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植物 > 地被植物 > 中华白齿藓

中华白齿藓

编辑:谯贞玲发布时间:2021-02-22 10:25:00

中华白齿藓,主要分布于我国南方,1700-2500米海拔地区,属白齿藓科,雌雄异株。

拉丁名
Sphagnum magellanicum Brid
别名
/.
苔藓植物门
藓纲
亚纲
石竹亚纲
曲尾藓目
白齿藓科
中华白齿藓
亚科
贝叶棕亚科
贝叶棕族
白齿藓属
类型
地被类

与中华白齿藓相似植物

形态特征

植物体黄绿色或褐绿色,茎长约4厘米,鞭状枝稀少,无中轴。假鳞毛线状披针形。茎叶干燥时紧贴,潮湿时直立开展,卵状披针形,具长尖,长2.5-3.2毫米;叶边平展,仅尖端具细齿。叶细胞狭长形,上部细胞32-41微米×4微米,平滑,薄壁,中部细胞22-27微米×5微米,角细胞方形,8微米×8微米,平滑,带红色,角细胞为叶长1/3。雌雄异株。内雌苞叶长7-7.5毫米,狭长形,一般长可达孢蒴基部或与孢蒴平行,外雌苞叶较小。蒴柄长4-6毫米,平滑。孢蒴褐色,卵圆形,1.5毫米×1.0毫米,平滑,无气孔,蒴壁细胞六角形,粗糙。蒴齿双层,白色,外齿层齿片短披针形,长约120微米,宽约20微米,被密疣;内齿层基膜状,残存,具密疣。蒴盖具短喙。孢子直径55-64微米,具细疣。

生长环境

多生长于海拔1700-2550米一带潮湿林下树干上,稀石生。

分布范围

分布于贡山(独龙江)和维西;西藏、四川、贵州、湖南、湖北、安徽、浙江(西天目山)、江西(庐山)、福建(武夷山)、台湾、陕西南部、甘肃东南部等地。不丹和日本也有分布。

备注

本种内雌苞叶狭长形,长可达孢蒴基部或孢蒴1/2,隐藏于苞叶中,蒴柄较本属其他种为短,至少中国所产的白齿藓属植物中,中华白齿藓是唯一的苞叶长可达孢蒴基部的一个种。在无孢蒴的情况下,主要依据其叶形和叶细胞构造区别于朝鲜白齿藓。在我国西南地区和江浙一带且常易见到孢子体生长,而在我国北方的陕西和甘肃南部地区,且往往见不到孢子体。该种茎无中轴分化。叶卵圆形渐狭,具细长尖,角细胞为叶长1/3。外齿层齿片两面均具密疣,前齿层一层。孢子为同型。

相关植物
  • 逆毛藓

    产地分布暂无形态特征暂无生长习惯暂无繁殖培育暂无园林用途暂无病虫害防治暂无

  • 多根白齿藓

    产地分布暂无形态特征暂无生长习惯暂无繁殖培育暂无园林用途暂无病虫害防治暂无

  • 卵叶白齿藓

    产地分布暂无形态特征暂无生长习惯暂无繁殖培育暂无园林用途暂无病虫害防治暂无

  • 短柄白齿藓

    产地分布暂无形态特征暂无生长习惯暂无繁殖培育暂无园林用途暂无病虫害防治暂无

  • 阔叶白齿藓

    产地分布暂无形态特征暂无生长习惯暂无繁殖培育暂无园林用途暂无病虫害防治暂无

  • 垂悬白齿藓

    产地分布暂无形态特征暂无生长习惯暂无繁殖培育暂无园林用途暂无病虫害防治暂无

  • 长尖白齿藓

    形态特征纤长或粗壮,稀疏或密集群生,黄绿色或暗棕色,主茎细长,匍匐基质上。支茎密集上倾,弯曲或悬垂,圆条形,枝端平钝或细长而延伸。茎叶基部心脏状卵形或长卵形,上部渐成短尖或有细长尖,内凹,无皱褶或常有纵长褶;叶边平滑,或尖部略有细齿;中肋无;叶中部细胞菱形、长菱形或狭长形,厚

  • 西藏白齿藓

    产地分布暂无形态特征暂无生长习惯暂无繁殖培育暂无园林用途暂无病虫害防治暂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