籼稻
籼稻的相关资料,来自于网络内容整理而来,更多植物信息,尽在花探网。
- 拉丁名
- Narcissus tazetta L. var. chinensis Roem.
- 别名
- 凌波仙子、金盏银台、落神香妃、玉玲珑、金银台、天蒜等
- 门
- 被子植物门
- 纲
- 单子叶植物纲
- 目
- 百合目
- 科
- 石蒜科
- 种
- 多花水仙
- 亚科
- 黍亚科
- 族
- 玉蜀黍族.
- 属
- 水仙属
- 类型
- 水生植物类
与籼稻相似植物
籼稻xiāndào籼稻一般株高多在1m以上,茎秆较软,叶片宽,色泽淡绿,剑叶开度小。叶片茸毛多,有短小茸毛散生于颖壳。大多为无芒或短芒,谷粒细长而稍扁平,一般长度为宽度的二倍以上。谷粒易脱落。较耐湿、耐热和耐强光,但不耐寒。米粒直链淀粉含量较高,胶稠度硬,故蒸煮的米饭不粘。籼稻和粳稻通过杂交也可以获得杂种,但杂种一代的结实率较低。籼稻的许多性状比粳稻更近似于普通野生稻,因而认为籼稻是基本型,而粳稻是变异型。
籼稻,栽培稻的一个亚种。最先由野生稻驯化形成的栽培稻。与粳稻比较:分蘖力较强;叶片较宽,叶色淡绿,叶面茸毛较多;谷粒细长。稃毛短少,成熟时易落粒,出米率稍低;蒸煮的米饭黏性较弱,胀性大;比较耐热和耐强光,耐寒性弱。主要分布在中国和南亚、东南亚各国,以及热带非洲。中国主要分布在淮河、秦岭以南地区和云贵高原的低海拔地区。
种植区
适宜于低纬度、低海拔湿热地区种植的栽培稻亚种。
-
察龙无心菜
产地分布四川西部形态特征暂无生长习惯暂无繁殖培育暂无园林用途暂无病虫害防治暂无
-
暗鳞鳞毛蕨
暗鳞鳞毛蕨学名Dryopterisatrata蕨类植物门Pteridophyta蕨纲Filicopsida薄囊蕨亚纲Leptosporangiatidae真蕨目Eufilicales鳞毛蕨科Dryopteridaceae
-
药用稻
命名来源(拟)[Dict.Econ.Prod.Ind.5:501.1891]【中国植物志】:9(2):004形态特征多年生草本。秆直立或下部匍匐,高1.5-3米,直径7-10毫米,具8-15节,基部2-3节具不定根。叶鞘长约40厘
-
微齿楼梯草
学名:ElatostemamicrodontumW.T.Wang被子植物门Angiospermae双子叶植物纲Dicotyledoneae原始花被亚纲Archichlamydeae荨麻目Urticales荨麻科Urticac
-
毛序蛇葡萄
产地分布云南,广东,广西,湖南,江西,安徽,浙江,福建,台湾。形态特征落叶木质藤本生长习惯最低海拔:250最高海拔:800生境:山坡林中繁殖培育野生园林用途
-
红王子锦带花
形态特征红王子锦带花为忍冬科锦带花属落叶开张性灌木。株高1至2米,嫩枝淡红色,老枝灰褐色。单叶对生,叶椭圆形,先端渐尖,叶缘有锯齿,红枝及叶脉具柔毛。花冠5裂,漏斗状钟形,花冠筒中部以下变细,雄蕊5枝,雌蕊1枝,高出花冠筒,聚伞花序,生于小枝顶端或叶腋。蒴果柱状,黄褐色,果期
-
铺地狼尾草
形态特征:多年生草本。根茎发达,具有长匍匐茎,走茎节间短小,到处生根蔓延。叶鞘大多重叠,稍松弛,长于节间,无毛,边缘一侧有长纤毛;叶片长4-5厘米,宽2-2.5毫米,多少有毛。花序由2-4个小穗构成,包藏在上部叶鞘中,仅柱头,花药伸出鞘外;刚毛短于小穗,粗糙或具纤毛;小穗线状五矜
-
多室八角金盘
多室八角金盘基本信息学名FatsiapolycarpaHay.被子植物门Angiospermae双子叶植物纲Dicotyledoneae原始花被亚纲Archichlamydeae伞形目Umbelliflorae
-
药山紫堇
学名CorydalisiochanensisLevl.被子植物门Angiospermae双子叶植物纲Dicotyledoneae原始花被亚纲Archichlamydeae罂粟目Rhoeadales罂粟亚目Papaverine
-
藏西嵩草
形态特征根状茎短。秆密丛生,粗壮,坚挺,高30-50厘米,粗2-3.5毫米,基部为密集、淡褐色、具光泽的宿存叶鞘所包。叶短于秆,对折,腹面有沟,坚挺,宽约2毫米,边缘粗糙。穗状花序通常圆柱形,少有长圆状圆柱形,长2.5-4.5厘米,粗4-8毫米,有时基部具1个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