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植物 > 地被植物 > 死亡帽

死亡帽

编辑:姚东凯发布时间:2021-02-24 10:44:39

死亡帽又称之为毒鹅膏、有毒鹅膏、死帽蕈、鬼笔鹅膏等。被认为是世界上最毒的蘑菇,含有鬼笔毒素与鹅膏蕈碱两种毒物,仅仅食用30毫克便足以致人于死地。

拉丁名
Amanita phalloides
别名
哈蟆菌、捕蝇菌、毒蝇菌、毒蝇伞
担子菌门
伞菌纲
亚纲
伞菌亚纲
伞菌目
鹅膏菌科
毒蝇伞
亚科
繁缕亚科
树花属
鹅膏菌属
类型
菌类

与死亡帽相似植物

内容简介

死亡帽的别称有毒鹅膏、死帽蕈、鬼笔鹅膏。为一种剧毒的担子类真菌,在全球范围内,这种看似无辜的真菌可是多数与蘑菇有关的死亡事件的罪魁祸首。

千万不要将可食用的蘑菇种类同死亡帽(Amanitaphalloides)混淆,后者含有鬼笔毒素与鹅膏蕈碱两种毒物,仅仅食用30毫克便足以致人于死地。症状可能会在食用以后8到12小时才出现,但可以在一周内引起肾功能衰竭,致人死亡。

基本资料

蕈伞:绿或灰色,凸圆形,边缘平滑,表面为内生纤维质。

蕈褶:白色离生。

蕈柄:和蕈伞相同或为白色,有显著的蕈托,宽3-5厘米。

生长环境:与多种硬木树形成菌根,如山毛榉,栎木和榛木等,多见于肥沃的土壤上。

分布:广泛分布于欧洲,也见于整个北美。

毒鹅膏的菌盖很大,一般直径是5-15厘米,呈圆形或半球状,但会随着时间慢慢变成扁平。菌盖颜色以灰色、微黄、橄榄绿为主,雨后颜色往往更淡。菌盖当湿润时呈黏性,表皮容易脱落。毒鹅膏的菌杆上的体环像小裙,一般位于菌盖下1-1.5厘米的位置。白色薄层自由下垂。菌托色白,像气囊肿胀。由于这样的菌托是它的重要特征,应该避免瓦砾掩盖,以便检查。

科学命名

毒鹅膏第一次被描述,是在1727年,法国的植物学家赛巴斯汀·凡利恩特所做的。当时他给予一个简洁的名称和描述:“Fungusphalloides,annulatus,sordidevirescens,etpatulus”,这个描述当时被认为是真菌类,现今仍然也被承认是如此[1]。纵使其学名phalloides意思为“阴茎状的”,但并不清楚到底这个命名是因为外型像字面上的阴茎,还是分类上和竹荪同样为鬼笔属。

1821年,伊莱斯·马格尼斯·弗莱斯描述它并命名为Agaricusphalloides,但是本命名范围却是所有的白色鹅膏菌属真菌。。最后在1833年,约翰·弗里德里希·海因里希·林克决定命名为Amanitaphalloides,30年后克里斯汀·亨德里克·培生命名为Amanitaviridis,但晚了一步。纵使路易斯·萨克里顿比林克还早使用Amanitaphalloides,此命名争论以萨克里顿的被驳回作为结束,因为他的研究没有坚定使用二名法然而,一些分类学家对于这个结果有不同意见。

分类学

毒鹅膏为鹅膏

菌属鹅膏菌节的模式物种,这个节包含所有早就鉴定出来的剧毒性鹅膏菌属物种。在这些物种中最著名的是被称作“毁灭天使”的鳞柄白鹅膏、死亡天使和白毒伞。“毁灭天使”(destroyingangel)这个名称有时也会被应用到毒鹅膏上,但是“死帽蕈”(deathcap)早就成为英文中最常用的俗名。其他常用的俗名包含了“恶臭鹅膏菌”(stinkingamanita)和“致命鹅膏菌”(deadlyamanita)。

一种罕见的全白色子实体的菌种,刚开始被马克斯·毕泽尔视为毒鹅膏的一种,并命名为A.phalloidesf.alba,尽管其情形并不清楚。这种菌种长被发现在普通有颜色的毒鹅膏中生长。2004年,它已被描述为一个不同的变种,并且被认定为白毒伞的变种A.vernavar.tarda。真正的白毒伞植物部分在春季会因为和氢氧化钾作用而变黄,但毒鹅膏并不会这样。

外形特征

毒鹅膏的菌盖很大,一般直径是5-15厘米,呈圆形或半球状,但会随着时间慢慢变成扁平。菌盖颜色以灰色、微黄、橄榄绿为主,雨后颜色往往更淡。菌盖当湿润时呈黏性,表皮容易脱落。毒鹅膏的菌杆上的体环像小裙,一般位于菌盖下1到1.5厘米的位置。白色薄层自由下垂。菌托色白,像气囊肿胀。由于这样的菌托是它的重要特征,应该避免瓦砾掩盖,以便检查。

