小檗

    形态特征落叶灌木,高1.2-3米。枝深灰色或紫褐色,被短柔毛,后脱落;茎刺单生,偶三分叉,长6-12毫米,淡黄色。叶纸质,倒卵状椭圆形,长1.2-3.2厘米,宽7-17毫米,先端急尖或圆形,基部楔形,上面暗绿色,中脉隆起,侧脉多分枝,背面灰绿色,中脉和侧脉明显隆起,两面网脉显

  • 直梗小檗

    形态特征常绿灌木,高1-1.5米。枝棕灰色,明显具槽,散生黑色疣点;茎刺细弱,圆柱形,三分叉,长3-9毫米,淡黄色。叶薄革质,椭圆形或倒卵状椭圆形,长1-3厘米,宽6-10毫米,先端急尖,基部楔形,上面亮深绿色,中脉凹陷,背面淡绿色,不被白粉,中脉明显隆起,两面侧脉和网脉不显

  • 九龙小檗

    产地分布产于四川形态特征常绿灌木,高1-2米。老枝暗灰色,具条棱,幼枝紫红色,具稀疏黑色疣点;茎刺单生,长0.5-1厘米,紫红色。叶薄革质,倒卵状披针形或狭倒卵形,长1.5-3.5厘米,宽5-8毫米,先端圆钝,具1刺尖头,基部渐狭,上面绿色,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