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植物 > 蕨类植物 > 旱地油杉

旱地油杉

编辑:郝泳帆发布时间:2021-02-25 13:35:10

旱地油杉的相关资料,来自于网络内容整理而来,更多植物信息,尽在花探网。

拉丁名
Picea aurantiaca
别名
千岁兰、奇想天外、二叶树
裸子植物门
买麻藤纲
亚纲
薄囊蕨亚纲
百岁兰目
松科
百岁兰
亚科
岩蕨亚科
云杉属
类型
裸子植物

与旱地油杉相似植物

旱地油杉(KeteleeriaxerophilaHsuehetS.H.Huo),松科(Pinaceae)。国家三级保护濒危种。分布范围极为狭窄,仅发现于云南沅江上游,生于海拔800~1100m处干热河谷两岸的草坡灌丛中。喜光耐旱,适应干热河谷的特殊气候和土壤条件。5至6月开花,冬季球果成熟,翌年春季种子飞散,结实间隔3年左右,大树周围常有幼树出现,有一定的天然更新能力,是南亚热带干热河谷造林的优良树种。

形态特征

旱地油杉

常绿乔木,高达20米,胸径达90厘米;树皮褐灰色至灰色,呈不规则块状开裂;冬芽卵圆形或近球形。叶线形,长3-8厘米,宽2一3毫米,直伸或微弯,先端急尖,上面中脉两侧各具2-4(一6)条连续或间断的白色气孔线,下面气孔线明显,每侧为10-20条。球果圆柱形,长7一11厘米;中部种鳞斜方状圆形,长宽均为2一2.4厘米,鳞背拱凸,外露部分光滑,先端边缘外曲,具细锯齿;苞鳞带状,长约为种鳞的一半,中上部微收缩,先端三裂明显或不明显,中裂窄长;种子连翅与种鳞几等长,种翅中部或中下部较宽,与种子约等长。

2生长习性

旱地油杉是一种喜光耐旱树种,能适应干热河谷的特殊气候和土壤条件。分布区内全年无霜,年降水量约800毫米,10月至翌年6月为旱季,雨量稀少,天气干热,高温天气常达34℃左右。土壤为红褐土,近中性反应,干燥。旱地油杉现均散生于草坡灌丛间,与其伴生者有余甘子phyIlanthusEmblicaL.、木棉BombaxmahlaricumDC。、算盘子Glochidionpuberum(L.)Hutch.等,在其分布上限则有云南松出现。由于生境炎热干燥,其发叶、开花和果熟期显然较同属其它种类为迟。5-6月抽梢开花,冬季球果成熟,翌年春季种子飞散。残存植物结实量普遍偏低,结实间隔期三年左右。在大树周围常有幼树出现,有一定的天然更新能力。[2]

3地理分布

云南新平水塘、者龙、老厂三处的局部地段。哀劳山东侧元江上游。

4保护价值

油杉特产中国,是古老的残遗树种,

对研究中国南方植物区系有一定的价值。旱地油杉是油杉属分布最南的种类,对于研究油杉属地理分布有一定的价值。

旱地油杉干热河谷的乡土树种,其材质坚硬,耐腐,优于松材,为南亚热带干热河谷造林中的优良树种。木材纹理直,结构细,为建筑、家具、船舱、面板等良材。

树形优雅美观,可作绿化树种。建议做庭院树,群植。

5保护措施

仅存的成片油杉林,多在寺庙附近和风景区,已实行封禁保护。其他各地零散的油杉应尽快给予保护,对古树要挂牌保护,同时要积极采种育苗,推广人工造林。对现有的大树应作为采种母树加以保护,对幼树加强抚育管理。同时积极开展采种、育种和造林工作。

6培育繁殖

在云南一般打塘直播造林。塘距2—3米,塘深10--15厘米,不宜过深,否则,旱季容易枯死。应抓紧在雨季来临时及时播种,似增加幼苗生长期抗旱的能力。由于母树有限,应尽可能采用种子育苗。苗床应选有水源的缓坡或平地,3月播种,需搭荫棚,并保持苗床湿润,幼树在雨季出圃定植。

