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桫椤
形态特征常绿陆生大型乔木蕨类,株高可达20米,中部以上直径可达20厘米。叶柄禾秆色,常被白粉,长达50厘米,基部有小疣状凸起
- 拉丁名
- lsophila spinulosa(Hook.) Tryon
- 别名
- 珠芽狗脊
- 门
- 蕨类植物门
- 纲
- 蕨类植物纲
- 亚纲
- 薄囊蕨亚纲
- 目
- 真蕨目
- 科
- 桫椤科
- 种
- 百山祖短肠蕨
- 亚科
- 瓦韦亚科
- 族
- 鳞毛蕨族.
- 属
- 白桫椤属
- 类型
- 蕨类植物
与白桫椤相似植物
形态特征
常绿陆生大型乔木蕨类,株高可达20米,中部以上直径可达20厘米。叶柄禾秆色,常被白粉,长达50厘米,基部有小疣状凸起,其余光滑,上面有宽沟,沟的两外侧各具1条由气囊体连成的灰白色斑纹线。延伸至叶轴渐稀疏;鳞片质薄,灰白色,无特化边缘,仅有斜向上的黑色刺毛;叶柄、叶轴和羽轴无刺;叶纸质,长1~3米,3回羽状深裂,叶轴浅禾秆色,被白粉;羽片约20对,斜展,披针形,长达90厘米。基部一对羽片的柄长达7厘米,先端羽状深裂,羽轴浅禾秆色;小羽片先状披针形,长9~15厘米,下部稍狭,先端长尾状,深羽裂,小羽轴上无毛或有疏毛;裂片6~22对,长10~16毫米,略成镰刀形,基部较宽,近全缘或略具波状齿,偶有浅裂,小脉2~33叉。孢子囊群中生或近中脉,无囊群盖,各斯与孢子囊几等长。
同属植物-笔筒树
多鳞白秒椤(笔筒树)
Sphaeropterislepifera(J.Sm.exHook.)R.M.Tryon
茎干高6米多,胸径约15厘米。叶柄长16厘米或更长,通常上面绿色,下面淡紫色,无刺,密被鳞片,有疣突;鳞片苍白色,质薄,长达4厘米,基部宽2-4毫米,先端狭渐尖,边缘全部具刚毛,狭
窄的先端常常全为棕色;叶轴和羽轴禾秆色,密被显著的疣突,突头亮黑色,近1毫米高;最下部的羽片略缩短,最长的羽片达80厘米;最大的小羽片长10-15厘米,宽1.5-2.2厘米,先端尾渐尖,无柄,基部少数裂片分离,其余的几乎裂至小羽轴;主脉间隔约3-3.5毫米,侧脉10-12对,2-3叉,裂片纸质,全缘或近于全缘,下面灰白色;羽轴下面多少被鳞片,基部的鳞片狭长,灰白色,边缘具棕色刚毛,上部的鳞片较小,具灰白色边毛,均平坦贴伏,至少在羽轴顶部具有灰白色硬毛;小羽轴及主脉下面除具有灰白色平坦的卵形至长卵形的边缘具短毛的小鳞片之外,还被有很多灰白色开展的粗长毛,小羽轴上面无毛。孢子囊群近主脉着生,无囊群盖;隔丝长过于孢子囊。
产台湾(台北、宜兰、桃园、南投、屏东、台东、花莲)。成片生林缘、路边或山坡向阳地段。海拔可达1500米。菲律宾北部、日本琉球群岛也有分布。模式标本采自菲律宾吕宋。在厦门、广州、深圳、香港有引种栽培。树干修长,叶痕大而密,异常美观。
生长环境
白桫椤生于热带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中,成片生长在一起。
分布范围
产云南金平、河口、景洪、勐腊、绿春、潞西、瑞丽、盈江等县(市),西藏和海南有分布;不丹、印度、锡金、孟加拉、缅甸、越南也有。
-
兰屿桫椤
