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植物 > 蕨类植物 > 福建观音座莲

福建观音座莲

编辑:谯燕杰发布时间:2021-02-25 10:10:13

福建观音座莲(AngiopterisfokiensisHieron.)观音座莲科观音座莲属多年生蕨类植物,植株高大,高1.5米以上。根状茎直立。叶柄粗壮,干后褐色。叶片宽广,宽卵形;羽片互生;小羽片平展,具短柄,顶生小羽片有柄。叶脉开展,下面明显,一般分叉,无倒行假脉。叶为草质,上面绿色,下面淡绿色,两面光滑。叶轴干后淡褐色,光滑。孢子囊羣棕色,长圆形,距叶缘0.5-1毫米,彼此接近,由8-10个孢子囊组成。

拉丁名
Angiopteris fokiensis Hieron.
别名
福建莲座蕨、地莲花、观音座莲、狭羽观音座莲
蕨类植物门
蕨纲
亚纲
厚囊蕨亚纲
观音座莲目
观音座莲科
福建观音座莲
亚科
碗蕨亚科
观音座莲属
类型
蕨类植物

与福建观音座莲相似植物

形态特征

植株高大,高1.5米以上。根状茎块状,直立,下面簇生有圆柱状的粗根。叶柄粗壮,干后褐色,长约50厘米,粗1-2.5厘米。叶片宽广,宽卵形,长与阔各60厘米以上;羽片5-7对,互生,长50-60厘米,宽14-18厘米,狭长圆形,基部不变狭,羽柄长约2-4厘米,奇数羽状;小羽片35-40对,对生或互生,平展,上部的稍斜向上,具短柄,相距1.5-2.8厘米,长7-9厘米,宽1-1.7厘米,披针形,渐尖头,基部近截形或几圆形,顶部向上微弯,下部小羽片较短,近基部的小羽片长仅3厘米或过之,顶生小羽片分离,有柄,和下面的同形,叶缘全部具有规则的浅三角形锯齿。

叶脉开展,下面明显,相距不到1毫米,一般分叉,无倒行假脉。叶为草质,上面绿色,下面淡绿色,两面光滑。叶轴干后淡褐色,光滑,腹部具纵沟,羽轴基部粗约3.5毫米,顶部粗约1毫米,向顶端具狭翅,宽不到1毫米。孢子囊羣棕色,长圆形,长约1毫米,距叶缘0.5-1毫米,彼此接近,由8-10个孢子囊组成。

生长环境

性喜生长于阴湿的环境中,较耐寒。喜温暖,耐半阴。要求疏松、肥沃和排水良好的腐殖土。

分布范围

产于中国福建、湖北、贵州、广东、广西、香港。生林下溪沟边。多生长于阴湿的环境中,较耐寒;主要分布于我国福建、广东、广西、贵州、湖南、湖北等省区;

主要价值

福建观音鹰莲植株高大,生长健壮,株形优美,为美丽、奇特的观赏蕨类。适合于热带和亚热带地区荫棚及林下种植,也适宜种植于庭园中较阴湿处。室内盆栽亦是观赏价值较高的观叶植物。块茎可取淀粉,曾为山区一种食粮的来源。

繁殖方法

多用分株繁殖。春季结台换盆脱出植株,用利刀分割其根茎,另行栽植即可。

栽培技术

适栽于肥沃、疏松的酸性土壤中,可以泥炭土、腐叶土、珍珠岩或粗砂按2:1:1配制盆栽培养土,也可用腐熟堆肥、粗砂或珍珠岩按1:1配制。土壤中可加入基肥,以微酸性(pH值5.5-6.0)最为适宜。

怕直射而高热的强光,要求荫蔽,平时应适当遮阴。喜潮湿,要求高空气湿度和土壤湿度,生长期每天必须浇水和叶面喷水,地面种植的须勤洒水,以保持湿度,尤其夜间要注意。若植株由于缺水而凋萎时,必须立即处理,将盆浸入清水中,地上部喷雾,使其尽早恢复。若地上部先黄化而后凋萎,多为浇水过多所致,须将植株脱盆,修剪腐根,换土重新栽植。冬季适当干燥,控制浇水,室温偏低要减少或停止叶面喷水。

