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羽岩蕨
耳羽岩蕨的相关资料,来自于网络内容整理而来,更多植物信息,尽在花探网。
- 拉丁名
- Woodsia sinica Ching
- 别名
- 圆羊齿、蜈蚣草、篦子草、石黄皮、天鹅抱蛋、石蛋果
- 门
- 蕨类植物门
- 纲
- 蕨纲
- 亚纲
- 合瓣花亚纲
- 目
- 真蕨目
- 科
- 岩蕨科
- 种
- 肾蕨
- 亚科
- 鸡蛋花亚科
- 族
- 珍珠菜族
- 属
- 岩蕨属
- 类型
- 地被类
与耳羽岩蕨相似植物
耳羽岩蕨种名:耳羽岩蕨学名:WoodsiapolystichoidesEaton
别名:
科:岩蕨科属:岩蕨属
产地分布:
广泛分布于东北、华北、西北、西南(四川)、华中及华东(福建除外)。也广布于日本、朝鲜及俄罗斯(远东地区)。
形态特征:
叶簇生;柄长4-12厘米,粗1-1.5毫米,禾秆色或棕禾秆色,略有光泽,顶端或上部有倾斜的关节,基部被与根状茎上相同的鳞片,向上连同叶轴被狭披针形至线形的棕色小鳞片和节状长毛;叶片线状披针形或狭披针形,长10-23厘米,中部宽1.5-3厘米,渐尖头,向基部渐变狭,一回羽状,羽片16-30对,近对生或互生,平展或偶有略斜展,下部3-4对缩小并略向下反折,以阔间隔彼此分开,基部一对呈三角形,中部羽片较大,疏离,椭圆披针形或线状披针形,略呈镰状,长8-20毫米,基部宽4-7毫米,急尖头或尖头,基部不对称,上侧截形,与叶轴平行并紧靠叶轴,有明显的耳形凸起,下侧楔形,边缘变异较大,或为全缘,或呈波状,有时为缺刻状或钝齿牙状浅裂,罕为浅羽裂。叶脉明显,羽状,小脉斜展,二叉(在羽片基部上侧耳形凸起为简单的羽状),先端有棒状水囊,不达叶边。叶纸质或草质,干后草绿色或棕绿色,上面近无毛或疏被长毛,下面疏被长毛及线形小鳞片;叶轴浅禾秆色或棕禾秆色,略有光泽。
生长习性:
喜阴湿环境,耐寒性强,需中度光照。温度维持在10℃以上。对土壤的营养要求不严,但必须有较高的通透性,最好为弱碱性土壤。
-
穿心莛子藨
穿心莛子藨基本信息学名TriosteumhimalayanumWall.被子植物门Angiospermae双子叶植物纲Dicotyledoneae合瓣花亚纲Sympetalae茜草目Rubiales忍冬科Cap
-
并蒂莲
形态特征荷花又名水芙蓉、莲、菡萏、泽芝、六月春、芙蕖等,属睡莲科,古称“芙蓉”,是地球上最早发现的被子植物种属之一。并头莲并蒂莲属荷花中的千瓣莲类,是花中珍品,它集莲荷之精华于一身,尤能引人入胜。并蒂莲是荷花中的一个变种,实际上,它一茎产生两花
-
羽毛地杨梅
学名:LuzulaplumosaE.Mey.被子植物门Angiospermae单子叶植物纲Monocotyledoneae百合目Liliflorae灯心草亚目SubordoJuncineae灯心草科Juncaceae
-
赪桐
赪桐形态特征:为多年生落叶或常绿灌木。植株高1.5~2米,茎直立,灰白色。叶对生,心形,长15~20厘米,宽16~20厘米,纸质,腹面深绿色,背面灰绿色,叶缘浅齿状;叶柄特长,约为叶片的2倍,长30~35厘米。总状圆锥花序,顶生,向一侧偏斜;花小,但花丝长;花萼、花冠、花梗均为鲜艳的深红色,花期长达
-
荷威棕
荷威棕种名:荷威棕学名:Howeiabelmoreana(C.Moore&F.V.Muell.)Becc.别名:白摩尔荷威棕科:棕榈科属:荷威棕属产地分布:荷威棕原生地为澳大利亚东南端太平洋上的洛德豪岛
-
小垂花报春
小垂花报春基本信息学名PrimulasapphirinaHook.f.etThorms.被子植物门Angiospermae双子叶植物纲Dicotyledoneae合瓣花亚纲Sympetalae报春花目Primulales
-
裂叶荆芥
基本信息学名Schizonepetatenuifolia(Benth.)Briq.别名荆芥(救荒本草),小茴香(四川夹江),假苏、四棱杆蒿(北方常用中草药),假苏(东北常用中草药)被子植物门Angiospermae双子叶植物纲Dicoty
-
鳞秕泽米
形态特征鳞秕泽米多为单干,干桩高15—30厘米,少有分枝,有时呈丛生状,粗圆柱形,表面密布暗褐色叶痕,多年生植株的总干基部茎盘处,常着生幼小的萌蘖;叶为大型偶数羽状复叶,丛生于茎顶,长60一120厘米,硬革质,叶柄长15.20厘米,疏生坚硬小刺,羽状小叶7一12对,小叶长椭圆
-
毛果悬钩子
形态特征灌木高1-2米;老枝紫褐色或褐色,无毛,具皮刺;花枝自老枝上长出,具柔毛、腺毛和稀疏小皮刺。小叶7-11枚,卵形、卵状披针形或菱状卵形,长1.5-4(6)厘米,宽1-3(4)厘米,顶端急尖,顶生小叶顶端短渐尖,基部圆形,稀近心形,上下两面均具柔毛,边缘具
-
佛海藨草
产地分布产于云南(佛海县)。形态特征暂无生长习惯暂无繁殖培育暂无园林用途暂无病虫害防治暂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