形态特征兰屿桫椤茎干高约1米,直径6厘米;叶柄基部棕色,长36-65厘米,直径1厘米,在叶柄基部更明显;叶轴绿色,具细小刺突,无鳞片。叶片长1.5-2米,三回羽状深裂;羽片长30-40厘米,基部的显著缩短;小羽片长7-10厘米,宽1.3-2.1厘米,近无柄;末回
-
中华桫椤
形态特征茎干高达5米或更高,直径15-30厘米。叶柄长达45厘米,近基部深红棕色,具短刺和疣突,向上色渐淡,上面有宽沟,两外侧各有一条气囊线,直达叶轴,但间隔渐疏远;叶柄基部的鳞片长达2厘米,宽约1.5毫米,黑棕色,有光泽,
-
银蕨
形态特征银色的一面便会反射星月的光辉。从前的毛利猎人和战士都是靠银蕨的银闪闪的树叶背面来认路回家的。因为,只要将其叶子翻过来,银色的一面便会反射星月的光辉,照亮穿越森林的路径。新西兰人认为银蕨能够体现新西兰的民族精神,故此这种植物便成为了新西兰的独特标志和荣誉代
-
西亚桫椤
形态特征多年生陆生草本蕨类。植株高一般在1.5米或更高。叶柄黑色,长40厘米以疣,无刺,基部密被鳞片,鳞片长约15毫米,宽约1.5毫米,中部为深棕色的带,边缘色较浅,有睫毛;叶片长70厘米以疣,三回羽状深裂;小羽片互生,近平展,披针形,长8.5-10厘米,宽1.5-2.5厘米
-
南洋桫椤
形态特征茎干高5米,直径达15厘米;叶柄短,无刺,被灰白色发亮的鳞片,鳞片长2厘米,宽2毫米,具薄而脆的边;叶轴和羽轴的下面密被很细小的不整齐的鳞片,和大而薄的灰白色披针形鳞片,长约5-6毫米;羽轴及小羽轴上面被短绒毛,叶片三回羽裂至三回羽状;羽片长约35厘米,下部几对渐缩短
-
阴生桫椤
形态特征阴生桫椤茎干高达5米,直径约8厘米。叶柄褐禾秆色至淡棕色,长约30厘米,下面密生小疣突;叶片三回羽状深裂;羽片稍斜展,柄长约5毫米,宽披针形,长达50厘米,中部宽约14厘米,顶端长渐尖;小羽片约25对,近平展,有短柄,相距约1.5-2厘米,条形,长6-7厘米,基部宽约
-
粗齿桫椤
形态特征植株高60-100厘米。主干短或横卧,连同叶柄基部密被鳞片;鳞片暗棕色,有光泽,披针形,顶端针状,边缘狭,具疏刚毛。叶簇生;叶柄长30-60厘米,暗棕色,散生有疣状突起;叶片披针形,长35-50厘米,三回深羽裂;羽片12-16对,互生,斜向上,有短柄,长圆形,中部的较
-
小黑桫椤
形态特征植株高达2米多。根状茎短而斜升,密生黑棕色鳞片。叶柄黑色,基部生宿存的鳞片;鳞片线形,长达2厘米,宽1.5毫米,淡棕色,光亮,有不明显的狭边;叶片三回羽裂;羽片长达40厘米;小羽片长6-9厘米,宽1.6-2.2厘米,向顶端渐狭,深羽裂,距小羽轴2-4毫米,基部一对裂片
-
滇南桫椤
形态特征植株高2-7米。叶柄、叶轴和羽轴亮乌木色,长1-1.5米,下部有尖锐的硬刺,基部密被鳞片,鳞片披针形,长1.5-3厘米,宽2-3毫米,中部为棕色,边缘淡棕色,不整齐;叶片长2-3米,宽1-1.8米,三回羽状深裂;羽片长50-90厘米,宽15-25厘米;小羽片互生,近平
-
毛叶桫椤
形态特征毛叶桫椤,学名AlsophilaandersoniiScottexBedd.,桫椤科桫椤属植物。生于海拔800~1200米的山坡季雨林林缘。茎干高6-9米;叶柄紫黑色,粗糙或有小疣突,具披针形的鳞片,早落;叶轴栗褐色,下面几无毛,微粗糙;羽片长达70厘米,羽轴褐禾秆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