生物学特征

毒鹅膏毒鹅膏,是鹅膏菌属的一员。毒鹅膏广泛分布在欧洲,并且以菌根型式共生于落叶性乔木。在某些案例中,毒鹅膏会因种植如橡树、栗树和松树的非本土树种,而意外散播到新的环境中。大型的植物部分(子实体)在夏季和秋季出现;菌伞一般呈现绿色,并且有白色的菌柄和菌褶。

这种毒菇会被误认为数种可食用种类(尤其像草菇)而被人类食用,因而导致意外中毒的比例上升。毒鹅膏是已知的毒菇中最毒的一种菇类。这种菇类在人类因毒菇中毒而死亡的比例中,超过了半数,并且有可能是罗马皇帝克劳狄乌斯和神圣罗马帝国皇帝查尔斯六世的死因。毒鹅膏成为众多研究的主题,而且其生物学上的活性物质也被分离出来。主要的毒性物质为α-鹅膏蕈碱,通常主要会对肝脏和肾脏造成致命伤害。没有任何已知的决定性解毒剂被发现。

毒性特征

正如名字所说,死帽蕈剧毒无比,是世界上几种最毒的蕈类。根据估计,进食大约30毫克或者半个菌盖足以致命。2006年,一个三口的波兰家庭中毒后,一名逝世,两名幸存者则需要肝脏移植。

2011年末,澳洲堪培拉有四位亚洲人因误食而导致死亡或者肝移植。有权威人士建议要避免接触毒鹅膏。另外,毒鹅膏的毒性不能通过煮、冷冻或风干方法来减低。在过去十多年,科学家已经对它的毒性作出深入研究。

相关植物
  • 木里报春

    木里报春基本信息学名PrimulaboreiocallianthaBalf.f.etForr.被子植物门Angiospermae双子叶植物纲Dicotyledoneae合瓣花亚纲Sympetalae报春花目Primulale

  • 广西粗筒苣苔

    基本信息学名BriggsiastewardiiChun被子植物门Angiospermae双子叶植物纲Dicotyledoneae合瓣花亚纲Sympetalae管状花目Tubiflorae苦苣苔科Gesneria

  • 塔什克羊角芹

    种名:塔什克羊角芹学名:AegopodiumtadshikorumSchischk.别名:科:伞形科属:羊角芹属产地分布:国内分布:产我国新疆新源。国外分布:分布于亚洲中部。形态特征:多年生草本,

  • 短柄鳞果星蕨

    形态特征:高7-13厘米。根状茎长而攀援,密被棕色披针形鳞片。叶远生,近二型;叶柄长1-2厘米;能育叶狭披针形,或三角状披针形,短渐尖头,向下渐变宽,近基部以上为最宽,然后两侧向叶边斜切成楔形,并以狭翅沿叶柄下延几到与根状茎连接处,长5-14厘米,最宽处1-2厘米,全缘;不育叶短

  • 锐齿石楠

    形态特征灌木或小乔木。叶片革质,披针形,长5-8厘米,宽2-3厘米,先端渐尖,基部楔形,边缘有尖锐锯齿,两面初具白色柔毛,后脱落无毛,侧脉8-10对;叶柄长5-6毫米。花少数,成顶生复伞房花序;总花梗和花梗有白色柔毛,后脱落无毛;花梗长1-2毫米;萼片锐或钝;花瓣白色,倒卵形

  • 丛林小檗

    产地分布产于云南形态特征常绿灌木,高1-2米。茎圆柱状,幼枝微带红色,老枝淡黄色,光滑无毛,具明显棕黑色疣点;茎刺三分叉,长1-2厘米,腹面扁平或具微槽。叶革质,叶形变化大、通常椭圆形,长5-9.5厘米,宽1.5-2厘米,先端近渐尖或急尖,基部

  • 银背叶党参

    基本信息学名CodonopsisargenteaTsoong被子植物门Angiospermae双子叶植物纲Dicotyledoneae合瓣花亚纲Sympetalae桔梗目Campanulales桔梗科Campa

  • 褐毛石楠

    形态特征灌木或小乔木,落叶,1-2米高。棕色的小枝红棕色到略带紫色幼时,微黑的棕色的老时,圆柱状,浓密棕色多毛,有球状的皮孔;芽卵球形,先端锐尖;鳞片深色带红色棕色,棕色具粗毛。叶柄2-4毫米,厚,浓密棕色具粗毛;叶片椭圆形,椭圆状披针形,或近卵形,3-7.5*

  • 山茄

    基本信息学名SolanummacaonenseDunal别名大丁茄子(广西上思)被子植物门Angiospermae双子叶植物纲Dicotyledoneae合瓣花亚纲Sympetalae管状花目Tubiflora

  • 斜叶榕

    产地分布产海南,台湾。菲律宾、印度尼西亚(苏拉威西、松巴哇、马鲁古群岛)、巴布亚新几内亚、澳大利亚(北部)、密克罗尼西亚、波利尼西亚至塔希提等地也有分布。形态特征小乔木,幼时多附生,树皮微粗糙,小枝褐色。叶薄革质,排为两列,椭圆形至卵状椭圆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