生长适温21-27℃,越冬温度15℃以上,若在10℃以下则生长停顿。生长季节注意施肥,可使用化肥水溶剂作追肥,但浓度以不超过1%为度,每10~15天一次。

相关植物
  • 褐色观音座莲

    基本信息种中文名:褐色观音座莲种拉丁名:AngiopterisbadiaChing科中文名:莲座蕨科科拉丁名:Angiopteridaceae植物形态植株高大,高约2米以上。叶为二回羽状;羽片互生,长约

  • 河口观音座莲

    形态特征植株高大。叶柄粗大如指,干后黑褐色。叶二回羽状;羽片长圆倒披针形,长60厘米,基部宽仅6厘米,上部宽20厘米,羽柄长6厘米,褐色;小羽片11对,基部的相距2.5厘米,对生,上部为3厘米,近于互生,柄短,不及1毫米,基部小羽片长6-8厘米,宽2厘米,长圆形,短尾头,下向

  • 同形观音座莲

    形态特征植物高1米以上。顶部的长达15.5厘米,宽1.8-3.4厘米,向顶端渐尖,或通常为近尾状渐尖,基部几不等,上侧为楔形,下侧为圆形,顶生小羽片分离,具长2-3厘米的小羽柄,和其下面的小羽片同形,叶缘全部具有规则的钝锯齿。叶脉两面明显,脉间距离约1毫米或不到1毫米,一般均

  • 西畴观音座莲

    形态特征植物高1米以上。叶为二回羽状;羽片长圆形,长47-50厘米,中部以上宽约18厘米,向下部稍变狭,基部宽约12厘米,互生,奇数羽状,羽柄长约2.8厘米;小羽片约17对,相距2厘米,或下部的较远离,开展,互生,中部以上的稍斜升,对生或近对生,具短柄,基部的长5-6厘米,中

  • 大观音座莲

    产地分布产于云南南部(西双版纳)。形态特征植株高大。叶柄未见;羽片长圆形,长48厘米,下部宽20厘米,上部宽30厘米,羽柄长6厘米,褐色,光滑,羽轴顶端无翅;小羽片7对,基部的相距2.5厘米,上部的4.5厘米,近对生,柄长1.5-2毫米,基部小

  • 冯氏观音座莲

    形态特征植株高2-3米。叶柄粗如指,干后黑棕色,光滑。叶二回羽状;羽片几对生,上部略为互生,长圆形,向基部略变狭,长达83厘米,基部宽12厘米,上部宽20厘米,羽柄长3厘米,羽轴顶部两侧有翅,奇数羽状;小羽片达24对,下部的相距2厘米,近对生,上部为3厘米,互生,柄短,不及1

  • 透明脉观音座莲

    形态特征植株矮小细瘦,高约1米。叶二回羽状;羽片倒阔披针形,上部宽约10厘米,向基部变狭,羽轴细瘦,基部粗不过2.5毫米,禾秆色;小羽片约25对,相距1.5-1.7厘米,无柄,基部对生,几开展,向上略对生,斜向上,基部的长4.5-6厘米,中部宽不及1厘米,向上渐长,顶部的长达

  • 阔羽观音座莲

    形态特征植株高大。叶柄粗如拇指,干后暗棕色或褐色,光滑。叶片宽广,二回羽状;羽片互生,长圆形,长57厘米,宽27厘米,羽柄长12厘米,暗棕色,羽轴向顶端无翅;小羽片10对,相距3-4厘米,对生或几对生,柄长3厘米,基部小羽片长12厘米,略向上斜,上部小羽片长11-14厘米,宽

  • 粗齿观音座莲

    形态特征植株高大。叶柄未见;羽片长圆披针形,基部不变狭,或稍变狭,长70厘米,宽16-20厘米,羽柄长2.5厘米,褐色,羽轴向顶端无翅;小羽片24对,相距2-3厘米,对生或近于对生,柄短,基部的长9厘米,下向,上部的长11厘米,宽1.4厘米,斜向上,披针形,先端渐尖,基部圆形

  • 刺柄观音座莲

    形态特征刺柄观音座莲,大型陆生蕨类植物,植株高可达2m以上。叶二回羽状,沿中肋疏生棕色鳞片;羽片草质,互生,线状披针形,长约68cm,向两端渐变狭,基部和顶部宽约7cm,中部宽约13cm,羽轴长2cm,小羽片约37对,互生或向上部对生,下部的开展,中部以上的稍向上斜;基部的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