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瘤足蕨
贵州瘤足蕨的相关资料,来自于网络内容整理而来,更多植物信息,尽在花探网。
- 拉丁名
- Polystichum setillosum
- 门
- 蕨类植物门
- 纲
- 蕨纲
- 亚纲
- 薄囊蕨亚纲
- 目
- 真蕨目
- 科
- 鳞毛蕨科
- 属
- 耳蕨属
- 类型
- 蕨类植物
与贵州瘤足蕨相似植物
根状茎短而直立。不育叶的柄长5-7厘米,褐棕色,粗约2厘米;叶片长约4厘米,中部最阔处8-9厘米,长披针形,向两端渐变狭,羽状深裂几达叶轴,羽片约45对,平展,密接,互生或基部数对为对生,中部的最长,约5厘米,基部宽1厘米,披针形,渐尖头,基部以狭翅沿叶轴汇合,缺刻几无或非常尖狭,下部10对向基部逐渐缩短,最下的3对变为宽约2-3毫米而有锯齿的小耳片;边缘通体有大而尖的锯齿,往往为重锯齿。叶脉稀疏,斜出,二叉,少有单脉,直达锯齿,两面清晰。叶为薄草质,半透明,干后为绿色,光滑。能育叶同不育叶等长或稍长,基部有数对不育的绿色小耳形羽片;羽片狭线形,长3-5厘米,向下部逐渐缩短,有长柄,长渐尖头。
产于贵州(平番)。生林下。稀见的特有种。
同本种相近的种有日本瘤足蕨P.matsumuraeanaMak.,但日本种的叶形较阔,叶轴下面不为尖三角状的龙骨形,下部羽片逐渐缩短并且下向,不成小耳片,能育羽片无柄,故易区别。
-
库车蓼
形态特征小灌木。茎直立,高20-50厘米,分枝,树皮淡褐色,纵裂,一年生枝密被小突起。叶互生,老枝上的叶簇生,叶片长圆形或椭圆形,长0.7-1.5厘米,宽3-4毫米,顶端圆钝,基部楔形,边缘全缘,外卷,绿色,革质,中脉明显,上面无毛,下面沿中脉具小突起;叶柄长1-2毫米,被小
-
齿叶吊石苣苔
齿叶吊石苣苔基本信息学名LysionotusserratusD.Don被子植物门Angiospermae双子叶植物纲Dicotyledoneae合瓣花亚纲Sympetalae管状花目Tubiflorae苦苣苔科
-
路生胡枝子
形态特征直立灌木,高1-2米,光滑或稍被毛,枝具棱,贴生灰白毛。托叶钻状披针形,长约3毫米,被贴生的柔毛;叶柄长0.5-3厘米,上部叶柄较下部叶柄短,贴生柔毛;小叶宽倒卵形或宽倒心形,近革质或纸质,长1.5-4厘米,宽1-3厘米,先端凹或深凹,基部圆楔形或近圆形,上面被疏柔毛
-
网脉肉托果
形态特征单叶互生,近革质,倒披针形,长15-30厘米,宽4—7.5厘米,先端急尖或短渐尖,基部渐狭而近圆形,不下延,全缘,皱波状,两面无毛,叶面具光泽,叶背苍白色,中脉在叶面微凹,在叶背突起,具极细条纹,侧脉约15对,先端不叉开,在近边缘处弧形网结,叶背明显突起,细脉与侧脉成
-
毛盖猪笼草
形态特征毛盖猪笼草为藤本植物。茎呈圆柱形至三棱柱形,可长达3米,直径可达5毫米。节间距可达10厘米。毛盖猪笼草的叶片无柄,呈披针形至椭圆形,可长达15厘米,宽至3厘米。叶尖为圆至急尖,叶基心形,抱茎,包围茎部。中脉两侧的纵脉可多达4条。羽状脉为不规则的网状。笼蔓
-
细叶天芥菜
细叶天芥菜基本信息学名HeliotropiumstrigosumWilld.被子植物门Angiospermae双子叶植物纲Dicotyledoneae合瓣花亚纲Sympetalae管状花目Tubiflorae紫
-
贯叶过路黄
贯叶过路黄基本信息学名LysimachiaperfoliataHand.-Mazz.被子植物门Angiospermae双子叶植物纲Dicotyledoneae合瓣花亚纲Sympetalae报春花目Primulales
-
小蜡
产地分布:分布于长江以南各省区。形态特征:半常绿灌木。枝密生短柔毛。单叶对生,薄革质,长椭圆形,端锐尖或钝,基圆形或阔楔形,叶背沿中脉有短柔毛。6月开花,花白色,圆锥花序。11月果熟,浆果状核果,近圆形。本属常见栽培的还有小叶女贞(L.quihoui)
-
钻齿卷瓣兰
形态特征钻齿卷瓣兰根状茎匍匐,粗约3毫米。假鳞茎近聚生,彼此相距约1厘米,卵状圆锥形或狭卵形,长2-2.5厘米,中部粗7-10毫米,顶生1枚叶,基部被鞘或鞘腐烂后残存的纤维,干后淡黄色带光泽,具纵棱。叶革质,椭圆状长圆形,连叶柄长8-15厘米,中部宽达3厘米,先端圆钝,基部收
-
海南千年健
形态特征:多年生草本,丛生,茎直立,高40厘米,粗1.2厘米。叶柄长46厘米,下部10-12厘米具鞘;叶片绿色,卵状长圆形,长18厘米,宽11-12厘米,骤狭锐尖,具长2-3毫米的筒状尖头,基部阔圆形,I级侧脉5-6对,II级侧脉极多数,平行。花序柄纤细,直立,长4-5厘米,粗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