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背蕨
粉背蕨,中药名。为中国蕨科植物粉背蕨AleuritopterispseudofarinosaChingetS.K.Wu的全草。分布江西、湖南、广东、广西、四川、云南、西藏等地。具有止咳化痰,健脾利湿,活血止血之功效。用于咳嗽,泄泻,痢疾,消化不良,月经不调,吐血,便血,白带,淋证,跌打损伤,瘰疬。
- 拉丁名
- Asplenium rutamuraria L.
- 别名
- 羽藓
- 门
- 蕨类植物门
- 纲
- 蕨纲
- 亚纲
- 薄囊蕨亚纲
- 目
- 真蕨目
- 科
- 中国蕨科
- 种
- 粉背蕨
- 族
- 铁角蕨科
- 属
- 粉背蕨属
- 类型
- 蕨类植物
与粉背蕨相似植物
入药部位
全草。
性味
淡,平。
归经
归肺、脾、肝经。
功效
止咳化痰,健脾利湿,活血止血。
主治
用于咳嗽,泄泻,痢疾,消化不良,月经不调,吐血,便血,白带,淋证,跌打损伤,瘰疬。
相关配伍
1、治百日咳:粉背蕨全草15-30g。水煎服。(《湖南药物志》)
2、治赤痢:粉背蕨全草30g。水煎,加白糖搅和服。
3、治肠痔便血:粉背蕨全草30g。同猪大肠炖服。
4、治瘰疬:粉背蕨全草30g。水煎服。(2-4方出自《江西民间草药》)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5-30g,大剂量可用至60g。
使用注意
《贵州民间药物》:“忌食生冷食物。”
采集加工
秋后采收,洗净,晒干。
形态特征
粉背蕨又名:假粉背蕨。陆生蕨类植物,植株高20~50厘米。根状茎短而直立,顶端密被鳞片;鳞片中间黑色,边缘淡棕色,披针形,先端长钻状。叶簇生;柄长10~30厘米,栗褐色,有光泽,基部疏被宽披针形鳞片,向上光滑;叶片三角状卵圆披针形,长10~25厘米,宽5~10厘米,基部最宽,三回羽裂,中部二回羽裂,向顶部羽裂;侧生羽片对生或近对生,小羽片5~6对,彼此密接,全缘,叶干后纸质或薄革质,上面淡褐绿色,光滑,下面被白色粉质。孢子囊群由多个孢子囊组成,汇合成线形;囊群盖断裂,膜质,棕色,边缘撕裂成睫毛状。
生长环境
生于山坡阴处或石隙处。分布江西、湖南、广东、广西、四川、云南、西藏等地。
药理作用
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白喉杆菌有抑制作用。
现代应用
用于治疗咳嗽,小儿腹泻,百日咳,淋病,白带,月经不调和跌打损伤等。
相关论述
1、《湖南药物志》:“活血祛瘀,利尿,止痛。主治一切咳嗽,小儿腹泻,腹痛,白带,跌打损伤。”
2、《福建药物志》:“祛痰止咳,利湿祛痰。治百日咳,喉风,痢疾,泄泻,淋病,白带,月经不调,跌打损伤。”
-
薄叶粉背蕨
形态特征植株高30-40厘米。根状茎直立,顶部有红棕色卵状渐尖头的鳞片。叶簇生,薄草质,下面不被粉粒;叶柄栗红色,脆而易断,疏生鳞片;叶片长22-28厘米,宽8-12厘米,三回羽裂;羽片无柄,或基部略与叶轴合生,除顶部的外,彼此以无翅叶轴分开,基部一对和其上的同大,小羽片以狭
-
贡山粉背蕨
基本内容根状茎短而直立或斜升,密被鳞片;鳞片披针形,棕色或黑褐色或中间褐色,边缘浅棕色、淡白色,全缘。叶簇生,多数;叶柄和叶轴黑色,栗色或红棕色,有光泽,圆柱形,具管状中柱,无鳞片或稍具鳞片;叶片五角形,三角状卵圆形或三角状长圆形,2-3回羽状分裂,羽片无柄或几无柄,对生或近
-
白边粉背蕨
形态特征白边粉背蕨植株高15-30厘米。根状茎短而直立,先端密被鳞片,鳞片披针形,先端钻状,中间黑色,具较宽的白色或淡棕色边。叶簇生;柄长6-12厘米,粗1-2毫米,栗红色或褐色,有光泽,具鳞片;鳞片披针形,先端钻状,卷曲,黑色或深棕色,边缘白色或浅棕色;叶片长圆形或卵状三角
-
阔盖粉背蕨
形态特征植株高15-50厘米。根状茎短而直立,顶部的鳞片褐棕色,宽披针形,先端长钻状。叶子形态叶簇生;柄长10-30厘米,粗约1-2毫米,栗红色,有光泽,基部的鳞片稀,红棕色,宽披针形,长渐尖,向上光滑;叶片长圆状披针形,长10-20厘米,宽4-1
-
丽江粉背蕨
形态特征植物形态植株高15-35厘米。根状茎短,直立或斜升,先端的鳞片狭披针形,栗褐色或红棕色,有光泽,全缘。叶子形态叶簇生;叶柄粗壮,长5-20厘米,粗1.5-2厘米,乌木色,有光泽,基部具红棕色披针形鳞片;叶片卵状五角形,长(4)
-
莲座粉背蕨
形态特征叶簇生;柄长3-8厘米,红棕色,有光泽,疏被鳞片;鳞片披针形、淡棕色,透明,边缘有锯齿;叶片卵状五角形或五角形,长宽几相等,约2-5厘米,或长略过于宽,三回羽状深裂;羽片3-5对,基部一对羽片斜向上,三角状卵圆形,钝尖头,基部下侧一片小羽片最大,长约一厘米左右,深羽裂
-
中国蕨
形态特征植株高18-25厘米。根状茎短而直立,密被鳞片,鳞片披针形,栗黑色,有棕色狭边。叶簇生;柄长10-18厘米;粗约2毫米,黑色或栗黑色,有光泽,下部被卵状披针形鳞片,向上渐光滑;叶片五角形,长宽近相等,约7-10厘米,近三等裂,中央羽片最大,长6-厘米,中
-
金爪粉背蕨
形态特征植株高10-30厘米。根状茎短,斜升,先端密被鳞片;鳞片栗褐色,披针形,先端钻状,全缘叶子形态叶簇生,叶柄粗壮,长8-20厘米,栗红色,有光泽、基部密具红棕色、披针形鳞片,上部光滑;叶片卵状三角形,先端尾状渐尖,少数钝长,长约
-
克氏粉背蕨
克氏粉背蕨植物形态植株高10-20厘米。根状茎短而直立,先端被褐棕色、卵状披针形鳞片。叶子形态叶簇生,柄长10-13厘米,粗约0.1毫米,栗色或深栗色,稍有光泽,基部疏被褐棕色、卵状披针形、边缘具少数腺体的鳞片,向上近光滑;叶片狭长圆
-
阔羽粉背蕨
形态特征根状茎短而直立,被宽披针形、褐色或棕红色、有光泽的鳞片。叶簇生;柄粗壮,粗约3毫米,长10-35厘米,栗红色、有光泽,光滑;叶片五角形,长8-15厘米,宽6-12厘米,基部三回羽裂,中部二回羽裂,向顶端一回羽状深裂,分裂度粗;羽片3-5对,下面两对常以无翅叶轴分开,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