当11月上中旬球果由浅绿色转变为栗褐色时,可采收播种,种子也可用湿沙层积贮藏至次年2月春播,20多天即发芽出土。油杉苗期喜光,但在7、8月间需短期遮荫。幼苗生长缓慢,经移植培育三、四年可供造林用。油杉萌芽力极强,亦可用萌芽更新恢复成林。

相关植物
  • 厚皮酒饼簕

    形态特征树高2-5米。嫩枝略扁,与嫩叶叶柄被相同的纤细短卷毛,或毛早脱落变为无毛,无刺或有稀少短刺。叶质地较薄,油点密且清晰可见,叶片长椭圆形或长圆状披针形,长10-17厘米,宽3-6厘米,顶部渐尖至长渐尖,很少凹头,基部近圆形、全缘但波浪状起伏,干后苍绿或黄绿色,侧脉多,明

  • 克瑞早熟禾

    形态特征:多年生,疏丛。秆高50-80厘米,基部斜升,直立,具4-5节。叶鞘长达秆的中部以上,平滑无毛;叶舌长约2毫米;叶片扁平,长8-15厘米,宽约3毫米,微粗糙。圆锥花序疏展,长8-15厘米;分枝粗糙,长5-8厘米,2-3或5枚着生于主轴下部各节,上部密生小穗,下部裸露;小穗

  • 长柄象牙参

    形态特征株高50-60厘米;茎细长,基部具2-3枚鳞片状鞘。叶3-4片,披针形,长9-2.2厘米,宽1.5-3.3厘米,顶端长渐尖;叶柄显著,长1-8厘米。穗状花序长6-10厘米,有花2-3朵,总花梗长5-7厘米;苞片披针形,长3.5-5.5厘米,2-3枚,疏离。花紫色或红色

  • 丝苇

    株高4m。变态茎柔软分节,中绿色,光滑无刺。花单生,漏斗状,白色,长5-10mm。花期冬季至春季。喜温暖、干燥和阳光充足的环境,可作盆栽。原产于中、南美洲热带雨林,附生植物,现在在温室或室内盆栽。变态茎柔软多汁,分节,绿色或红色,带有白色细毛,无刺,末端开花。果实,

  • 短叶假糙苏

    基本信息学名ParaphlomisbrevifoliaC.Y.WuetH.W.Li被子植物门Angiospermae双子叶植物纲Dicotyledoneae合瓣花亚纲Sympetalae管状花目Tubiflorae

  • 朝鲜垂柳

    朝鲜垂柳乔木,高10-20米,胸径80厘米。树皮不规则纵裂,污暗黑灰色,小枝下垂,灰绿色或带黄褐色,初有白毛;芽无毛。托叶小,长卵形,叶柄长1-4毫米;叶片披针形或狭披针形,长10-16厘米,宽10-17毫米,基部狭楔形,先端长渐尖,边缘有明显的细锯齿,表面绿色,稍有光泽,沿中脉常有微毛。花序先于叶

  • 常绿臭椿

    形态特征常绿小乔木(干季落叶),高仅达3—4米,叶聚生茎顶似棕榈类。树皮暗灰褐色,厚,粗糙,浅纵裂;小枝粗壮,灰褐色,具纵条纹,密被微柔毛。奇数羽状复叶,叶轴长35—60厘米,叶柄长达叶轴的1/2—1/4,密被微柔毛;小叶厚纸质,有光泽,6—13对,镰状长圆状卵圆形,先端短渐

  • 狭叶牡丹

    产地分布:产四川西部(巴塘、雅江、乾宁、道孚)。模式标本采自四川康定。形态特征:与野牡丹的主要区别:叶裂片狭窄,为狭线形或狭披针形,宽4-7毫米。生长习性:生海拔2800-3700米的山坡灌丛中。

  • 锦竹

    产地分布国内分布:产四川。广东省广州市已有栽培。形态特征竿高8-12米,直径4—6厘米,尾梢下弯,下部挺直;节间长40—50厘米,无毛,幼时被白蜡粉,竿壁稍厚;节处无毛5分枝常自竿基第一节开始,竿下部各节常生1-3枝,近水平伸展,其上的小枝常短

  • 羽裂合耳菊

    基本信息学名Synotisvaniotii(Levl.)C.JeffreyetY.L.Chen被子植物门Angiospermae双子叶植物纲Dicotyledoneae合瓣花亚纲Sympetalae桔梗目Campanulal