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叶石豆兰
二叶石豆兰的相关资料,来自于网络内容整理而来,更多植物信息,尽在花探网。
- 拉丁名
- Ichnanthus vicinus (F. M. Bail. ) Merr.
- 门
- 被子植物门
- 纲
- 单子叶植物纲
- 目
- 禾本目
- 科
- 禾本科
- 亚科
- 黍亚科
- 族
- 黍族.
- 属
- 距花黍属
- 类型
- 花卉类
与二叶石豆兰相似植物
二叶石豆兰种名:二叶石豆兰学名:Bulbophyllumshanicuma
别名:
科:兰科属:兰属
产地分布:
产于我国云南西南部。缅甸、印度支那也有。
形态特征:
根状茎较粗壮。假鳞茎近球形,被膜质鞘,顶生2叶。叶纸质,倒卵状披针形,先端钝,无柄。花葶高11-17厘米,被2-4枚紧贴的鞘。总状花序,具多数花,通常偏向一侧。花淡黄色。
生长习性:
喜温暖、阴湿,通常附生于悬崖或大树枝杈上。
繁殖培育:
用假鳞茎分株繁殖。
园林用途:
二叶石豆兰适宜庭园假山配植,或盆栽观赏。
-
高山早熟禾
形态特征:多年生,密丛型草本。秆直立或斜升,高10-30厘米,常具2节。叶鞘平滑无毛,枯萎老鞘成白褐色包围着秆基;叶舌膜质,长3-5毫米,多撕裂,蘖生者长1-2毫米;叶片宽而扁平,有时对折,长3-10(-16)厘米,宽2-5毫米,两面平滑无毛,边缘粗糙,顶端急尖呈舟形。圆锥花序卵
-
单盖铁线蕨
形态特征植株高25-55厘米。根状茎长而横走,密被栗黑色、有光泽的狭长披针形鳞片。叶近生或散生;柄长15-28厘米,粗约1-2毫米,栗黑色或栗色,有光泽,基部被与根状茎上相同的鳞片。向上光滑,叶片狭长卵状三角形,长约20-30厘米,基部宽4-10厘米,基部阔楔形,顶部渐尖,顶
-
高山穗序薹草
产地分布产陕西、甘肃、台湾、湖北、湖南、广西、四川、贵州。形态特征暂无生长习惯暂无繁殖培育暂无园林用途暂无病虫害防治
-
海带
形态特征海带叶片似宽带,梢部渐窄,一般长2~5米,宽20~30厘米(在海底生长的海带较小,长1~2米,宽15~20厘米)。叶边缘较薄软,呈波浪褶,叶基部为短柱状叶柄与固着器相连。海带通体橄榄褐色,干燥后变为深褐色、黑褐色,上附白色粉状盐渍。干海带其表面有白色粉末
-
碗莲
形态特征碗莲,通常指荷花中的中小类型,学名同荷花。碗莲叶子是圆形,有浮在水面上的浮叶,也有伸到水面上方的立叶;而睡莲叶子则是带有缺口的圆形,只有浮叶浮在水面。地下茎长而肥厚,有长节,叶盾圆形。花期6至9月,单生于花梗顶端,花瓣多数,嵌生在花托穴内,有红、粉红、白、紫等色,或有
-
长果柄滇杨
形态特征蒴果具长柄,柄长达4毫米。叶下面沿脉具短柔毛。生长环境生长于海拔3500-3700米沟边杂木林内。分布范围分布于云南和四川。
-
辛果漆
形态特征大乔木,高8-18米;小枝圆柱形,灰褐色,无毛,具条纹和细小皮孔。叶革质,椭圆形或长圆形或长圆状披针形,长20-34厘米,宽5-10厘米,先端渐尖,基部楔形至圆形,全缘,呈皱波状,两面无毛,叶面具光泽,叶背苍白色,侧脉15-20对,斜升,与边缘脉相连接,在叶面凹陷,叶
-
小叶青海柳
植物信息种中文名:小叶青海柳种拉丁名:SalixqinghaiensisY.L.Chouvar.microphyllaY.L.Chou科中文名:杨柳科科拉丁名:Salicaceae属中文名:柳属属拉丁名:Sal
-
假泽山飞蓬
假泽山飞蓬基本信息学名ErigeronpseudoseravschanicusBotsch.被子植物门Angiospermae双子叶植物纲Dicotyledoneae合瓣花亚纲Sympetalae桔梗目Campanulale
-
鄂西十大功劳
产地分布产于湖北形态特征灌木,高1-2米。叶椭圆形,长15-20厘米,宽7-11厘米,具2-7对小叶,最下一对小叶距叶柄基部4-6厘米,上面暗绿色,背面淡暗绿色,两面叶脉少分枝而稍隆起,叶轴粗约2毫米,节间长2.5-3.5厘米;小叶有时邻接,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